“誓师西讨......乃事南伐”---清朝四(顺治二年、三年)

标签:
咸宁通山闯王陵揭阳许氏宗祠潮州宝寿庵张家口蔚县魏象枢故居 |
分类: 第八轮 |
湖北咸宁
(2019. 04. 12)
打得天下 未坐天下 甚为遗憾
身为农民 丧于农民 值得深思
后世警钟
【景点介绍】:
闯王陵是我国唯一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陵寝。位于九宫山西麓牛迹岭的小月山下。不远处有李自成最后一仗的李家铺古战场和相传李自成躲过清兵的皇躲洞。陵园内盛开着许多鄂南名花“九节兰”。整座陵区由拴马松、激战坡、门楼、墓冢、陈列室等组成,建筑依山就势,肃穆雄伟,占地面积200余亩。陈列馆内收藏有李自成鎏金马镫等许多珍贵文物和不同时代的史志文献。
【历史背景】: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人。据记载,大顺永昌三年(1645)初夏(最近确考为公历5月26日,农历5月初二),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从江西武宁取道太平山进入通山,九宫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伧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糙,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有庄人怜者,草葬之”。时年39岁,成为千古遗恨。
三百年来,李墓仅为石垒荒冢,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通山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作为文物保护,1965年定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5年九宫山旅游事业开发以来,国家拨款筹建闯王陵,修通了公路,于1979年竣工。1988年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成长的年代,恰恰是李自成作为正面形象被大肆宣传的时候,因此心目中李自成一直是位英雄。人被逼的活不下去了,就会起来造反。但如果造反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打破一个旧秩序,而不是建立起一个让更多人获利的新秩序,那这种造反就很难成功了。
【旅游趣事】:
广东揭阳
(2016. 03. 10)
辞去明官 自归故里 忠智尚易选
拒入九军 代母身死 孝义却难择
时代艰难
【景点介绍】:
揭阳许氏宗祠位于榕城区西马路中段,距离石狮桥约150米,堂号“源远堂”,为世界许氏十大堂号之一,创基者是84世玉窖公。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为灰、石、木结构,三进三厅五开间两天井布局,主座保留有大门、三山门、拜亭、中厅、后厅,保存完好,结构完整。堂内三山门,相传为御赐敕建,是许氏宗祠一大特色,为潮汕祠堂所仅见。
【历史背景】:
许氏宗祠是潮州后七贤之一许国佐(号班王)的曾祖父许守愚(号蒙泉)为奉祀玉窖公等列祖所创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许国佐,原名钦翼,号班王、旧庵,自署名“百洲草堂主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自幼好学,长于诗文,与当时县令冯元飚诗文相和、交为好友。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中进士,授四川富顺县令,在惩办豪强中受诬陷入狱。两年后脱罪,调任贵州遵义县令,因治理有方、人民拥戴,遂擢为兵部主事,又转授员外郎,升郎中(正五品),兼督九江饷务。明清鼎革之际,许国佐眼见崇祯皇帝刚愎自用、朝臣倾轧,有才难施,知已无力回天,乃辞官归家。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揭阳武生刘公显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聚众起事,号称“九军”(部下有九支部队),攻破揭阳城,烧杀劫掠,并抓了许国佐的母亲,企图逼许国佐归顺。许国佐在外闻知,不顾亲友劝阻,只身直闯九军大营,欲以身代死。许国佐见九军不过一班乌合之众,全无爱民之心,“反清复明”只是一个借口,虽受严刑拷打仍然不从,最后被刘公显杀害,年仅42岁,清《揭阳县正续志》以“死孝”论其节,被尊为潮州后七贤之一,遗著有《蜀弦集》《百洲堂集》等。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广东潮州
(2016. 03. 09)
江山未乱 何以辞崇祯首辅
国土尽失 反而受隆武尚书
匪夷所思
【景点介绍】:
宝寿庵,在广东潮州市区下东平路333号,为四合院式结构,前为庵门,左右为观音殿、僧舍,后为祖堂,正中是大雄宝殿,1981年住持释春琴募资进行修葺,1993年湘桥区佛教居士林曾借此庵进行宗教活动,1994年迁出,现任住持释宗觉,筹资拟进行大修。
【历史背景】:
宝寿庵,是明代末期礼部尚书黄锦之媳(比丘尼广慧智公)及女儿(比丘尼有悟成公)出家清修所建,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5—1795)重修.
黄锦(1589-1671),字孚元,号絧庵。万历三十七年(1609)黄锦考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登壬戌科进士,选进翰林院学馆深造。他在朝为官20年,在任南京礼部侍郎的第二年(1639)便以病乞归,朝廷允真所请。黄锦回到潮州。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闻清兵已攻陷北京,崇祯自缢煤山,黄锦悲恸欲绝。隆武元年(1645),朱聿键在福州建立南明政权,黄锦于国家危难时毅然再度出山,赴福州投隆武帝。被起用为礼部右侍郎,不久升尚书,以优老加太子太保。回潮州后招抚潮州、惠州旧明部卒,从潮惠一带起兵抗清。未入潮州而闻清军已攻陷福州,南明政权灭亡,陷潮州、广州、惠州。黄锦间关回到潮州。后来,鉴于他在士林和百姓中的声望,朝廷对他赦免。得以在郡城城西自己的尚书府安渡晚年。但终其一生,他坚持与清廷不合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河北张家口
(2020. 10. 15)
莫道天子是满是汉
只求官员为国为民
并非竖儒
【景点介绍】:
魏象枢故居位于蔚州古城书院街。故居占地面积2037平方米。魏象枢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在朝中任职,官至刑部尚书。魏象枢被史学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以“好人、清官、学者”著称。2012年对故居实施保护性修缮,并以魏象枢的思想、精神和事迹为主线,建成蔚县廉政文化博物馆暨张家口廉政教育基地。
【历史背景】:
魏象枢生于1617年九月二十日(10月19日),顺治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天府尹、大理寺卿、户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
魏象枢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且以整肃纲纪为已任,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作为能臣,在平定三藩之乱、整顿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注重真才实学。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概括。特别是魏象枢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作风对形成康熙间吏治清明、廉吏踵起的可喜局面起到了推动作用。魏象枢两度为官20余年,所上奏疏100多章,全都研制有据,行之有效,在当时已被奉为典范,直到乾隆时还下令群臣“言官奏事当如魏象枢奏疏”。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顺治初年,一个汉族知识分子参加科举并出仕为官是需要些勇气的。
【旅游趣事】:
魏象枢故居坐东朝西,大铁门紧闭,想扒个门缝都扒不出来。没办法,拍了张大门外观照片,就往南边溜达。心里琢磨着:官员的宅子,就算不豪华,至少得是坐北朝南吧?旁边一个院子门楼倒是古色古香,也开着门,走进去,正面厅房也是老房子样式,可院子里到处挂着刚洗过的衣服、床单,如同“万国旗”,看到这个,赶紧退了出来 --- 时间长了,别人家再把我当成偷床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