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2025-02-22 07:01:20)
标签:

铜仁梵净山

芜湖中江塔

聊城临清大宁寺

南宁龙象塔

北京明定陵

分类: 第八轮


 

 

安徽芜湖  中江塔
(2019. 10. 23)


立在汇江处

建于换代时

塔望芜城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景点介绍】:

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为五层八角风水塔,以镇水口。砖石结构,高35米,当时建成的时候,中江塔是有刹有檐的。每层每面均有一门,门两边各有一窗,专供夜间置灯,导航来往船只,故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历史背景】:

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但“工未竣”,“折损二层”。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乃落成”。一、二层建设于明代,三、四、五层建设于清代,前后跨越了60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两江交汇处建一个制高点,这是指挥水上交通的好地方啊!往往这种地方的地质条件复杂,也难怪要修建半个多世纪。

 

【旅游趣事】:

看完天主堂和英国领事馆旧址,再走回到江边,接着往南走,走到两面无路之处,就到了塔下。塔虽也是高耸,但并觉得挺拔,多少感觉有些“短粗”。对照一下手中打印版的地图,挨着中江塔就应该是“临江桥”,这儿倒是有座桥,可怎么瞧怎么像二十一世纪才建的,也就没心思多看了。

 

 

山东聊城  临清大宁寺(外观)
(2021. 10. 17)


焉知何日佛音响起

只见今朝庙宇犹存

香远流长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景点介绍】:

临清大宁寺,坐落在临清商场街,全寺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堂、室百余间,寺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佛殿、戏楼、大雄宝殿、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禅堂、斋堂,是壮丽于诸刹的建筑群。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该殿为临清现存唯一完整的佛教寺观古建筑。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历史背景】:

大宁寺始建无考,明嘉靖年(15221566)、万历四十七年(1619重修,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毁于火,后重建。清乾隆,民国多次增建、续修。大宁寺门楣匾额“大宁寺”,原为乡贡士方元焕所书,后毁于兵燹,现存匾额为民国十七年(1928)县长马锐补题,字径尺半,饱满遒劲。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大宁寺稳重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记载当时“环四周为市廛,金银线布,贝玉珠玑堵积如山”的民间商业繁荣景象。《临清州志》中记载有谢榛和朱彝尊等人吟咏游览的诗篇。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连匾额的书写人、书写时间都有明确记载,寺庙本身的历史却没有明确的“起点”,这有些奇怪。

 

【旅游趣事】:

经过了锅市街口,路上感觉更黑了。大宁寺不难找,不出意外地大门紧闭。看看门上贴的通知,这儿因疫情是不开放的。也就是说,即使白天过来,看到的也就是这扇大门。行了,这也甭遗憾什么了,向后转吧!

 

 

广西南宁  龙象塔

(2017. 03. 11)

 

高山建塔压凤翅

临水镇河保财源

邕城之巅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景点介绍

又名青山塔,是青秀山的标志。位于青秀山之巅,取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之意,故命名为“龙象塔”。海拔204米,高十多丈,八角九层,重檐砖结构。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历史背景】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南宁市人萧云举高中进士并担任朝廷吏部侍郎后所建。原塔高30多米,后来被雷电击塌了两层。19378月,当地政府怕此塔成为日机轰炸南宁的目标,下令将塔拆除。198512月到19879月,市政府按明代建筑风格重新建龙象塔。传说肖云举的祖坟葬在凤凰戏牡丹之风水宝地,故肖云举才能鸿运当头做得大官。但风水先生说,凤凰是会飞的,肖家如果想子孙代代做大官,必须设法将凤凰留住,要把凤凰留住就必须将它的翅膀压住才行。肖云举相信风水先生的话,便出资在青秀山凤翅岭顶上建造了龙象塔,企图以宝塔压住凤凰的翅膀。当然也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当时为官者和有钱人都迷信风水,不少州县所在地,如有河流都须建宝塔封锁水口,认为这样才能避免财源外流,州县才能兴旺发达。肖云举建塔一是为自己,二是为了南宁,所以当时的南宁郡守也很支持他建造龙象塔。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风水先生的说法太搞笑了:人发达了,都形容为“凤舞九天”,哪有把凤凰“镇”住的,把凤凰养在窝里,那不成鸡了!封锁水口的说法也说不过去 --- 山顶上哪儿来的水口啊!

 

【旅游趣事】:

    在青秀山上过了万寿观音寺,基本就是向下的山路了,这多少轻松了一些。一路走过来,走到一个叫“环山秀坪”的景点的时候,抬头就能看见远远山上的龙象塔了。再低头一看,这“秀坪”上横躺竖卧地有几百人,这才想起这天是周末。既然他们可以躺在草坪上享受周末,想必这里的草坪是不怕践踏的。干脆我也别走山路了,从草坪上走一条直线穿过去吧!穿过草坪,就到了龙象塔脚下,远看塔是在山顶上的,近看并不高,大概那个“秀坪”是个坡地。往上爬了几步,就到了塔跟前。

 

 

北京  明定陵

(2019. 03. 12)

 

在皇位年头长 国家还算稳定

干正事时间少 庙号绝对恰当

遗患子孙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景点介绍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从此辽东无静日---明朝八十五(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历史背景】

明神宗朱翊钧(156394-1620818),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

明神宗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中国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自正德帝始,经嘉靖到万历,明朝皇帝怠政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这有点像“击鼓传花”游戏,越往后风险越大。万历皇帝运气还算不错,到死也没赶上国家大乱。

 

【旅游趣事】:

    乘坐“摆渡车”到了定陵门前,进门还要接受安检。记得原来就是从明楼下面进入地宫的,这回不一样了 --- 按照指示的方向,一直走到陵园最后面,才到地宫入口。从这沿着台阶转了几个弯进到地宫里面,就完全转向了。为了辨别方向,特意掏出手机,用指南针辨一下。旁边俩女的,看我用指南针辨方向,也掏出了手机。奇怪的是,我们在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方向居然不一样。地宫里多少有些憋得慌,谁也没心思细琢磨这问题了。上到地面,这个问题也就过去了,更没心思琢磨了。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