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2025-02-24 07:00:27)
标签:

濮阳八都坊

天津盘山塔林及太平禅

北京湖南辰沅会馆

北京海淀区法华寺

北京门头沟东杨坨朝阳

分类: 第八轮

河南濮阳  八都坊

(2016. 06. 25)

 

石上空刻八都字

史籍所载几利乡

自吹自擂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八都坊,又叫“澶渊名阀坊”,坐落于濮阳城内北大街。坊为青石结构,由石条、石柱叠砌嵌合,浑然一体,坚固耐震。

都坊由坊座、坊身、坊顶三部分组成。坊座有四个,每个由上下两层巨石作基。坊身为四大方形石柱,立于坊基之上。四柱下部均有抱鼓相夹,抱鼓中部和顶部雕有石狮,威武雄壮。坊身上部分左、中、右三层次,左右结构相同,形式对称。中部三架横梁、镶嵌两块石板,层次分明,明暗相间。坊顶凌空,上有座威严庄重的庑殿,殿顶有前后坡和假瓦垄;殿脊两端,雕有石吻、石兽;殿脊正中,雕有石狮。石狮背驮葫芦、宝瓶,张嘴昂首,挺胸远望,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坊身,组合严紧,端庄大方,对称美观。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八都坊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建,由明代濮阳籍御史纪著、侯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延,尚书赵延瑞、董汉儒,巡抚吉澄八家共立。坊顶镌刻“八都坊”三个大字,笔锋雄健,字体端庄,系当时的书法家韦大秦所书。据说,当时坊之南北还有两个下马坊,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皇帝到此,也要“龙行三步”,足见八大名阀在朝中的声望。

关于八都坊的命名,还有一段故事,建坊之初,八大家谁也未能给坊起个合适的名子,有人推荐韦大秦,但他为人耿直,不攀权贵,屡邀不就,故坊建立后,很久未有题名。有一天,韦大秦上街向一老汉买柴,因钱不够,以字作柴价,于是写了八都坊三个大学,要老汉去卖。老汉问他能值多少钱,韦说可以漫天要价,越多越好,并说如卖不出去,他可照付柴价。老汉将信将疑,拿着三个大字到大街去卖,索银百两。有好事者入告董汉儒,汉儒急邀老汉至府,问明情况后,又请其他名阀家来府商议。众见八都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皆大欢喜,付足老汉银两后,遂请名匠精刻于坊顶竖碑之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八都”中,真正做过掌印官的只有三位,而且御史、大理寺卿什么的,也不算什么高官啊!至于这么“豁腾”吗?

 

【旅游趣事】:

    进了街口,走不多远就看见了一座牌坊,一边看一边琢磨:这牌坊怎么这么新啊?往前走了几步,又看见一座牌坊,除了正中的官衔与第一座不太一样以外,其它基本上一样。难道传说中的“八都坊”是八座牌坊?过了第四座牌坊,再往前走了一段,才看见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至少看上去比较旧,像个“老物件”。继续往前走,又穿过了四座新牌坊,终于走到了街的北口

 

 

天津  盘山塔林及太平禅师塔
(2020. 10. 04)


十代古刹香火盛

千年名山高僧多

佛意渐浓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盘山塔林,位于万松寺南侧,由九十九座历代高僧的墓塔组成。石塔呈方形、六角形或覆钵状,有檐的,无檐的,实心的,空心的,均为花岗岩雕凿,极为罕见。主塔普照禅师塔、太平禅师塔,为砖体结构,砖上浮雕图案清晰生动。

太平禅师塔,位于蓟县盘山万松寺南侧的盘山塔林中,塔为六角五层实心砖塔,通高约12米左右。青石铺就的台基上,青砖砌筑高大的须弥座,各面上下雕刻精美的纹饰,有鸟兽花卉,也有装饰型花格。五层塔身均为砖雕密檐,一层塔身设有砖雕拱形塔门及花窗,造型美观,正门上方匾额‘太平禅师塔’依稀可辨。在一层塔身的六个转角处还装饰雕刻了六个小塔,与蓟县白塔风格相似。较一层高大的塔身相比,其余各层层高较低,且依次向上递减,形成了整体流畅的建筑风格。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太平禅师塔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也就五六百年历史。20205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形势需要积累,经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积累,一座边城秀山已经变成了一座佛教名山,

 

【旅游趣事】:

穿过天成寺,沿着山路接着往上爬。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盘山罗汉园”几个大字,想着应该是石雕的各种和尚形象吧!也没多想,就接着往上爬。经过一道“万松胜境”牌坊,又经过一道“风越古今”牌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各式各样的塔。这才明白“罗汉园”的含义。细看各座塔,大部分都像新建的。一座真正古色古香的塔倒显得与周边景色格格不入。走上前去,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太平禅师”塔。

 

 

北京  湖南辰沅会馆(外观)
(2021. 11. 16)


心思五溪水

眼望三里河

如临故土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湖南辰沅会馆 位于草厂八条胡同27号。始建于清代,具体年代无考,现存为清式建筑。坐西朝东,大门一间,门两侧有倒座房各三间,前院正房七间,五架梁前后廊。前院还有南北厢房各一间。正房两侧有穿堂门通往后院。后院有正房五间已翻建,另有北配房二间,院内房舍均为硬山合瓦。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辰沅会馆最初名为“楚辰馆”,为明代万历年间(15739月-16208月)由太仆寺少卿麻阳人满朝荐创建,主要用于同邑举子来京赴试下榻之所。

清代初期“楚辰馆”遭遇火灾后曾一度消失,康熙年间(1662——1722年)因同乡人(具体何人未知)在遗址内发现天启年间(1621年—— 1627年)的一座关帝庙钟,上面篆刻有“楚辰馆”字样的铭文,报官申诉后获得了部分遗产,在原址得以重建。

雍正六年(1728年)因从辰州析出沅州置郡更名为“辰沅会馆”,后经多次翻修改建,在《重葺辰沅会馆记》中罗列了咸丰八年(1858年)前的捐建者多人,但馆名没再变更过,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以四百多年前的交通状况看,真不知道辰沅地区有多少人在北京。人少了,会馆怎么维持啊?

 

【旅游趣事】:

从地图上看,湖南辰沅会馆、广东惠州会馆和江西南安会馆都在草厂七条与草厂八条之间。于是从南口进了草厂八条,走出没多远,就看见了辰沅会馆大门。遗憾的是大门紧闭,只得拍了两张照片,继续往前走,可一直走到北口,也没见着另外俩,一打听才知道,敢情那俩在草厂七条。

 

 

北京  海淀区法华寺(外观)

(2022. 04. 12)


敕建寺院 史载犹嫌少?

明朝庙宇 时代可久长?

奇哉怪也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法华寺,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魏公村民族大学西侧,寺院风格独特,建筑布局严谨,精巧别致,现存殿房30余间。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共有殿三进,分别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山门殿正中有匾额,刻有“敕赐法华禅寺”等字。大雄宝殿为硬山式建筑,原供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殿前有月台,东西有配殿,现保存基本完整。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中央民族大学幼儿园使用。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建于明万历年间,历史记载甚少,余皆不详。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山门上明白地镌刻着“敕建”二字,怎么会说“历史记载甚少”呢?要知道,有这俩字,意味着皇家是要掏钱的。查查皇家档案,估计能查出点儿更多的信息吧!特别是对于万历这么一个天天坐炕上数钱的皇帝!

 

【旅游趣事】:

找到这地方不复杂,寺院大门也临街,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全景。再往里看就甭想了 --- 里面是幼儿园。疫情期间,估计这门比新华门都难进,好歹隔着旁边的栅栏门看见了前殿的“侧脸”。

 

 

北京  门头沟东杨坨朝阳庵
(2022. 04. 28)


山村亦存忠义

古刹曾响佛音

何日再现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寺庙位于军庄镇东杨坨村中,坐北朝南,分为前后两殿。前殿为山门殿,后改成了关帝庙,后面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前殿石望板灰筒瓦顶,硬山调大脊,垂脊带吻兽,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后殿踏步四级,灰筒瓦顶,硬山调大脊,垂脊带吻兽。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八十六(万历,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京西进香古道》:朝阳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重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山村中的寺庙,体现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朴素的需求,因而把一群神仙给“攒”到一个庙里也不足为奇。至于这些神仙的系统、级别......那不是老百姓关心的东西。

 

【旅游趣事】:

从网上查知,这座寺庙在东杨坨村中,可再往细里查,就怎么也查不到了。一个山村,估计也大不到哪儿去,到地方再打听吧!坐车一路很顺利,下车一看,嚯!村口还真热闹 --- 这几天全市做核酸,这儿也不例外。或许都去维持秩序了,村口连个“戴红箍”的都没有,这倒省事了。进了村,拐了个弯就开始打听。真不错,第一个人就给我指明了方向。走到庙前,两座大殿倒是坐北朝南,可庙门在两殿之间,坐东朝西。上前一推,紧锁着,绕到南面前殿前,这门倒是大敞遥开,穿过前殿,看到正殿也一样。走过去,正殿里空空如也。就这么转悠了一圈,转身顺原路走了回去。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