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2025-02-17 06:49:02)
标签:

太原永祚寺双塔

无锡锡惠公园顾端文公

昆明石林

北京南岗洼古桥

新乡潞王陵

分类: 第八轮


 

 

江苏无锡  锡惠公园顾端文公祠

(2017. 11. 19)

 

未闻仕途多政绩

只见故乡一学堂

书生而已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景点介绍

无锡惠山听松坊还有顾端文公祠,此祠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并以顾允成配享,祠内原悬有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历史背景】

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万历四十年(1612年),顾宪成于家中去世。著作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顾端文遗书》等。天启初年,明熹宗赠顾宪成太常卿。后来东林党争爆发,被魏忠贤阉党削去封号。崇祯初年,顾宪成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读书做官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的现实问题,办书院是教授别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标准来衡量,顾宪成既不是成功的读书人,也不是成功地办学者。

 

【旅游趣事】:

    对于“端文”二字是没有印象的,前面加个“顾”姓,一时也没想起是谁来。看了介绍,才知道是顾宪成。知道东林书院,就会知道顾宪成、高攀龙等人,更何况前一日刚刚逛完东林书院。对于明末这段历史,我本来就不站在朱家王朝的角度上,更加上心里对于这些纯读书人的不屑,也就没什么心思细逛了。一边逛,一边嘀咕:无锡这地方咋了,怎么祠堂里供的都是读书人啊?

 

 

云南昆明  石林
(2015. 09. 16)


石怪即是景

数多堪称林

古已有之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景点介绍】:

石林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昆明市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100平方千米,保护区35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卡斯特地质地貌奇观。石林景区包括“二林、二湖、二洞、一瀑、一园”八个片区,它们分别是大小石林;长湖和月湖;奇风洞和芝云洞;大叠水瀑布以及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历史背景】:

3亿年前,昆明市石林风景区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早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路南知州汪良就将石林芝云洞辟为览胜景点并立了芝云洞碑。

1931年,昆明市石林风景名胜区正式建园。

197841日,石林风景区开始对中外游客实行售票游览。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还真想不到石林在明朝就成了“景区”了,在明末举国缺钱的状态下,怎么就没人想到圈起来收费这招儿呢!

 

【旅游趣事】:

第一次来昆明旅游,石林是绝对要排在首位的,特意安排了抵达昆明的第二天一大早。买票进门一看,嚯!人够多的!都聚集在有“石林”二字的石壁下拍照。抽烟的人,对这个场景绝对不陌生 --- 早年间的石林烟烟盒上就是这个景象。真往里走,人没那么多了,特别是在最里面的几个片区,穿行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丛林中,都有些觉得“瘆得慌”。一上午转下来,对照手中的图一看,嘿!几个景区居然都转到了啊!这钱花的,值!

 

 

北京  南岗洼古桥(远景)
(2022. 02. 25)


想当年或许樯帆林立

看今朝绝对车流如织

沧海桑田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景点介绍】:

南岗洼古桥位于丰台区长辛店南岗洼村南五百米处。1991年在京石高速公路施工中发掘出土。桥长四十五米,宽九点四米,为五孔石砌联拱桥,桥面为石块砌成,桥墩与卢沟桥相似,前尖后方,呈船行,迎水面砌成分水尖。据专家初步考证这是一座不晚于明代的石桥。由于永定河水泛滥,这座桥被淤泥覆盖在两米多深的地下。1991年政府修建京石高速公路时被发现,古桥发掘出土后,桥面,桥栏杆及桥孔已损坏,但桥的整体构造依然可见。南岗洼桥是丰台区发掘的第一座古代石桥,与举世闻名的卢沟桥遥遥相望,显示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与巧妙的设计,反映了不同时代建筑的不同风格,同时为我们研究古河道的变迁提供了实物依据。1992年北京市文物局拨专款十五万元对南岗洼古桥进行了修复,恢复了古桥原貌。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历史背景】:

这座古桥建于何时依然没有准确的定论,一种说法是2000年初,北京市古建研究所副所长包世轩先生撰文说,这座石桥是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所建的永安桥。另外一种说法是,有的学者依据清代著名古文学家方苞的文集中有《良乡县岗洼新建通济桥碑记》认定桥成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名岗洼通济桥,建筑在古广阳河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既然已经考证出“不晚于明朝”,那么建桥年代的第二种说法就可以排除了啊?不管是明还是清,这座石桥在当时的建造水平下,应该是个不小的工程,怎么会没有准确的建造年代呢?

 

【旅游趣事】:

走在京石高速上的时候,这座古桥看过了不知多少次,可从来没机会近看。这回是专程跑过来“寻访”古迹的,找到这座桥不难,可怎么能到桥边去却成了大问题。站在高处,把这座古桥的一圈都看了一遍,发现居然是除了临着京石高速公路这面是开发的,剩下几面都被墙围着。跟附近的人打听,不止一个人建议我翻过墙去。可这着实有点难 --- 墙外面还有一圈平行的铁栅栏呢!看着这座古桥的地理位置,不知怎的就联想起了1941年英国韦维尔将军视察新加坡要塞时,看到所有大炮指向大海的这段历史。想什么都白搭 --- 我总不能从京石高速公路上横穿过去啊!没办法,只能在高处拉近镜头拍了几张照片,转身而去。

 

 

河南新乡  潞王陵

(2016. 06. 22)

 

生获母兄宠

死有次妃陪

寄生之龙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景点介绍

潞简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乡市北郊13公里处的凤凰山(系太行山余脉)南麓,依山据岭,四周泉壑幽深,时人称其为“头枕凤凰山、脚登老龙潭,左手揣着金灯寺,右手托着峙儿山”,景色十分秀丽宜人,是中国目前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完全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的定陵。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原定陵”。

简王墓由东墓区(潞王墓)、西墓区(次妃赵氏墓)和神道三大部分组成,共占地四百余亩,其整体建筑用材除极少数砖木外,几乎全部采用青石和白石,被当地百姓称为“中原石头城”。

“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明朝八十三(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

【历史背景】

墓主潞简王朱翊镠(156833161474),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是透着大明朝要乱啊!这么明目张胆地“逾制”都没人管。一个社会的动乱,往往从最上层先露出蛛丝马迹。

 

【旅游趣事】:

    只有一趟公交车能到潞王陵,等了足足四十分钟才来车,上车一问才知道,这趟车一个小时才有一班。车穿过了整个新乡城,半个多小时才到地方。好在过了马路就是景区大门,景区很大,但游人却没几个。前前后后地一通转悠,突然抬手一看表。心里一动:既然公交车一个小时一班,那回程的车差不多该来了吧?看看陵园里的景点差不多都转到了,就赶紧往大门走去。真不错,到门口的车站等了五分钟,车就来了。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