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明朝七十一(万历六年至九年)

标签:
呼和浩特大召寺锦州北镇李成梁石牌坊苏州同里珍珠塔景园北京拈花寺北京通州三义庙 |
分类: 第八轮 |
内蒙古呼和浩特 大召寺
(2007.
多年频扰明北疆,
终成和议身封王。
筑城心表归化意,
皈依喇嘛图久长。
【景点介绍】:
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
大召的平面布置采用汉庙形式,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八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九间楼、经堂、佛殿等,其中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起,统称为“大殿”,大殿是整个寺庙中唯一一座汉、藏结合风格的喇嘛庙,有双层三开间的前殿,后卫经堂和佛殿,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2.55米高的银佛像,因此无量寺又称为“银佛寺”,银佛的前面是通天柱,有飞龙盘于其上,在银佛的左右分别是宗喀巴和达赖三世、四世的铜像;另外,在大召山门的屋檐下悬有“九边第一泉”的名匾。“九边第一泉”,是指大召前的玉泉井,相传康熙皇帝为平息蒙古卫拉特部噶尔丹之乱,凯旋归来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碑文记载:泉水“其性轻而清,其味甘而美”。
【历史背景】:
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逛完了五塔寺,看看表,吃饭还有有点早,就又打车到了大召寺。上车还没坐稳当呢,就到了地方。估计司机心里正笑我“傻X”呢!不管他了,反正打车有人报销。马路两边都是红墙黄瓦的寺庙。左边是大召寺,买票进门。里面还真够消停的,来来往往的都是披僧袍的。这几年,和尚不少见了,可喇嘛见的还是不多。看着他们,也算一“景儿”吧!
辽宁锦州
(2019. 06. 20)
但使辽地有悍将
何虑建州出可汗
勇摄夷狄
【景点介绍】:
李成梁石牌坊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北镇城内钟楼前,石坊高九米,宽十三米,四柱五楼,全部用淡紫色石料制成。饰有人物、花卉等浮雕,刻工细致精巧。坊额上竖刻“世爵”二字,横刻“天朝诰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等字。该石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历史背景】:
李成梁石牌坊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明神宗朱翊钧为表彰辽东大将李成梁的功绩,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人修建的。李成梁,字汝契,是明代隆庆、万历年间镇守辽东的大将。少时家贫,四十岁以后,以战功升险山参将,代理辽东总兵官。他勤于边事,大修边备,重振边务。他用计杀死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大大削弱了建州女真的实力。多次打败女真人和蒙古各部的侵扰,巩固了明朝的东北边防。但他又居功自傲,奢侈无度,于明万历十九年被弹劾解任。十年后又被起用,以七十六岁高龄复镇辽东。使辽东再次出现安定的局面。他死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九十岁。 李成梁有九子或为总兵或为指挥使,或为指挥与参将,时人誉为“李家九虎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史籍对李成梁的评价并不高,或许这是由于史书乃文人所写的缘故。明清两朝,即使到了国家危亡之际,都不肯轻易放弃“文人掌兵”的做法。能战之将,多是桀骜不驯的,其实,对于一员武将,能打胜仗即可,对其它方面何必要求太多呢!
【旅游趣事】:
在步行街南端就看到了北端的这座牌坊,可走过这条一两百米的路,着实不大容易 --- 临近夏至,又值大中午,头顶太阳几乎是直射,一点阴凉都没有。不但路难走,牌坊的照片也难拍 --- 牌坊两面几乎分不清哪边是顺光,哪边是逆光。大热天的,咱也别紧着在这儿“凭吊”了,赶紧拍完照片走吧!
江苏苏州
(2017. 11. 21)
庭园难见珍珠塔
坊间惟传挚爱情
宝在心中
【景点介绍】:
同里珍珠塔景园,明嘉靖万历年间任南京监察御使的陈王道的故居。景点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四大建筑群组成,是在现存的历史遗迹基础上,遍请江南能工巧匠,搜集了各地建筑精品,根据原貌进行恢复建设而成。可以看到无论在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家具陈设、建筑架构等方面,无不展示了苏州香山派工匠们精湛绝伦的手艺和吴文化的灿烂风采,可称是现代人继承传统技艺打造苏式园林的典范。
【历史背景】:
陈家牌楼有三个门面大小,牌坊上方为楠木结构,坊上飞檐翘角,正中额扁上刻着“清朝侍御”四个大字,下面额板上缕刻:“大明万历庚辰(万历八年,1580年)为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立”。在木架上还雕刻了各种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
《珍珠塔》故事梗概:河南方家世代做官。因被参,满门抄封流贬。方卿千里投奔襄阳,向姑母方朵花告借求助。孰料姑母势利,见方卿落魄,冷言讽嘲:若能得中高官,愿头顶香盘,跪接方卿。方卿愤而离去。表姐翠娥贤淑善良,假托点心,将珍珠塔暗赠于方。姑爹陈培德深明大义,驱马追至九松亭,将女儿许配方卿。黄州道上,方卿遇盗,珠塔被劫。陈翠娥悉知方卿遇险,遂一病不起,陈培德情急之下,假造方卿书信,慰抚女儿。三年后,方卿得中状元,官封七省巡按,乔装改扮重来襄阳,唱曲道情试探姑母,望其幡然醒悟。不料姑母本性难移,终于自食其言,羞惭地头顶香盘跪接方卿。方卿感慨扶起姑母,以香盘鉴戒,昭示后人传颂关爱,姑侄间冰释前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书生落难,小姐不弃。科举高中,终于完婚。这是传统文艺作品中最俗的情节了!
【旅游趣事】:
借着文艺作品的名,人家把这一大片楼阁园林命名为“珍珠塔景区”。进门一看,和这些日子逛过的江南园林大同小异,只是到后楼二层,看到了传说中的珍珠塔。对于珍珠塔的故事,虽不十分熟悉,但知道是小姐赠给书生的信物。一看展出的这件,就乐了 --- 这也大了点吧?小姐要是把这个赠给书生,书生得扛着出去,出门还就得雇车啊!
北京
(2015. 10. 28)
寺隐民居内
佛入人心中
尚有禅踪
【景点介绍】:
拈花寺位于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 1953年,一家印刷厂落户拈花寺。今时今日的拈花寺,看起来实在和普通民居差别不大,几座大殿还被用来充作了厂房。只有一道影壁和破旧的檐角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
【历史背景】:
明万历九年(1581)为西蜀僧徧融建,名千佛寺。千佛寺后楼下层为念佛堂,上层为千佛阁,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古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千佛大小一样,高4寸左右,故名千佛寺。
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名拈花寺。殿外额曰“觉岸慈航”,殿内额曰“普明宝镜”,雍正帝御书。大雄宝殿月台前立有世宗御制清雍正十二年《拈花寺碑》。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22. 03. 01)
西行旱路 共向京师天子地
南下漕船 同往故土圣人乡
义效先贤
【景点介绍】:
三义庙位于北京通州区玉带河东街358号, 三义庙坐南朝北,一进院落。山门一间,歇山筒瓦顶,无梁,砖雕仿木结构,券门,门额砖雕阳文“古刹三义庙”匾,东西角门各一,硬山筒瓦清水脊。正殿三间,硬山筒瓦调大脊,前后廊,六抹正交菱格隔扇门各四扇;西耳房二间,硬山合瓦过垄脊;东西配殿各三间,形制同耳房;配殿北山侧东西平台各一间;正殿西天井亦平台房,曾有过道门通西小院。
【历史背景】:
三义庙创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清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倾圯。雍正六年(1728),由山左(今山东)人士重修,且做会馆,又名山左会馆。嘉庆二十三年(1818)于通州置义冢地十四亩。1935年,国民党二十九军部分官兵驻扎于此,与城内日伪军对峙,1937年7月与日寇血战后被迫撤离。新中国成立后,该庙被通县粮食加工厂占用,拆除正殿东耳房。1999年,通州区成人教育局欲拆除或迁建未遂,后经修缮,由区电影发行公司使用管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普通人讲“义气”,未必像“桃园结义”那样“上定国家,下安黎庶。”能够互相有个照应也就知足了。熟悉的乡音,共同的生活习惯......更容易建立起这种关系。
【旅游趣事】:
走到这附近,感觉要去的地方应该在“开放大学”院内,可从大门往里看了看,丝毫看不见有古建的痕迹。就转身往回走,连续问了仨人,来回走了得有1公里冤枉路,最后还是确认三义庙就在“开放大学”院子内。看大门的,脸上很严肃,一听我的要求就讲“没开门,看什么啊!”我赶紧说:“看个外观就行!”这哥们儿嘴上还不放松,一个劲儿叨唠着“现在疫情多厉害啊!”可脚下已经往里走了。一看这场景,我赶紧就跟了过去。进了大门,敢情拐个弯就是三义庙的庙门。还真是没开门,拍了两张外观的照片,就转身往回走。走到门口,当然是要向这哥们儿道声谢的。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