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2025-01-08 07:14:33)
标签:

池州府儒学

保定旌忠祠

大理中和寺

北京花市火神庙

潮州凤凰台

分类: 第八轮

安徽池州  府儒学(市博物馆)
(2019. 10. 19)


数朝孕育儒者

几代培养人才

主流思想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景点介绍】:

池州府儒学,始建于唐代,初为夫子庙,又叫文庙,是历代朝廷、百姓供奉祭祀孔子及儒家学派贤哲的祠庙。宋代以后各地将官办学校与文庙合建。此后,池州府儒学成为历代池州教育文化中心和礼制圣殿。

2009年原址复建,由牌坊、文昌阁、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城隍庙等建筑构成,占地1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池州市博物馆依据池州府儒学原有格局,按序厅、历史文物、儒学文化、佛教文化、非遗文化、古碑亭廊六大板块陈列展示。其中序厅主要展示池州历史沿革;历史文物展厅分为七星点斗、红星紫烟、青釉流翠、范版印记四个单元,主要通过馆藏文物展示池州远古文明、青铜文明、陶瓷文明、钱币文化;儒学展厅主要展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池州六位状元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佛教展厅主要介绍以九华山佛文化为代表的池州佛教文化;非遗展厅分为乡韵古风、名流寻踪、绿城荟萃三个单元,主要介绍非遗文化、名人与池州、地表文物;古碑亭廊主要展示池州宋、明、清三块古碑及代表性石刻文化。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200余件,力求通过有限的空间展示池州文明。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历史背景】:

池州府儒学始建于唐代,原在池州古城东南隅,明隆庆元年(1567年)移至现址,经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两百多年建设,形成较大规模,后被毁。 2009年原址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虽有迁址毁建,但似乎其功能一直未改 --- 教育。即使在今天作为博物馆,此功用依旧未改,只不过教育的模式变成了“自助”。

 

【旅游趣事】:

和齐山的山路“较劲”时间太长,出来已经四点多了,看来只能在平天湖和博物馆做“二选一”了。就决定来个“天决”--- 哪边公交车先来就去哪儿,结果到博物馆的车先到了。全国各地博物馆逛过不少,最早的有下午三点半就不让游人进入的,不知这里是何等情形。还好,到博物馆门口四点出头,还让进。近一个小时,转了一圈,等出来的时候,刚好人家要清场关门了。

 

 

河北保定  旌忠祠(外观)
(2021. 09. 15)


斗坏蛋能当君子

崇儒学可造圣人

一书生尔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景点介绍】:

杨公祠位于保定市莲池区皇华馆街。清代曾重修,有山门三间,门内存正殿和左右厢房各三间,正殿为硬山顶。20136月落架重修,重修时遵循旧制,充分利用其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力求保留原貌。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历史背景】:

杨继盛(15166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

隆庆二年(1568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百姓的要求下,上奏道:“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朱载垕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杨公祠初建于金线胡同,建成后三十三年,又在皇华馆街建了第二座杨公祠(即旌忠祠)。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对于杨继盛的作为,一直认为是明及后来文人吹捧出来的。衡量一个历史人物,不能认为斗奸臣的都是圣贤。应该客观地看待其行为为当时带来了什么,对今天的影响是什么......

祠庙一般是放在被祭祀人去世年代的,但把北京“杨椒山祠”放在了杨继盛去世那年,为免重复,姑且吧保定的旌忠祠放在建祠之年。

 

【旅游趣事】:

“留法纪念馆”出来,在保安的指点下,往北眺望,模模糊糊就看到了旌忠祠的大门。走过去,希望变成了失望 --- 大门紧闭,连两边的香烛纸马店都关着门。还好,门缝够宽,能拍下院内的情形。拍完照片,从左边往后溜达,想看看有没有后门什么的,没想到又有了新发现。

 

 

云南大理  中和寺

(2015. 09. 14)

 

名虽称寺 实为道观

原在城内 移建山巅

确是中和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景点介绍

中和寺因位于苍山中和峰而得名。庙宇建盖在是和半山腰,曾被清朝康熙皇帝赐匾“滇云拱桥”,是大理著名的道教寺观之一。

按般的宗教知识理解,道教寺观只应供奉道教的神像,而佛教的神像也在这里出现,这是大理地区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三者合流相融的产物。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历史背景】

中和寺的历史很悠久,据李元阳《点苍山玄真观碑》记载,这座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然而,称之为寺并不确切,它原来是大理城内的一座道观,称玄真观。因玄真观“与人居杂处,喧嚣浊秽,神所不歇,庙亦随坠”,热心于公益的李元阳就选择点苍山的中和峰,用了三年时间,在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修了这座居高临下的新玄真观,至今,寺外路侧还有李元阳的神道(俗称衣冠冢)。清康熙时,中和寺称作上帝宫。寺里曾经有过数块名人题匾,如李根源的“磅礴排奡”、周霞的“山海大观”,其中尤以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御笔“滇云拱极”匾额驰名于世。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既然叫“中和寺”不确切,那么为什么这个名字能沿用至今呢?不会是因为嘉靖换成了隆庆,就连“观”都改成了“寺”了吧?

 

【旅游趣事】:

    本身在高原,爬山坡感觉很累,从路口走到索道站就已经呼哧带喘了。这使我不再犹豫地买了索道票,而且买的是往返票。中和寺并不大,从索道下来算起,不到一刻钟就转完了。往山路上走的时候,迎面上来一位单身登山的美女向我问路。回答了她的问题,顺口问了句:“你一个人啊?”在得到了肯定答复之后,我又搭了一句:“那就一块儿吧?”美女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邀请,就开始和我并肩在山路上溜达了起来,边溜达边天南海北地瞎侃。在山路上转悠了半个多小时,又一块儿坐索道下了山,请美女吃了顿简单的午饭,一直到洱海边,才因为下一步的旅游计划不同而分开了。

 

 

北京  花市火神庙

(2015. 10. 30)

 

木材当避火

有事自求仙

神即人需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景点介绍

因为崇文图书馆要在幸福大街原址建新馆,位于崇文门外西花市大街上的火德真君庙就成了图书馆的临时借阅处。这座小庙身处高楼大厦之中,很显眼。临街山门是2003年重修时复建的,门眉上赫然雕刻着“敕建火德真君庙”,可见其规制不低。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历史背景】

火神庙在花儿市,明隆庆二年(1568年)建,为神木厂悟元观下院,有万历间右通政李琦碑。本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有左都御史崔应阶碑。每月逢四日自庙前至西口开市。”由此分析,这座火神庙是明朝时专门为神木厂所修。从明正德七年(1512)所立《火神庙记》碑不清楚的文字可以看出“礼部”二字。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明朝那个年代,对于木材这种易燃物堆积的防火问题,大概除了求神以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旅游趣事】:

    火神庙就在路口,但现在是图书馆的借阅部。到门口的时候还没开门,就先去转别的地方,清真寺、袁崇焕祠、夕照寺……转了一溜够后,再回到火神庙门口,还不到十点。这里只能在院子里转转,如果要进屋内,还得有阅览证。估计屋内的景象会是一个个书架子,就决定不进去了,照了几张照片后就离开了。

 

 

广东潮州  凤凰台

(2016. 03. 08)

 

高台耸孤岛

老鸦变凤凰

名移运转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景点介绍

凤凰台矗立于潮州广济桥南面的韩江沙洲上。凤凰台台分3级,上奉古佛,下祀龙神.台基有一四柱四角方亭,单檐歇山顶,围以护栏。亭之四面横梁分悬四匾,名曰:“中流砥柱”、“凤凰时雨”、“有凤来仪”、“凤台时雨”.台基中层下面镌有“棋水止此”字样,台某顶层正面阴刻“凤凰台”3个大字。

“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朝六十六(隆庆元年、二年)

【历史背景】

凤凰洲原名老鸦洲,旷无人居。隆庆潮州知府侯必登经过其地爱其幽雅,遂改称为“凤凰洲”,并建造十余丈高之石台,命名为“凤凰台”。凤凰台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历代多经修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老鸦”变“凤凰”,这不仅仅是名字简单地改变,而是意境的巨大提升啊!

 

【旅游趣事】:

    在地图上看,到凤凰台并不遥远,可现实中要上桥、下桥地折腾,走到公园入口着实不太容易。进了公园一看,怎么这么多人啊!突然间想起今天是“三八节”,很多人是有半天假的。细一看这些人,果不其然多是女人带着孩子的。南方的春天来的就是早,现在花已经都开了。满园的花丛中是满眼的人,倒是显现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