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汉家月明
汉家月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70
  • 关注人气:5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2025-01-11 07:11:48)
标签:

宜宾白塔与东山寺

北京密云白河护城古堤

渭南韩城城隍庙

北京明昭陵

分类: 第八轮

四川宜宾  白塔与东山寺

(2018. 04. 10)

 

寺中祈一佛护佑

塔下观三江会流

戎州之巅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景点介绍

白塔(又名东雁塔),位于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白塔山风景区。因东雁塔通身呈白色,宜宾当地人历来俗称其为白塔 。塔身空心密檐六方圆锥形砖石结构,共八层,高35.8米,边长4.45米,基层直径11.2米。塔门雕龙抱柱;塔座雕负重力士;塔内有梯旋环可通顶端。在塔顶有约六七平方米平台,可鸟瞰宜宾城及远近山水,是宜宾登高览胜的极好地方。

东山寺,原名报恩寺。又因与白塔毗邻,亦名白塔寺,扩建中的东山寺已耗资千万,天王殿、大雄宝殿、山门牌坊等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观堂、厨房、塔陵等二期工程尚在规划设计中。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历史背景】

白塔建成于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又名为东雁塔,距今已有近450年历史。东山寺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曾饱经战火沧桑。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古人建寺、建塔还真会找地方 --- 寺塔虽然不是建在山巅,但恰在三江会流之上,俯首一望,恰见此佳景。

 

【旅游趣事】:

算来算去,这已经是宜宾旅游的最后一个景点了。汗流浃背地穿过东山寺,登到白塔下,看看表,可以踏踏实实地在这儿歇会儿了。恰好白塔下有个茶摊,要了杯茶,坐了下来。平日在家,我是习惯喝花茶的,可一出门,就是抽当地的烟、喝当地的茶、吃当地的饭了。不知是本身就淡,还是渴急了,绿茶灌到嘴里总觉得没什么味儿。一杯接一杯,一会儿工夫半暖壶水都灌了下去。感觉不那么渴了,就开始四下踅摸。茶摊主人养的一条小狗在离我几米远的地方逡巡,伸手招呼小狗,小狗警惕地往前走了两三步,就再也不往前走了。又喝了两杯水,茶水都没颜色了,感觉也歇过劲来了。起身往山下走去。

 

 

北京  密云白河护城古堤遗址
(2022. 03. 21)


水大民多患

堤高城少忧

古貌犹存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景点介绍】:

白河护城古堤遗址在密云云启公园内,以玻璃罩覆盖。古堤底宽57米,高35米,采用鹅卵石白灰灌浆筑成。于塑料棚缝隙处,看到堤坝的外貌结构,白灰连接起大块的石子。若非实物,想象不出石子的大小与结构。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历史背景】:

旧城西北是白河,东南有潮河,两条大河流过城的两边。而白河距旧城很近,经常发大水,冲坏城墙。古堤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朝康熙年间,旧城西北隅为白河泛滥所圮。康熙五十二年(1713),奉圣祖特旨重修旧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南起西门外,北至四五里的沙河庄,筑起石子堤,以护城垣。堤长八百零三丈,又在堤外用木草沙石,筑起多个数十丈不等的坝,用来保护堤坝。康熙六十一年(1722)发大水,致使冲坏护堤坝一百多丈,土牛城墙坍塌,沉陷三百一十六丈八尺。治国先治水,这是古训。此时康熙自潮河回銮,亲临指示重修,并御书“川流永奠”,镌石匾额,立于堤头,建起庙宇,敬重神灵。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水涨堤高或许是最没辙的治水方法,可又是适用最广的方法。

 

【旅游趣事】:

从网上查知,这段古堤遗迹在云启公园内。云启公园很好找,这段遗迹也很好找。不过,咱不是专业搞水利的,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只能看个“热闹”,好歹这是正儿八经的“真东西”啊!

 

 

陕西渭南  韩城城隍庙

(2017. 10. 18)

 

城小庙大神仙众

地便人丰文化繁

护教一方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景点介绍

韩城城隍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区东北隅,占地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该庙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呈“十”字形,以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含光殿等构成南北中轴线。庙中所有建筑构架均采用彻上明造,梁架仍保留叉手,前后檐多用“大额”,山面用阑额和普拍枋。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历史背景】

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扩建,后多次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嘉靖皇帝崇信道教,这个时间段建的城隍庙都不一样 --- 明显对道教的“神仙系统”做过认真研究啊!

 

【旅游趣事】:

从公共汽车上下来,走不出多远,就到了城隍庙。逛过其他地方的城隍庙,一般就一、两座大殿。这儿的城隍庙还真不大一样,进了大门,里面一层门、一层殿地足有三、四进。每座门、殿牌匾上的字也跟其他地方不大一样。来这儿之前没做“功课”,也不知道各殿中供奉的是谁。还是“糊涂庙、糊涂神儿、糊涂逛”吧

 

 

北京  明昭陵外观

(2019. 03. 12)

 

新政似有新气象 奈何天子命短

 旧习仍漫旧王朝 终难国家运长

 歧路彷徨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景点介绍

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陵墓,在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自是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朝六十七(隆庆三年至六年)

【历史背景】

明穆宗朱载垕,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生于皇宫,十八年二月封裕王,四十五年十二月继皇帝位,四十六年改元“隆庆”,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于乾清宫病故,享年36岁。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九月十九日葬昭陵。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给隆庆皇帝贴的标签想必应该是“新政”,可惜在位时间太短。隆庆皇帝假设能长寿一点,不知道中国会不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旅游趣事】:

    昭陵曾经一度开放过,不知什么原因又关了。原本从定陵穿过果园,没多远就可以到昭陵,可果园都围上了铁栅栏,只能绕公路了。这一下子可远了,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昭陵门前。透过电动铁栅栏门,只能看到正对着的功德碑楼,而明楼则严严实实地被遮在了后面。和看门保安对付,最终也没能进门一观,就转而问什么地方能看到陵园更多地景象。保安倒没开玩笑,指着后面的山讲,爬到山上可以看到陵园全景。看看那高高地山岗,一下子就泄气了 --- 都一点多了,还没吃中午饭呢!往回走,在路上对付着拍了两张明楼的远景。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