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明朝二十八(永乐十八年)

(2024-10-12 06:09:32)
标签:

北京东不压桥

北京陶然亭公园窑台

北京先农坛

分类: 第八轮

北京  东不压桥
(2021. 01. 21)


侄给叔腾座位

船为车挪空间

时移事易

“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明朝二十八(永乐十八年)

【景点介绍】:

东不压桥座落在地安门东大街东不压桥胡同与平安大街交叉路口,东西走向,早先这条街叫北皇城根儿,北向南的河水要穿过东不压桥桥下,东西向的北皇城要压在东不压桥的桥上,为了保障桥面畅通,这堵高大厚重的皇城就压在桥南侧边上,这样重的皇城永久压在拱桥的上面,下面的桥洞是承重不了的,怎么办?先人就把下面的桥洞一分为二,北半边的桥洞是正常大桥洞,南半边只留一个流水的小涵洞,其余是实墙,这样皇城就等于没有压在桥上而是由河床直接砌起来的。

“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明朝二十八(永乐十八年)

【历史背景】:

元代开发积水潭时,为给通惠河提供漕运用水,元朝在原金代白莲潭东闸处重新修建了一座水闸和桥,即后来的澄清上闸和万宁桥,同时为节制水流保证玉河航运船只的通行,又在澄清闸下游设置了两座新闸。这三座闸自上而下分别名为,澄清上闸、澄清中闸和澄清下闸。东不压桥就是澄清中闸的所在地。

东不压桥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为单孔石拱桥。民国初年拆皇城时,一并拆除。明代中叶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其为步粮桥。有人认为应该是“步量桥”,意思是说桥身被皇城占去一半,桥身之窄,可以用步测量。民国后又改称不压桥,意思是说皇城拆除,石桥如释重负。上世纪50年代,河道改为暗管,辟成胡同,称原来河道的南北方向段为东不压桥胡同,原河道东西方向通后门桥的一段改属拐棒胡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城市“中轴线”仅仅东移了一点,经济运行模式就发生了很大改变。任何这种改变从根儿上讲都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就说这座桥,这一改,使船的哭了,而驾车的乐了!

 

【旅游趣事】:

玉河遗址公园之旅就从东不压桥开始,对东不压桥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可一眼望去,眼中的两座桥究竟哪座是,还真拿不准。在路口向几个戴红箍的老太太询问,她们告诉我北边那座桥是,而当我走上北边这座桥,想和桥上的保安确认一下的时候,却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 被告知南边那座桥才是。我有点不相信,毕竟那座桥在平安大街上,那可是北京城里排名第二的交通干线。但保安指着那座桥,还给我提供了一个“证据” --- 那座桥边上还立着一座石碑。既然他的证据更充分,那就相信他吧,我可懒得再走回去确认一下碑的内容了!

 

 

北京  陶然亭公园窑台
(2021. 11. 18)


窑仗昆吾热烈

茶伴真武飘香

水火俱景

“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明朝二十八(永乐十八年)

【景点介绍】:

窑台位于陶然亭公园北门内,环湖路西侧。由于地势高竣,是北京人重阳登高的胜地。登上窑台,既可以欣赏到“陂陇高下,蒲渚参差”、芦苇青葱、一望无际的野景,又可领略附近许多名园风光,特别是“重阳节后,苇花摇白,一望弥漫,可称秋雪”的景色,更为诱人,窑台因之著称。

“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明朝二十八(永乐十八年)

【历史背景】:

明代朱棣皇帝定都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后,在北京建了5座窑厂,陶然亭北侧一座小山就建了一个黑窑厂,专门烧制城墙砖。因这座小山上有个窑神庙(火神庙),人们就都叫这座小山为“窑台”。清康熙初年,窑神庙坍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兼任窑厂监督,在慈悲庵修建了陶然亭。所以,是先有窑(窑台)、后有亭(陶然亭)。但后来窑厂就由窑户自行打理了,黑窑厂也逐渐衰败。乾隆中期,慈悲庵僧人在窑台建了水神庙真武殿,管理真武殿的“火工道”在殿旁设茶馆,窑台成为人们登高饮茶的地方。后来,真武殿水神庙也毁了。京都名流特别是当时科举制度盛行,宣南会馆云集,进京赶考的学子多喜于此登眺赏景,作重阳之会,吟风咏月。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近年来为改善环境,多有工业设施转型开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案例。看来这种做法从清朝就有了!

 

【旅游趣事】:

远远地已经瞧见公园北门了,路左边一座小山的台阶口上立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窑台”。一看这儿有牌子,就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于是就转身往台阶上走。山很低,也就二层楼高,山顶上有一片古典式样建筑。人可不少,都是坐那儿自娱自乐唱戏的。这日子口儿,见人多的地方躲着点儿走吧。绕过去,从山另外一边走了下去。

 

 

北京  先农坛

(2015. 11. 12)

 

家国社稷 农事最重

黎民苍生 以食为天

人君要务

“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明朝二十八(永乐十八年)

景点介绍

祭祀先农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北京先农坛位于西城区东经路21号。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1、庆成宫;2、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3、神厨(包括宰牲亭)4、神仓;5、俱服殿.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仅庆成宫、天神坛、地祗坛位于内坛墙之外,外坛墙之内。另外,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

“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明朝二十八(永乐十八年)

【历史背景】

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农坛建于北京南郊,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为天神、地抵二坛。后来明天顺二年(1458年)等不断有修缮和新增建筑。

民国以后先农坛逐渐衰败,后很多建筑被拆除。1916,先农坛被辟为城南公园。1936年,在原址东南角盖起北平公共体育场,后更名先农坛体育场。 现在先农坛建筑群设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19497月华北育才小学(后称北京市育才学校)迁入北京,进驻先农坛。先农坛太岁殿被育才学校占用,具服殿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占用。1979年被列为北京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育才学校图书馆从俱服殿搬出。1998年和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先农坛的修缮提供了资金。1998年和1999年美国运通基金会为北京先农坛的俱服殿和神厨的修缮提供资金。2000年收归文物部门管理,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农业到底是国家的根本啊!即使现在,也还如此 --- 每年的“一号文件”不都是关于农业的嘛!

 

【旅游趣事】:

    提起“先农坛”,北京人往往马上联想起体育场。作为古建筑,我还是第一次光顾。门票上写的不是“先农坛”,而是“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进门一溜达,还真不错 --- 展览的内容还挺丰富。我衡量一个景点门票值还是不值用这样一个指标:游览时间(分钟)/门票价格(元), =1为平衡,越大越值。这个15元门票的景点,我足足在里面转悠了一个小时,才出门去寻找“喂脑袋”的地方。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