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敢自谓太平”---明朝二十六(永乐十四年、十五年)

标签:
天水麦积山仙人崖平凉崆峒山紫霄宫聊城临清鳌头矶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德州苏禄王墓 |
分类: 第八轮 |
甘肃天水
(2021. 05. 16)
一山一水三崖壁
三教三圣一心思
国泰民安
【景点介绍】:
仙人崖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曰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
【历史背景】:
始于南北朝,据今近一千六百年。宋代称“华严寺”,到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华严寺改名灵应寺,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庙宇,划拨给韩开府(明韩王朱松的府第),变成了韩开府朱家私人家庙了。故一般人把仙人崖和灵应寺往往互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有山有水,本来是风景佳处,这些寺庙干嘛都建在悬崖下边呢?倒是永乐皇帝,一点儿好地方都舍不得给藩王啊!
【旅游趣事】:
从石窟区到仙人崖,景区内有交通车,可人家得“至少凑够5个人”才会发车,我到车前的时候,连司机都没在。鬼知道什么时候能凑够5个人,想了想,还是走出景区,上了34路公交车,准备到贾河换乘37路公交。34路倒是没等几分钟就发车了,可37路一等就是40分钟,终于在十一点左右上了车。到仙人崖路口下了车,还得走一里多地,才到景区入口。买票进门,这回手里的景区导览图可发挥了作用了 --- 其对仙人崖景区的描述比对石窟区的描述要清晰、详细。拿着图一路走,几乎没走什么冤枉路,一个小时左右就转了一圈。
甘肃平凉
(2018. 09. 13)
东西南北皆存神迹
唐宋元明各有仙踪
万年名山
【景点介绍】:
紫霄宫位于中台南侧下方的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正西大殿供祀彩塑紫元君,殿旁建两层楼五间。山门面东为九间带走廊式两层木楼。南北各建大殿3楹,旁建耳厢厨房。为景区保存至今年代最为古老的古建筑群之一。
【历史背景】:
崆峒山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又是一例在开国不久就在山上“搞建设”的啊!这永乐天子也是,刚刚在南边武当山折腾了一大通,这儿又在西北盖上道观了。
【旅游趣事】:
山东聊城
(2021. 10. 17)
佛道共佑运河畅
官民同愿城池兴
人神皆祝
【景点介绍】:
鳌头矶位于山东省临清市区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分岔处,有一组明代的传统古建筑群,它布局严谨,玲珑幽静,院内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鳌头矶古建群主要有鳌矶坊、正门、吕祖堂、李公祠、望河楼、观音阁组成,现存主题建筑观音阁,砖砌基座高5米,9米见方,下辟门洞,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卷棚顶,三、五、七架梁和抹角梁木构架,上覆筒瓦,陶质脊兽装饰,四角飞挑,木隔落地。西殿吕祖堂、南楼望河楼现存各三间。
【历史背景】:
鳌头矶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占地1200平方米,现有建筑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 1938年,中共临清县工委机关报《力报》便在此创刊。
1978年,鳌头矶被列为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依原貌修葺一新。1984年又进一步彩绘修缮,并将临清市博物馆设置于此。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城里建座寺院、建座道观都不稀奇,这弄组建筑,把吕洞宾和观音菩萨搁一块儿供奉就有点稀奇了 --- 这倒是,神仙不论佛道、不论男女都不得罪啊!
【旅游趣事】:
从临清博物馆打车到老城区,到一个路口,有路标,向右指着“运河钞关”,向左指着“鳌头矶”,就先去了钞关。从运河钞关出来,往另一边走,没多远就到了鳌头矶。原本想着既然叫“矶”,应该是水中的一块巨石吧?等到地方一看才知道像一座小城池。城门楼是观音殿,“城里”是吕祖殿。这倒不错,不但佛道俱全,还“男女有别”。也是,就以吕洞宾那性子,跟“观音姐姐”离得近了还有个好?我是既不烧香也不磕头,简单地转悠一圈,就走了出去。再一看路边的牌子,“大众路”,诶?这不就是预定的酒店所在的那条街吗!
北京
(2021. 11. 25)
先祖卖命仗连仗
子孙深居圈套圈
内外有别
【景点介绍】:
皇城根遗址公园,建在明清北京城的第二重城垣之“东皇城根”遗址上,西邻南北河沿大街,东依晨光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平安大街,全长2.4公里,平均宽度为29米,宛如一条连接紫禁城和王府井商业区的绿色飘带。它以“绿色、人文”为主题,通过塑造“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四季景观,复原小段城墙、展示皇城墙基、点缀雕塑小品及借景等手法体现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在繁华的闹市中营造出清新、景致、飘逸、现代的城市环境。
【历史背景】:
皇城是在元大都时形成的,元时叫“萧墙”,对皇宫起拱卫作用。明清北京皇城的皇城墙,墙身为红色,顶覆黄琉璃瓦,象征皇权至高无上,民间俗称“红门拦马墙”。北京皇城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它的位址在元代皇城的基础上略做了南移。清代沿袭明制,作为明清北京四重城中皇城的边界,直到民国初期仍基本保存完好。到了1927年,除南墙和千步廊东西墙外,皇城墙全部拆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大圈圈里面有个小圈圈,小圈圈里面有个黄圈圈。”皇城就是京剧《游龙戏凤》里正德帝口中的那个“小圈圈”。这道墙在人心理上起的作用,远高于军事防御上起的作用。汉民族是个善于“砌墙”的民族,每一道墙内外之人在身份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这就是“圈子”的物理界限。有墙就有门,在耸立起高墙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自我感觉权力增加的“看门人”。
【旅游趣事】:
这里过来过去地不知道多少回了,可从来没认真地逛过“皇城根”本身。这天“计划内”的几个景点,刚好都在东皇城根沿线,于是就把它当作了串起珍珠的那条线。出了地铁站,走不多远就是遗址公园的北口,从这儿开始,一路往南走就是了。走到哪颗“珍珠”那儿,过一道小马路就行。不知道地上的落叶和地面起了什么“反应”--- 走起来有点沾脚,那感觉有点像穿着拖鞋在我自己屋子里溜达的感觉。不过,这一路溜达,感觉还是不错的。
山东德州
(2012. 09. 06)
永乐江山武力夺,
愿将仁德四海播。
东王慕我中华盛,
不期长眠大明国。
【景点介绍】:
苏禄国东王墓,亦称苏禄王墓,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城北,是中菲友好历史的见证,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禄国东王墓肃穆壮观,周围松柏常青,墓前有石雕华表、翁仲、石狮、石虎、石马、石羊排列在墓道两旁。永乐帝御碑亭在墓道南端东侧;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明、清两代,不少诗人、学者来瞻仰凭吊,并留下了许多诗篇。1980年6月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纳西索·雷耶斯博士同使馆人员专程来德瞻仰王墓。1977年山东省政府将苏禄国东王墓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古苏禄王国位于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上,在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往来。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之一东王巴都葛叭哈喇为首,率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的友好使团来我国进行访问。辞归途中,东王不幸染病殒殁,明永乐帝闻讣,即派官员为东王择地厚葬,谥曰:恭定。其坟墓南侧有御碑、石人、石马、石羊、翁仲等附属文物。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典型的“危机公关” --- 坏事变好事,漂亮!
【旅游趣事】:
从济南回北京要过德州,灵机一动:要不然去德州转一圈吧?网上查询一番,德州市区正儿八经的古迹只有一处苏禄王墓。既然是路过,也算正好。和客户讲,要去他们的德州分公司看看,客户当然是大力支持,并且告诉我他们德州分公司的经理和我同名同姓。结果一到德州,就上演了一出“我请我吃饭”的戏码。既然是“我和我”谈业务,也就没什么好谈的了。一吃完饭,我就推脱要去市场上看看,赶紧告辞,打了个出租车就到了苏禄王墓门口。这儿还真清静,里外转悠一圈,马上产生了疑问:无论是墓冢还是地面建筑都是汉族式样,可旁边又矗立着一座清真寺 --- 如果苏禄王生前就是穆斯林,那么墓葬应该是回式的啊?向看门的请教,得到一个基本合理的解释:旁边村庄住的是守墓人后裔,因为周围穆斯林居民多,这些后裔为了生活方便,皈依了伊斯兰教,也才有了这座清真寺。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