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明朝二十五(永乐十年至十三年)

(2024-10-05 07:06:45)
标签:

十堰武当山

铜仁大明边城

北京花市清真寺

北京北坞公园

分类: 第八轮


 

 

贵州铜仁  大明边城

(2017. 04. 21)

 

城建险峻非拓土

民归王化真开疆

大明南陲

“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明朝二十五(永乐十年至十三年)

景点介绍

大明边城景区(Ming Paradise)2012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 、贵州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展开,占地3000亩,总投资11.9亿元。整个景区在明朝贵州铜仁府的古渔村遗址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以“明”史为据、以“明”文化为内涵、以“明”军事为主脉、以地方特色为背景,致力于明朝以来贵州600年历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养生、体育、影视”等为一体,是西南最大的综合历史文化景区。

“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明朝二十五(永乐十年至十三年)

【历史背景】

贵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化外之地”、“蛮夷之区”、“羁縻之州”,直至元末明初,仍由大小100余个所谓“世袭罔替”的土司统治。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大明朝廷平息了思南、思州两大土司为争铜仁、万山一带的朱砂矿井而引发的“砂坑之战”后,决定废除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实行改“土”归“流”新政,将其所辖39个长官司及其间一州一县分设为铜仁等八府,委派流官治理,并建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布政),总管八府和既有之一司三州,贵州从此开始国之一省,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化外之区掀开了与中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接轨的新篇章。贵州建省后,曾先后有十四任总兵府常驻铜仁,著名的南方苗疆边墙(南长城)也从铜仁开始。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土官”治地,朝廷总会觉得不放心 --- 谁知道你什么时候就不打我的旗帜了。这下好,你们折腾,把你们“一勺烩”了吧!

 

【旅游趣事】:

从到达铜仁就开始纠结是去九龙洞还是去大明边城,都一点多了,雨还没有停,于是不再犹豫就登上了奔大明边城的公交车。到售票处,人家先问了我一句“您是哪的人的啊?”,我挺奇怪,问:“这不同地方的人待遇还不一样么?”人家一指玻璃上贴着的一张告示,我才知道,全国有八个地方的人来这儿是可以享受优惠的。仔细读了三遍,终于确认自己不属于优惠的范围,不得不花80元买了全票。进门逛了一个多小时,总觉得景区的名字叫“大明影视边城”更合适。

 

 

北京  花市清真寺

(2015. 10. 30)

 

勇能定社稷

忠以报君王

明将冠冕

“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明朝二十五(永乐十年至十三年)

景点介绍

花市清真寺是北京地区著名清真寺之一,位于北京市崇文区西花市大街30号。花市清真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整体风格为清式建筑。

寺最大建筑是礼拜大殿,坐西朝东,大殿前有敞厅3间,殿面阔3间,进深4间,总面积500多平方米。第四层殿顶上有六角亭式的天窗,墙壁上刻有古兰经文。花市清真寺是北京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层殿顶开六角亭式天窗,墙壁上原有古兰经文。礼拜殿正前面有一座方形碑亭,原置雍正御赐碑,现碑已迁出竖立墙边。

“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明朝二十五(永乐十年至十三年)

【历史背景】

花市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年),据说原为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回族)的府第,后改成清真寺。雍正七年(1729年),赐该寺御碑,并建碑亭一座。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因附近地区失火殃及该寺,故再次重修该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重修。寺内现存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裕亲王所书“清真”木匾,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真一无二”牌匾,分别悬于大殿敞厅两侧墙壁。寺内还有雍正七年(1729年)御赐碑,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礼拜寺碑记》。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蔡元培等人常在此议事,支持孙中山“五族共和,振兴中华”,反对袁世凯复辟。191277日,中国回教俱进会在该寺成立。1984年,花市清真寺被列为崇文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对于常遇春的民族问题,不同的资料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有说回族的,有说汉族的。且各有佐证:“六爷”生前战斗生活的地方,好几个成了清真寺,可其墓葬却是汉式的。

 

【旅游趣事】:

沿着花市大街往东走了一段,就觉得空气中的味道不大一样:我是天生不吃牛羊肉的,对这种味道也比较敏感。走到清真寺门口,看到门口中东式的建筑,就犹豫要不要进去。干脆决定听天由命:人家让进就进去,不让进去就走。和看门的招呼了一声,人家也没多说什么,摆摆手就让我进去了。看来是天意!进来一看,还真来对了:满院子都是中式建筑,还有一座上谕亭,只可惜上谕亭没有开门。

 

 

北京  北坞公园
(2021. 02. 04)


运送希望

承载皇恩

后世更佳

“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明朝二十五(永乐十年至十三年)

【景点介绍】:

北坞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所在地原是北京城乡接合部的一个自然村,北坞公园的定位既不同于郊野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公园。公园与周边颐和园、玉泉山以及其他公园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北坞公园园中景物、植被、雕塑等与环境相适应,提升了公园的整体品质。

公园占地711亩,分为东园和西园。公园设计风格既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东园借景颐和园、玉泉山,内有四大景区。西园位于北坞嘉园北侧,园内开辟出大大小小的空地,供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组织节日庆祝活动等。园内还将建设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满足百姓需求。

“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明朝二十五(永乐十年至十三年)

【历史背景】:

明代有南中北三个停泊、修理船只的地方,中坞居中,北坞在中坞西侧。据说明永乐十三年,这一带发生大水灾,朝廷派船队来此救灾,长达两年之久,当时船只只集中停泊在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分别叫北坞、中坞和南坞,是因四面高而挡风。检《明实录》永乐十三年,永乐十四年,都有相对的记载。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对于地名的来历,有以下几个疑问:1)当地能有多少百姓啊,需要有船队来赈灾.2)当地有直通外面且能行大船的水道吗?3)地处北京西北,接近山区,本来是缺水的地方,真有大水,是灾还是福呢?现在的一个个湖泊,不会就是当年“水灾”留下的吧?

 

【旅游趣事】:

天气稍微暖和了点,又打算出去转转。按照顺序,该轮到海淀了,挑来挑去,挑中了北坞公园。本来大冬天的,公园类景点会满眼荒凉,可一看介绍,这公园里居然有俩庙,这才最终决定就来这儿。事先还特意研究了路线,下了地铁,就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往前走,为了保险,和过路人确认一下。可这一确认,出了问题 --- 我印象里北坞公园应该在右手边,可人家给我指的方向是左手边。不甘心,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还真在右手边看到一个公园的入口。这个时候,还真不怕门口没人,全北京、甚至全国,估计有门的地方就有测温验码的。跟他一打听,这里面是“玉东园”,而北坞公园确实在另一边。好在北坞公园在这边也有门,就走了进去。等转悠一圈回来,看时间还早,就决定进玉东园也转转 --- 咱也别白测了回体温啊!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