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明朝十一(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

(2024-09-02 07:08:42)
标签:

北京密云古北口镇城

柳州东门楼

安康城内清真古寺

益阳大成殿

分类: 第八轮

北京  密云古北口镇城
(2021. 03. 30)


墙筑山巅 护汉家疆土

城兴水畔 容大明军民

古道雄关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明朝十一(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

【景点介绍】:

古北口镇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城随山而建,呈不规则形,周长3245.1米,设东、南、北三门,现仅存北门和水关一座。墙体用条石、毛石及城砖垒砌,中间为毛石夯土填芯。“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明朝十一(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


【历史背景】:

古北口镇城,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侵华日军占领古北口后,将北门拆毁,2012年修复了镇城北门。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用现代军事术语讲,这些长城沿线的城池应该是“战略支撑点” --- 既为前沿提供后援,也提供后勤保障。从力学的角度讲,这些支撑的密度越大,整条防线的“刚性”越大。

 

【旅游趣事】:

古北口镇是“历史文化名镇”,一直想来看看,可盘算来盘算去,无论是开车来还是坐车来,单程都得三、四个小时。这样,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就都花在路上了。就这么几次犹豫,结果至今也没过来。现在京沈高铁通车了,算计了一下,理论上应该可以成行了 --- 一来北京朝阳站离家近,二来有一趟高铁和一班到古北口的密25路时间合适,基本算“无缝对接”。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条件上的,出门之前不得不做好“plan B”。结果,还真是一切顺利,六点半出家门,到古北口下车时还不到十点。但是,这些“顺利”也就就此而止了 --- 一进镇门,就被游客中心的人告知现在镇内的那几座庙宇都不开门。得了,就看看外观也行啊,谁让疫情总是没完没了呢!景区倒是也“讲究”,这些庙宇不开门,原本要收的20元门票也省了,这也算一丝安慰吧!

 

 

广西柳州  东门楼

(2017. 03. 08)

 

新朝初立州升府

边疆归化城临江

德加汉蛮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明朝十一(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

景点介绍

柳州东门城楼 位于柳州市城中区曙光东路的文惠大桥北端,东门城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约17米,面宽20米,进深11米,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 城门以大块石料作基,明砖砌墙。城门上为两层谯楼。楼内圆柱无斗拱,直接承支屋顶,巧妙异常。楼外脊上龙吻兽饰、屋角飞檐凌空、气势宏伟。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明朝十一(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

【历史背景】

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清咸丰年间曾遭火灾,光绪元年(1875年)由柳州一姓郭的名建筑师 (佚其名)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洪武年间,北部在建城,南部也在建城。但目的未必完全相同:北部更多地出于军事考虑 --- 防止北元死灰复燃;而南部此时并没有什么强敌,建城应当更多地出于经济、文化方面的考虑。

 

【旅游趣事】:

    从地图上看,柳州东门楼附近还有两处古迹,一处是“中共柳州日报社特支旧址”,另一处是“中共桂柳区工委旧址”。一来到城墙上,就看见第一处 --- 仅仅是一块石碑立在城墙上,一边看一边琢磨:就算抗日战争时期是合法的,也别找这么显眼的地方办公啊!怎么跑城楼上来了!第二处在城楼下的健身广场上,也仅仅是一块石碑,石碑的样式与第一处完全一样,但毕竟在景区以外,石碑上就有了小广告的张贴痕迹,好在小广告已经清理,仅仅是痕迹而已。

 

 

陕西安康  城内清真古寺

(2019. 05. 07)

 

迁徙不忘信仰

定居当建讲坛

心有真神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明朝十一(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

景点介绍

位于城东南篦子巷内。正中是一座飞檐四出、雕梁画栋的六角宣礼塔,塔顶装有象征伊斯兰标志的银色月牙,与大殿拱形圆顶上的月牙相辉映,使整体建筑更具伊斯兰特色。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明朝十一(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

【历史背景】

据寺内碑文记载,古寺创于元代,历尽沧桑。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和清同治元年(1862年)遭洪水、兵乱。

元代最早来安康的回族穆斯林是西安小皮院马姓,开始在汉江南岸,拓荒种枣,以牧宰牛羊,经营皮张为业,世称“枣园马”。由于安康是山货土特产商品的集散地,此后,南京水西门等地各姓回民陆续前来,以经营茶叶、牛羊皮、药材等,对繁荣安康市场,发展山货特产起过重要作用。因回民全民族世代信仰伊斯兰教,回族穆斯林进入安康之初,只在汉江边沙滩上做礼拜,后集聚定居者日多,便在城内修建清真寺。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赛义德(后人称赛伊巴巴)从南京迁居安康,在城内寺讲经传教,为安康第一任阿訇,无常后葬于安康老坟石板房,后代改称马姓。亦称马海提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安康城的回民聚居,也是伴随着商路发展而来的。

 

【旅游趣事】:

    从北城墙上下来,往酒店走,刚好路过这座清真寺,就走了进去。碰到人,先问了问这里可不可以参观,得到了肯定答复之后,才往里溜达。说实在的,在这儿碰到的回民是我在不花钱的清真寺里碰到过态度最好的 --- 不但面带笑容,还上赶着给我介绍这座清真寺的来历和回民的风俗,虽说他的陕南口音,让我也就能听懂一半。对于宗教场所,我最关注的就是建于哪个年代,自然也就问了出来。他把我带到了文保碑的前面,上面既然写着“元至清代”,咱们就按照元代来理解吧!转了一圈,又和他聊了会儿,才走了出去。

 

 

湖南益阳  大成殿(外观)
(2018. 03. 10)


蛮夷无知文庙毁

天朝有德儒学兴

又见汉魂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明朝十一(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

【景点介绍】:

从资江一桥下,沿江边向东步行一段,就是大成殿,市保,现在叫文昌阁,实际上是剧院的前台。大殿成了现在的样式,看梁上的雕刻还算精美。

 

【历史背景】:

大成殿始建于宋朝,初称学宫,后改称圣庙。元朝末年,圣庙毁于战火。明洪武十三年,圣庙得到修复。清朝顺治年间起,多次重修大成殿。光绪三十三年诏升为大祀,改祠为阁,文昌阁之名由此而得。民国十三年(1924年),著名革命先烈熊亨瀚,受“五四”民主思想影响,在文昌阁创办进步刊物《资江》,宣扬新文化,新思想。民国十八年(1929年),文昌阁被民国当局改设教育机关,后附设民众图书馆。抗日时期,将中后两殿改为忠烈祠。民国三十三年,民众图书馆重新移入,接着开办益师附小。1963年,益阳县拆除忠烈祠,建立县花鼓戏剧院。至此,文昌阁仅存外壳作剧院前厅,共余部分皆荡然无存。1993年县保,1997年市保。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元末毁于战火”的责任安在“蛮夷”头上,可能有些冤枉。很大可能是被陈友谅政权毁掉的。不过细想想,也不算太冤枉元朝政权 --- 谁让你把老百姓都给逼反的!历朝历代,但凡农民起义,总是把孔庙作为毁弃的目标之一,也从侧面验证了“阶级矛盾是贯穿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旅游趣事】:

大成殿就在路边上,可围着围挡呢!好在围挡不高,建筑80%以上都能看清楚。跑到马路对面,拍了张照片,接着往前走。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