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天不假年---明朝二(洪武二年,上)

标签:
南京中华门南京常遇春墓南京雨花台李杰墓聊城临清县治遗址 |
分类: 第八轮 |
江苏南京
(2019. 10. 26)
刘宝瑞笑谈常贤弟
单田芳多说武状元
史实更佳
【景点介绍】:
常遇春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紫金山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常遇春墓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现墓茔与墓前石刻保存完好。有石柱一,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二。
石兽雕刻工艺精湛,神形兼备。武士双手抚剑,顶盔贯甲,威武雄健。现碑上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是1871年(清同治十年二月)重修时其裔孙所立。
【历史背景】:
常遇春(1330-1369),南直隶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是朱元璋的大将。在朱的诸将之中,名气仅次于徐达,功劳本上也排名第二,以剽悍勇猛著称。常奋戈直前,攻无不克。南征北战,立下大功。
1369年,常遇春暴病死于得胜归途,虚岁四十。灵柩运回南京,朱元璋非常伤心,亲往龙江祭奠,追封他为“开平王”,谥号“忠武”,赐葬钟山,配享太庙,肖像入功臣庙,位牌列第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有时候早死也未必是坏事啊!倘若常遇春寿长,恐怕就算躲开“胡党”,也难躲开“蓝党”之嫌啊!这一死,不但极尽哀荣,而且还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片溢美之词。
【旅游趣事】:
天是阴沉的,一个人走在浓密的山林里,多少有些“瘆得慌”。和一对正在遛弯的老夫妻打听常遇春墓怎么走,人家很热情地告诉我转过弯就是。按照指示的方向,转过弯却先看到了仇成墓的指示牌,就决定先看仇成墓。刚刚沿这条岔路走出几步,又碰上了那对老夫妻。他们有些诧异地看着我,我赶紧解释:看完仇成墓,再去看常遇春的墓。从仇成墓走到常遇春墓,清清楚楚地看到此墓是汉族式样的。
江苏南京
(2019. 10. 27)
生前未显国丈禄
死后却得将军封
命短荫长
【景点介绍】:
李杰墓原址在中华门外雨花乡,坐北面南,与神道方向一致。因工程建设需要,于1996年将碑和其它神道石刻搬迁至雨花台烈士陵园内。镇国将军李杰墓神道碑位于南京雨花台附近,碑通高5.05米。李杰墓石刻现存神道碑一,石羊、石虎,石马与马夫、武将各二。神道碑高2.9米,龟趺长2.5米。
【历史背景】:
李杰,是明朝寿州霍丘人(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生于1331年,卒于1369年,享年38岁。 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南征北战。在任广武卫指挥北征中,死于阵前,归葬于此。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纳李杰的女儿为淑妃,摄六官事。李杰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国丈,被追封为镇国将军。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生前的功劳是自己拿命挣的,死后的殊荣是闺女给的。
【旅游趣事】:
雨花台的古迹不少,但大多不大,只是简单地看看即可。从雨花石博物馆出来,往右走到第一个路口,就看到了“李杰墓”的指示牌。虽然称之为墓,但墓冢早已无踪迹,正是看看路两边的石刻而已。
山东聊城
(2021. 10. 17)
运河入省地获利
航道近城民得福
就此兴旺
【景点介绍】:
临清县治遗址位于考棚街路北,是一座建在砖砌墩台上的门楼,曾是县衙南门,门楼阁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卷棚顶。县衙原本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门楼留到现在。
【历史背景】:
自洪武二年(1369年)至景泰元年(1450年),这里一直是临清县治所在。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元朝运河改道,明朝城池迁址,这使得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陡然而富”。
【旅游趣事】:
从考棚黉门接着往前走,没多远就能看到县治遗址。暮色中,能看出阁楼的模样,可拍出照片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出了“县治遗址”几个字能模模糊糊看出来,剩下的就得瞪大眼睛看了。没办法,谁让我赶上这钟点儿了呢!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