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在朔方,朕敢紊天序乎?”---元朝十八(文宗、明宗、宁宗)

标签:
上海黄母祠(外观)济宁邹城孟府渭南韩城党家村 |
分类: 第八轮 |
上海
(2015. 02.
14)
应天长
公婆相虐无生路,远避他乡寻活处。
海风伴,崖州住,幸有黎民相救助。
纺棉纱,习织布,数载历经辛苦。
故里回归传术,四方颂黄母。
【景点介绍】:
黄母祠又名先棉祠,是为纪念黄道婆传授纺织技术、造福乡里的功绩而建。1981年,祠址被划进植物园内。1991年有关部门将旧祠重新修复,分纪念馆、陈列堂和莲花池游憩小区三部分。按原样修复的黄婆庙为六架梁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室内陈列黄道婆生平事迹。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黄道婆纪念堂”横匾端立门楼,祠前立有大照壁,正厅有黄道婆事迹展览,侧厅陈列黄道婆首创的三锭纺车、木棉揽车及众多图片、史料等。同年12月7日正式开放。
【历史背景】:
黄道婆,上海乌泥泾镇人,幼为童养媳,不堪公婆虐待,逃出家门,流落到崖州,与黎族居民生活30多年,学得当地植棉、轧花、弹花、纺纱、织布等技巧,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上海遂于明清时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黄道婆逝世(1330年)后,乡亲们出于对黄道婆的敬仰,建造黄母祠,后经过多次毁坏和重建。1981年,祠址被划进植物园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山东济宁
(2021. 10. 11)
中原已封国公位
蛮夷又赠圣人名
至此巅峰
【景点介绍】:
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与同在邹城的孟庙、孟林合称“三孟”。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孟庙西侧,庙、府仅一街之隔。
孟府平面呈长方形,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初已形成前后七进院落,前部分为三个大院,后部分为左中右三路。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中为内宅,后为花园。建筑格式为前堂后寝式。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南北纵长226米,东西横宽99米,共占地约60余亩,总面积约合2.24万平方米。
【历史背景】:
孟府始建年代不详,据孟府大堂前现存几棵相当古老的桧树,紧同孟庙毗邻的建筑布局,以及孟庙内现存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说明北宋景祐年间就已经修建了孟府。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三次迁建孟庙于城南的同时,迁建孟府于孟庙之西侧。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轲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被称为亚圣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比起孔家,孟家后裔多少显得“坎坷”一些:孟子的理论中,“民”的成分要多一些,自然会引起某些君王的不快。这些“不快”的气儿撒在孟子后裔身上,也就导致了这些“坎坷”。
【旅游趣事】:
从孟庙西门出来,走几步就是孟府。在孟庙里,就是一路进门,这进了孟府,还是一路进门,中轴线上即使有房子,也是前后开门,一路到底,直到最后面的延禄楼,这条线才算“封上”。按介绍的说法,孟子的直系后裔住在这条线上。延禄楼里摆摊卖东西向我推销,两句话我把话题转到孟府建筑上,说了句“圣人就是不一样,都住过道儿啊!”把她也逗乐了。我心里话,那边孟庙里还“父母分居”呢,圣人都这么“个色”吗?整座孟府,也就中轴线上这一溜儿建筑整修得齐整,西跨院花园中的几处建筑,都像是“配的”,也没什么好看的了,就溜达了出去。
陕西渭南
(2017. 10. 18)
凭地利 一村传承五朝代
擅经商 两姓繁衍七百年
舅甥和谐
【景点介绍】: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阳高岸上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距韩城市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于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12月9日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背景】: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桐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从“辈分”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党氏先人很会找地方啊!有田地可以耕种,近黄河便于交通经商。
【旅游趣事】:
党家村在韩城郊外,交通也算方便,但车只开到村口,再步行二十多分钟,才走到景区入口。入口内的观景台上可以俯视古村全貌,可一边看也一边暗暗嘀咕:一会儿这么下去没什么,可还得爬上来啊!这些日子逛得看到往上的坡就头疼腿也疼。没办法,票都买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古村感觉不错,商业味儿不是那么浓,村民们还是生活在这宁静的氛围里。村中的道路本来就是石头铺的,再加上头天刚下过雨,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两个多小时,基本转遍了村中景点,走到了出口,当然,“大上坡”是没有避开的。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