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2024-07-29 06:34:31)
标签:

定西陇西巩昌府文庙大

安康文庙

苏州狮子林

北京广化寺

分类: 第八轮

甘肃定西  陇西巩昌府文庙大成殿外观
(2021. 05. 13)


政权将覆 才想起尊孔

朝廷要完 还干嘛崇儒

时已晚矣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景点介绍】: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南大街西侧166号(巩昌中学院内),建筑面积286平方米,为历代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祈求文运的场所,殿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宽于次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出明廊,上布灰瓦,脊雕缠枝牡丹,行龙纹饰,正脊两端置龙吻,中部为塔状脊刹,垂脊、岔背脊头施兽头,岔背上列仙人、走兽,四面飞檐,檐廊下六根大红明柱直顶二层普柏枋,柱下端为鼓镜石础,普柏枋之上有五铺作双抄外插下重昂斗拱10朵,转角用五铺作重拱单抄三叠下昂斗拱2朵,廊柱间有雀替,阑额上方悬:“大成殿”竖匾,殿身柱头上檐施四铺作单抄无昂斗拱4朵,明间出45°斜拱1朵,捎间交角用偷心式华拱2朵,两山面及后檐斗拱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头弧线,前檐明、次间装十二扇六抹头直棂套方隔扇门,捎间安直棂套方槛窗,后檐正中辟两扇五抹头隔扇门,两山面及后檐墙安槛窗,照壁板、拱眼板绘山水花鸟画,梁枋饰和玺彩画,殿身梁架为九檩八椽屋前后乳栿搭牵用14柱,楼内置通天柱6根,殿顶设井字天花,东西两侧置阁楼,正中柱间悬巨大“尚坛设教图”一幅。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历史背景】:

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碑记是元惠帝元统二年(1335重修,明清两代相继沿用并修缮,清同治五年(1866)毁于兵乱战火,光绪五年(1879)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政权都风雨飘摇了,想起建文庙来了!要知道,儒家思想从来就不是立竿见影的学说,否则孔子也不会一辈子颠沛流离了。要真想见效快,您弄个商鞅像供起来啊!

 

【旅游趣事】:

大成殿在巩昌中学内,这样的位置,甭说有疫情,就是平日都难得一见。可走到这儿的时候,发现巩昌中学挨着一个工地,不由得又燃起了希望 --- 工地的安保程度要比学校低的多。果然,一到工地门口,就看见了远处“老房屋”的屋顶。门口倒是有人问我干什么,我就指着那边说“看看那个!”,不但让我进去了,还告诉我从另外一个门出去。等我看完,走出工地一看,嘿!这不正是我要去的方向嘛!

 

 

陕西安康  文庙

(2019. 05. 07)

 

高山难阻文风至

大江引来儒学兴

古城有魂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景点介绍

安康文庙目前仅存大成殿一座。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宽26米,进深18米。单檐歇山式建筑,建筑面积463平方米。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历史背景】

安康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由当时的知州唐天骥创建于老成崇道街也就是今天的鼓楼街一带。元至正十年(1350年)、明洪武五年(1372年)和明成化四年(1468年)进行修缮,后因屡遭洪涝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迁到现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城,虽被高山环抱;国,虽是异族统治,但也难以阻止儒学传播的脚步。只可惜“生不逢时” --- 儒家思想起作用,是“长线投资”。文庙能在一时建起来,可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可不是三天两早晨的事。

 

【旅游趣事】:

    前一天到这家挂着博物馆招牌的文庙,赶上是周一,没能进去。往回走的路上路过一家开在老房子里的米酒店,很有兴趣,但被同行的美女拦住了。这回是一个人来这儿,到这儿之前已经逛了一早晨,冒着雨看完文庙,又走到这家米酒店门口,觉得累了,就走了进去。要了碗米酒,坐下来慢慢喝,觉得味道还可以,而且又解渴又解饿。店里还有两位顾客,就顺着米酒的话题攀谈开来。他们听我是外地口音,自然就问到了我是哪来的,我也一如既往地让他们猜。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我从北京出门往南,当地人总觉得我是东北口音,这俩人也不出意外,依旧认为我是东北来的。按照小品的腔调,给他们“演示对比”了一下东北口音和我口音的区别,这回他们把我又往天津猜了。哎!真不知道怎么了,我这么标准的普通话,怎么就会没人往北京猜呢!

 

 

江苏苏州  狮子林

(2000. 01)

 

朝内少贤臣,

乱世苦黎民。

佛有苍生念,

何须建禅林。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景点介绍

狮子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历史背景】

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洪武六年(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因园内有五棵松树,故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禅林改园林,虽然仅仅一字之差,可听着就像“美人改张飞”。倘若禅林在修建之时就具备了园林的基础,那建此禅林的和尚之修行之心就值得怀疑了。

 

【旅游趣事】:

    E公司收购M公司后,润滑油部门的第一次会议就在苏州召开。这也是我第一次来苏州,众多园林当然是要抓工夫逛一逛的。到达苏州,安置好了以后已经下午三点多了,约了俩同事,打个车就到了距离酒店最近的园林 --- 狮子林。四点多钟逛完了出来,再走到拙政园,已经关门了。没办法,只得悻悻地回到酒店。第二天上午开全体大会,看着四百多人的会场,突然萌生了溜出去玩儿的想法。找了几个“靠得住”的同事商量,可谁也不敢。没有壮胆的,我也“怂”了,放弃了这个想法。

 

 

北京  广化寺

(2015. 10. 28)

 

江山已近末路 拜佛有何用

政权不得人心 求谁也白搭

天佑明君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景点介绍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广化寺坐落在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全寺占地面积20余亩,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

“至正宾兴郡国贤,威仪重见甲寅前”---元朝十九(惠宗(顺帝),元统元年至至正三年)

【历史背景】

据明《敕赐广化寺记》碑载:元天顺元年(1328年),灵济号大舟“到庆宁寺住,至顺四年(1332年)在此寺住,发愿禁足二十年不出门,一心念佛……十年后成此大刹。”据此,广化寺的创始年代大约在1342年前后。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佛刹。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请书碑》中记载: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当时住持广殊法师敦请自如和尚任方丈,从此,广化寺成为“十方寺”。

清末民初,广化寺一度成为京师图书馆。1908年,张之洞将个人藏书存放寺中,奏请成立京师图书馆。次年获准,清政府派缪荃孙主持建馆事务。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派江翰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次年开馆接待读者。不久迁馆它处,广化寺又恢复为佛教寺庙。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从寺院的规制、佛像的模样看,这时已经完全汉化了。但也正是这种完全汉化,蒙古的政权也走到了头 --- 你用汉人的办法和汉人玩,能玩得过汉人吗!

 

【旅游趣事】:

    广化寺不在什刹海边上,而是在一条和湖岸平行的胡同里。庙的正门没有开,而是开着侧门。咱也不知道这庙是不是对外开放,为了不引起什么怀疑,故意挺起胸大摇大摆往里走,还真没人拦我。从天王殿到大雄宝殿,再到藏经楼,转了一溜够。往回走的时候,看见旁边还有一个跨院。得了!这儿也进去看看吧!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房间也都锁着。看看没什么可看的了,就离开了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