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2024-06-19 05:44:53)
标签:

保定古城

保定大慈阁(外观)

保定古莲花池

武汉长春观

兰州白塔山

分类: 第八轮

河北保定  保定古城
(2021. 09. 15)


前察中原状况

背护故土平安

控扼南北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景点介绍】: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西倚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曾为京畿重镇。保定文物荟萃,古迹遍布市区内外。坐落在市中心的古莲花池,为元汝南王张柔创建,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北方古园林,成为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莲漪夏艳”。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位于市区内裕华路北侧的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自明、清至民国初年,一直为历代官署所在地。此外,保定还有大慈阁、鸣霜楼、淮军公所等众多古迹。东大街、西大街是保定老城区保存最完整的部分,作为当年最为繁华的城市中心,它承载了保定人太多关于古城的回忆。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历史背景】:

保定为唐尧的故乡,最初于西汉时设邑,称乐乡,自秦汉开始,成为北部防御要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蒙古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由满城移驻此地,复建城郭,使保州成为“燕南一都会”,奠定了保定城市格局,即今天旧城的规模,当时称为顺天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原顺天路取义于“保卫元朝大都安定”之意改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明永乐帝定都北京后,保定常驻军马数万,是保卫京师安全的战略要地。清康熙八年(1669),保定始为直隶和河北省少会,为全省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中原王朝筑城,主要防备北来之敌,往往近山,借助山岳来辅助城防。平原地区,四面旷野,有利于骑兵作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蒙古政权把驻地从满城迁过来了。

 

【旅游趣事】:

二十多年前在河北省做业务的时候,来过几次保定,当时在市内只看了总督署、莲池书院等几个景点。这次再来,先在地图上好好做了做“功课”,嘿!这附近可逛的地方还真不少啊!是坐汽车从定州到的保定,而汽车站在城东。下了汽车,直接先逛了保定博物馆和军校纪念馆,然后才坐公交车到了酒店附近。吃完午饭,只在酒店里喝了杯水,就又溜达了出来。一圈转下来,几乎没走什么冤枉路,两个多小时就把“计划内”景点“捋”了一遍。当然,其间有几处是不开放的。看来,出来之前还是得认真做功课啊!

 

 

河北保定  大慈阁(外观)
(2021. 09. 15)


登阁可见一城起

拜佛能求万众安

保定屋脊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景点介绍】:

大慈阁,原名大悲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而得名。大慈阁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的山门,门楣书“真觉禅寺”,天王殿门前置石狮一对,分立左右。穿过天王殿,东为钟楼,西为鼓楼。迎面是高大的石基,高5.4米,石阶22级,面宽17.54米,进深12.24米,周作望柱,玉石栏杆。主体建筑大慈阁耸立其上,歇山布瓦顶,重檐三层。底层面阔5间,进深2间。阁内有1尊观音菩萨像,妙相庄严,42条手臂分别执有净瓶、宝剑、禅杖、菱镜、拂法等法器。东西两侧的壁画为十八罗汉画像及经变故事。阁内有楼梯可通二、三层。通高约25米。角梁下皆坠风铎,风动铎响,檐脊上做蹲兽。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历史背景】: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清顺治四年(1647年)、顺治五年(1648年)、道光廿六年(1846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慈阁进行修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与城池同时而建,且作为城中制高点,其作用不言而喻。

 

【旅游趣事】:

沿着裕华西路往东走,过了保定钟楼,就到了大慈阁前的广场。广场被铁栅栏围着,连门都找不到在哪儿。一打听,不开门。也不知道河北各地的景点都是什么规矩,把这儿算景点吧,刚刚路过的总督府还在开门收票;把它算宗教机构吧,刚刚在西面的天主堂是推门就进,连登记都不需要。看来,一场疫情,不仅仅是对人性的考验,也是对各路“神仙”神通的一场考核。没办法,只能绕着外墙往后溜达,希望能找个合适的角度,拍几张高耸出墙的大慈阁。别说,转到东面,还真找到这个位置了。

 

 

河北保定  古莲花池

(1999. 05)

 

身出汉家门,

何忌金蒙臣。

复建保州镇,

受益是众人。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景点介绍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莲池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历史背景】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修建莲池。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

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身为一方镇守官员,只要所为对百姓有利,何必在意其为“贰臣”还是“叁臣”呢!

 

【旅游趣事】:

第一次来保定出差是在上一年年末,时值冬季,一片萧条,也没心思到处游逛了。此次再来保定,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不但要各处逛逛,还要把上一次的损失“夺回来”。好在古莲花池在市区,想着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事前的“功课”大多做在了白洋淀、清西陵、满城汉墓和冉庄地道上。进了古莲花池,才觉得有些“茫茫然”,好在这里的核心是湖水,景点建筑环湖而建。咱顺着湖边走就是了。一圈转下来,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

 

 

湖北武汉  长春观

(2014. 11. 22)

 

柳梢青

 

少入全真,潜心修炼,名宋功金。

蒙古国兴,西行大漠,颇称汗心。

只一言止杀人,顺天意、福泽万民。

教助江山,主持宫观,永记长春。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景点介绍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历史背景】

该观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龙门宗的创始人丘处机(公元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始称“长春观”。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统治者建立道观,是感谢丘处机的教派协助打下了江山。老百姓供奉长春真人是为了感谢“一言止杀”。虽然目的不同,但利益有交集,这个交集越大,江山就越安稳。

 

【旅游趣事】:

    从宝通寺出来,沿着武珞路往西走,溜达一会儿就看见了路边的长春观。进门转了转,顶数旁边的养生堂热闹。上面挂着两条横幅,两边都有宣传栏,而且还有一条竖幅。其中一条横幅写着“热烈祝贺我馆审报中国武术协会段位考试点审报成功!”,读了几遍,怎么读怎么觉得别扭。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