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朔漠,践夏戡金---元朝二(蒙古,成吉思汗,下)

标签:
保定古城保定大慈阁(外观)保定古莲花池武汉长春观兰州白塔山 |
分类: 第八轮 |
河北保定
(2021. 09. 15)
前察中原状况
背护故土平安
控扼南北
【景点介绍】: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西倚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曾为京畿重镇。保定文物荟萃,古迹遍布市区内外。坐落在市中心的古莲花池,为元汝南王张柔创建,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北方古园林,成为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莲漪夏艳”。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位于市区内裕华路北侧的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自明、清至民国初年,一直为历代官署所在地。此外,保定还有大慈阁、鸣霜楼、淮军公所等众多古迹。东大街、西大街是保定老城区保存最完整的部分,作为当年最为繁华的城市中心,它承载了保定人太多关于古城的回忆。
【历史背景】:
保定为唐尧的故乡,最初于西汉时设邑,称乐乡,自秦汉开始,成为北部防御要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由满城移驻此地,复建城郭,使保州成为“燕南一都会”,奠定了保定城市格局,即今天旧城的规模,当时称为顺天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原顺天路取义于“保卫元朝大都安定”之意改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明永乐帝定都北京后,保定常驻军马数万,是保卫京师安全的战略要地。清康熙八年(1669年),保定始为直隶和河北省少会,为全省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中原王朝筑城,主要防备北来之敌,往往近山,借助山岳来辅助城防。平原地区,四面旷野,有利于骑兵作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蒙古政权把驻地从满城迁过来了。
【旅游趣事】:
二十多年前在河北省做业务的时候,来过几次保定,当时在市内只看了总督署、莲池书院等几个景点。这次再来,先在地图上好好做了做“功课”,嘿!这附近可逛的地方还真不少啊!是坐汽车从定州到的保定,而汽车站在城东。下了汽车,直接先逛了保定博物馆和军校纪念馆,然后才坐公交车到了酒店附近。吃完午饭,只在酒店里喝了杯水,就又溜达了出来。一圈转下来,几乎没走什么冤枉路,两个多小时就把“计划内”景点“捋”了一遍。当然,其间有几处是不开放的。看来,出来之前还是得认真做功课啊!
河北保定
(2021. 09. 15)
登阁可见一城起
拜佛能求万众安
保定屋脊
【景点介绍】:
大慈阁,原名大悲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而得名。大慈阁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的山门,门楣书“真觉禅寺”,天王殿门前置石狮一对,分立左右。穿过天王殿,东为钟楼,西为鼓楼。迎面是高大的石基,高5.4米,石阶22级,面宽17.54米,进深12.24米,周作望柱,玉石栏杆。主体建筑大慈阁耸立其上,歇山布瓦顶,重檐三层。底层面阔5间,进深2间。阁内有1尊观音菩萨像,妙相庄严,42条手臂分别执有净瓶、宝剑、禅杖、菱镜、拂法等法器。东西两侧的壁画为十八罗汉画像及经变故事。阁内有楼梯可通二、三层。通高约25米。角梁下皆坠风铎,风动铎响,檐脊上做蹲兽。
【历史背景】: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清顺治四年(1647年)、顺治五年(1648年)、道光廿六年(1846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慈阁进行修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与城池同时而建,且作为城中制高点,其作用不言而喻。
【旅游趣事】:
沿着裕华西路往东走,过了保定钟楼,就到了大慈阁前的广场。广场被铁栅栏围着,连门都找不到在哪儿。一打听,不开门。也不知道河北各地的景点都是什么规矩,把这儿算景点吧,刚刚路过的总督府还在开门收票;把它算宗教机构吧,刚刚在西面的天主堂是推门就进,连登记都不需要。看来,一场疫情,不仅仅是对人性的考验,也是对各路“神仙”神通的一场考核。没办法,只能绕着外墙往后溜达,希望能找个合适的角度,拍几张高耸出墙的大慈阁。别说,转到东面,还真找到这个位置了。
河北保定
(1999. 05)
身出汉家门,
何忌金蒙臣。
复建保州镇,
受益是众人。
【景点介绍】: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莲池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历史背景】: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修建莲池。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
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身为一方镇守官员,只要所为对百姓有利,何必在意其为“贰臣”还是“叁臣”呢!
【旅游趣事】:
第一次来保定出差是在上一年年末,时值冬季,一片萧条,也没心思到处游逛了。此次再来保定,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不但要各处逛逛,还要把上一次的损失“夺回来”。好在古莲花池在市区,想着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事前的“功课”大多做在了白洋淀、清西陵、满城汉墓和冉庄地道上。进了古莲花池,才觉得有些“茫茫然”,好在这里的核心是湖水,景点建筑环湖而建。咱顺着湖边走就是了。一圈转下来,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
湖北武汉
(2014. 11. 22)
柳梢青
少入全真,潜心修炼,名宋功金。
蒙古国兴,西行大漠,颇称汗心。
只一言止杀人,顺天意、福泽万民。
教助江山,主持宫观,永记长春。
【景点介绍】: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历史背景】:
该观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龙门宗的创始人丘处机(公元1148年-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始称“长春观”。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