衅结蛮陬,奸生戍卒---唐朝四十五(懿宗)

标签:
常德德山乾明寺张家界天门山寺内江圣水寺 |
分类: 第八轮 |
湖南常德
(2018. 03. 09)
山容寺庙山增色
水近佛堂水添禅
德寓景中
【景点介绍】:
常德德山乾明寺在德山东麓,现位于德山孤峰公园内德山最高峰孤峰岭下,山下沅水和枉水环绕,俯瞰西洞庭湖平原,风光绝佳。
2001年重建,经过四年的建设,已建成山门、金刚殿、观音殿、天王殿、钟楼、鼓楼、万佛殿等第一期工程。
【历史背景】:
德山乾明寺始建于唐初。唐咸通元年(860),朗州刺史薛廷望奉敕重修,请禅学大师宣鉴为住持。唐宰相裴休题“古德禅院”匾额。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看来这乱世里,文人是够闲的 --- 无论宰相,还是刺史,有事没事地怎么都往庙里跑啊!
【旅游趣事】:
没打算在常德过夜,从火车站出来就乘坐公交车往德山走,远远地隔着大江就看见山顶上一座“包裹”着的高大建筑,心里就一沉 --- 这不会就是乾明寺塔吧?从乾明寺正门进去,转了一圈,走出后门,就到了这座包裹着的建筑前,果然,这就是乾明寺塔。塔包裹得还真严实,一点模样都看不出来。咱也别抱怨人家维修了,或许是咱自己和佛塔无缘吧!
湖南张家界
(2018. 03. 08)
僧饮灵泉水
寺望天洞开
修行佳处
【景点介绍】:
天门山寺为原址重修,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采用清代官式风格,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阁、法堂等建筑组成。其中,观音阁造型尤为奇巧,楼层设置明二暗三,其构造之复杂,堪与国内各古典名楼相娉美。寺庙坐落山窝,视野开阔,极目东南,众山皆小,确有一山独尊的气概。
【历史背景】:
天门山寺,始建于唐代(公元870年)始称灵泉禅院,明代改称“天山门寺”,属佛教禅宗六祖慧能青源行思系,禅宗祖师青源行思大师传南岳南台石头石迁大师,后又由石迁大师衍生出曹洞宗传至天门山寺,故天门山寺属佛教禅宗曹洞宗派系。一直以来,天门山上曹洞宗风,千年不变。据考证,明代有南岳竹帆禅师门下枕石禅师在此弘扬曹洞宗风;明末清初,野佛禅师也在此弘扬佛教禅法。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找这么个孤山顶上建个寺庙,在乱世里还真是修行的好地方,确切地说是避乱的好地方。可避乱能避一时,避不了一世啊!住在山顶上,吃什么啊!
【旅游趣事】:
天门山寺和索道上站的出口刚好形成“掉角”,从缆车下来,沿着西路往前走。前两天城里下雨,山上下的是雪,这天天晴了,随着温度的升高,脚下的雪和树上的冰凌开始融化。路上的游人大多和我一样 --- 低头缩脖。游人不少,都表现得很兴奋,发出的声音什么样的都有,外国声儿似乎比中国声儿还多。真到了天门山寺,发现游人倒少了。佛寺后殿内据说珍藏着舍利,左脚刚跨过门槛,就听有声音“这里是收费的啊!”听完这句,右脚没往前迈,左脚又退回来了 --- 舍利咱见过,不花这冤枉钱了!出了佛寺,沿着东路开始往回走。
四川内江
(2018. 04. 12)
寺 前临沱水
佛 背靠灵泉
禅音悠扬
【景点介绍】:
内江圣水寺坐落于四川内江市中区西北部壕子口,沱江右岸,距市区约2公里。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寺院属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布局的圆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天王殿,均属明清风格;中轴两侧是回廊,有客堂、五观堂、禅堂、念佛堂等;寺院左侧有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再向左侧是观音殿和地藏殿;寺院右侧以祖师殿为主体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
【历史背景】:
内江市圣水寺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因该寺后山有泉水溢出,终年不竭,被视为“灵泉”、“圣水”,故名。宋初扩建后更名为“兴慈禅院”,又名“圣水兴慈寺”,宋末复名“圣水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此时大唐,虽表面平静,但绝对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越是这种社会状况,越容易出现宫观寺院 --- 社会上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而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精神麻痹中。
【旅游趣事】:
出门前,从网上查,要在“火车站”站下车,然后走几百米就到了圣水寺。谁知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突然看到路边的指示牌上有“圣水寺”三个字,就匆匆下了车,沿着箭头指示的方向往前走。这一走,走了有小二十分钟,才到达圣水寺门前,好在记得圣水寺在江边,而这条路一直沿着江边,不至于走错路。又是一座收费的寺院,门票背面印着寺庙的平面图,就当花钱买地图吧!地图上画着的建筑不少,可实际寺庙并不大。还没走道的时间长呢,就逛完了。所幸,出庙往另一个方向走,没走出多远就看到了公交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