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2023-12-27 07:19:48)
标签:

潮州叩齿寺、祭鳄台

柳州柳侯祠

潮州韩文公祠

晋中后沟古村

益阳白鹿寺

分类: 第八轮

广东潮州  叩齿寺

(2016. 03. 08)

 

已因佛骨贬潮汕

何由僧牙断大颠

儒释相通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景点介绍

叩齿古寺位於广东省潮州市城南(今之道後巷),现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後的寺院,是仿唐建筑,殿堂庄严,雄伟壮观。中间供奉准提菩萨,後面供奉韦驮菩萨。两侧为金刚殿,菩萨及金刚力士皆是汉白玉雕刻。东边是客堂,西边为斋堂。过了山门,但见大雄宝殿巍峨耸立,高9.9米,宽18.56米,深13.33(建筑面积计300平方米)。椽拱层叠厚实,屋顶呈歇山式,坡度平缓,出檐深延,石柱粗大有力,具有高度抗震能力,砖瓦都是仿唐特制。整座殿宇显得古朴、典雅、宏伟;佛及罗汉像均采用脱沙工艺塑造,妙相庄严,精细工巧,华灯星布,珠纲映彻。四边檐下悬挂铜钤,微风吹动,叮咚作响。殿前又有两双汉白玉大象和一对石经幢。殿中有联云:“叩齿礼释尊梵宇庄严今胜昔,古寺承相德宝殿玲珑振宗风。”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历史背景】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使。到达州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韩愈看到百姓如此热情,十分激动,突然前面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脸方额阔,远看还一表人才,可近前时却叫人害怕。原来他有两个暴出的大牙,骤看如寺庙里狰狞的罗汉。韩愈顿生不悦,只是僚吏既无阻拦,身为刺史如果呼叱发作就会有失身份,于是只好忍着,心想:“此人一定是个恶僧,他若有愚惑百姓,定要把他两个大牙拔掉。”到了太守府,韩愈盘问和尚何来,知其为济生庵得道高僧大颠,功德圆满且法力高强。(有说大颠和尚是潮阳灵山寺方丈,管济生庵和灵山寺)。次日,韩愈刚升堂办理州务,跟班便呈上一小包东西,说是大颠和尚差人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原来是两个大牙齿,另外是一纸倡话,字体浑厚端庄,书“儒以仁为本,佛亦济众生。道异旨自同,会我海屿边。”这就使韩愈陷入迷惑之中:“这和尚还真神灵,能熟知我心想。”内疚地说:“我单凭相貌轻率地对一个人下结论,枉曲了好人,实不应该。”于是当堂挥笔写了“叩齿庵”三个大字,命人送道到济生庵,可大颠和尚已前往潮阳灵山寺, 後又称叩齿古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韩文公怎么了,专门跟佛家过意不去,还居然凭长相判断一个人的善恶,这与大儒的身份太不相称了。看来,爱屋能及乌,恨屋也能及乌。不过,知错能改,这也是圣人的品格。

 

【旅游趣事】:

    从地图上看,从酒店去开元寺的路上,只要稍微绕一小弯,就可以到叩齿寺,如果先到开元寺,那么再到叩齿寺就要绕一大圈。于是决定先去叩齿寺,这时有点下雨。好在是小胡同,而且房子上为了防晒,很多都搭了一块黑色的纱(不知道该叫什么,但肯定不叫“黑纱”),这倒起了防雨的效果。到叩齿寺先看到一座现代建筑,只是从门口能看出一些佛家的样子,这是叩齿寺的佛堂。再往前走一点,才到叩齿寺的大门。寺院不大,不到十分钟就逛完了。

 

 

广东潮州  祭鳄台

(2016. 03. 09)

 

已知韩江今无忽律

谁信鳄鱼能懂美文

书生之见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景点介绍

祭鳄台原为古鳄渡口。相传唐代韩愈刺潮时曾于此处设坛祭鳄,撰《鳄鱼文》,故名。台前大江,于秋高云淡之际,一面风可驶三面帆,因而称“鳄渡秋风”,列为“潮州八景”之一。

1987年,在原址修建鳄渡秋风亭和祭鳄台。鳄渡秋风亭为金石结构,四柱四角双重檐,分两级层台,上亭下台,四周有石栏环护回廊栏杆,端庄且典雅。亭内设祭鳄台,题书“鳄渡秋风”、“祭鳄台”匾额。其中一联日:“佛骨滴来岭海回而增重;鳄鱼徙去江河自此澄清”。另一柱联为:“溪石何尝恶;江山喜姓韩”。亭中有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鳄鱼,脊背上坚载大石碑,正面刻韩愈《祭鳄鱼文》全文,背面刻(鳄渡亭碑记》。每年秋天,这里的景色最为迷人。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历史背景】

据说韩愈当年(819年)三月廿五日到潮州后,深知民之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韩愈亲自去观察后,于四月廿四日便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并叫他的部属秦济杀了一猪一羊,到北堤中段鳄鱼经常出现的地方,点上香烛,宣读祭文,限期叫鳄鱼徙归大海。当时,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鸦雀无声,只听韩愈严厉宣布:“鳄鱼!鳄鱼!韩愈奉天子命到这里来做刺史,是为的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惩不贻”。说毕,将祭文焚化连同猪羊投入溪中,拜祭鳄鱼。相传,当日拜祭了鳄鱼,晚上恶溪骤起暴风雨,雷鸣电闪;不过数日,溪水尽退,鳄鱼不得不迁徙去五六里的大海。由此,把因鳄鱼作恶而得名的恶溪随人意愿改为“意溪”。这祭鳄的地方叫“韩埔”;渡口叫“鳄渡”,鳄溪自此称为“韩江”。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唐朝那会儿,潮州这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鳄鱼呢?潮州又不靠海!那个年头成灾的一个物种,过了一千多年,咋就变成了“濒临灭绝”呢?祭拜鳄鱼纯属是做给人看的 --- 不会是这哥们儿拿鳄鱼没辙,在这儿装神弄鬼地忽悠老百姓吧?

 

【旅游趣事】:

    从松林寺出来,坐着出租车往回走,突然灵机一动,跟司机商量:“咱们到祭鳄台转一圈吧?我照几张照片就走。”司机也没犹豫就答应了。到了地方一看,就台子上有个亭子,亭子里有块石碑。我也犯不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碑文啊!照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司机连发动机都没熄火。

 

 

广西柳州  柳侯祠

(2017. 03. 08)

 

朝内学士 掌政难解国中事

边城刺史 为官或知民间情

颠倒人生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景点介绍

柳侯祠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原名罗池庙(因建于罗池西畔得名),现改名为柳侯祠,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

分前、中、大殿三进,内有柳宗元石刻像、柳宗元塑像以及“荔子碑”等历代珍贵石刻40余方。“荔子碑”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书法,写的是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供 祭祀柳宗元吟唱的《迎颂享神诗》,因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有“三绝碑”之称。祠后有柳宗元衣冠墓,东侧有纪念与柳宗元同称为唐二贤的政治家、柳州司户参军事刘蕡的贤良祠,并有柑香亭、罗池、讲堂、山长住房、斋房、回廊、院门等附属建筑。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历史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773年~8191128),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贬官柳州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做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等官司职。 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官至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同年贬任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 元和十年(815年)改谪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故。 在柳州任职的四年中,他兴文教、释奴婢、修城郭、植树木、移风易俗、政声颇著。 在他病死柳州后的第三年,即长庆元年(821年),地方人士按照他“馆我于罗池”的遗愿,在罗池旁建庙以作纪念。 唐代就有官绅及文人墨客游历柳侯祠。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分析“二王八司马”的人生经历会发现这些人大多是“纯文人”,这样的革新就如同一场由“参谋团”指挥的战役,如此,革新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倘若这些人的经历能掉个个 --- 先在地方担任司马、刺史等地方官,再回朝内。那么制定的改革措施或许能更“接地气儿”,革新的成功概率也能更高一些。

 

【旅游趣事】:

    既然是柳州,那柳侯祠自然是当地首要旅游的景点。吃过午饭,只歇了不到半小时就出了门。路上落过柳州博物馆,想想后面不会走回头路,就决定先参观博物馆。时间有限,不可能细细品味,走马观花地转了半小时后,就从北门进了柳侯祠公园。透着是南方,虽然仅仅三月初,公园里已枝叶繁茂,这也使得很难一眼望到古建筑的痕迹。前后和两个人打听,才走到柳侯祠。柳侯祠公园不要门票,可柳侯祠是要门票的,好在不贵,只有10元。自然在柳侯祠内也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刻钟后,从南门出了柳侯祠公园。

 

 

广东潮州  韩文公祠

(2016. 03. 08)

 

修水利 劝农桑 造福一域

办教育 兴儒学 德化千年

代天牧守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景点介绍

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200605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历史背景】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潮人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在通判陈尧佐的倡导下建立韩祠。苏轼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记》,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韩文公在潮州为官的时间并不长,但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把一个山高路远的偏僻之处,变成了文化繁盛之处。这才是一个文官最该做的事啊!这比那些不干正事,却总想着给别人挑毛病的文人强多了。

 

【旅游趣事】:

    从韩江大桥上下来,沿着江边的路走,就可以到韩文公祠。这一路上,逛了好几个小庙。这几个庙都是一间房子,也不算高,里面供的神仙也没听说过。到了湘子桥,看马路对面就对着一个大门,也没细看就走了过去。没人收门票,就进了大门。觉着不对啊!这哪儿像景点啊?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潮州师范,旁边的高台阶上才是韩文公祠。要说这师范院校还真会找地方,搁韩祠边上太合适了!

 

 

山西晋中  后沟古村

(2012. 06. 20)

 

江山纷乱晋尚安,

百姓建村北都边。

佛道诸神随人至,

后沟香烟续千年。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景点介绍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

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历史背景】

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一座小山村,今天才几十户人家,却汇集了这么多、这么杂的“神仙”,也挺有意思的。也幸亏这个山村被群山环抱,交通不便,否则或许上帝和安拉也会来凑个热闹。

 

【旅游趣事】:

    山西的客户业务上一直不死不活的,但原因很简单 --- 没钱,对此多说无益,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也就算完成了在太原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就是我自由安排了。了解后沟古村这个景点,有些偶然。这个地方虽然距离太原近,但在行政上属于晋中。出差前制定“计划”,无意中点进了晋中,才发现这个景点,据说村中“庙宇林立”,就决定来看看。找了那位熟识的出租车司机,吃过早饭就出发了。村中的房屋并不是显得特别“老”,也或许是为开发旅游而整修过的,但所有庵观寺院都不是金碧辉煌的,基本上还显得很“土”,因而走在村中还有些倒退百十来年的感觉。加上几乎没有别的游人,走在村中还能享受到宁静与祥和。一个多钟头,在村里转悠了一圈,心情平静了不少。

 

 

湖南益阳  白鹿寺

(2018. 03. 10)

 

名相颇喜佛寺静

白鹿愿闻诵经声

钟伴呦呦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景点介绍

白鹿寺建在益阳市城区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邻会龙山,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新建寺庙临街山门,雄伟壮观,红墙拱门,气派恢宏,大大超过了古寺山门。登石阶而上,第一进为市佛教协会和佛教堂,右厢为迎客厅和一栋三层楼的禅房,是全市30多位尼姑的宿舍。旧白鹿寺全部是和尚住寺,新白鹿寺则全部由尼姑操持。登上白鹿山顶,是一座新修的大雄宝殿,殿内佛像金光闪闪,佛幡条幅五光十色,木鱼声声,香火飘绕,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去了一批又来一伴。宝殿的左右,各建了一座钟鼓楼,正在制作大鼓巨钟,准备让“白鹿晚钟”的雄风,重现古城。 “夕贬潮阳路八千”---唐朝三十八(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五年)


【历史背景】

白鹿寺全名敕赐白鹿禅寺,由广慧禅师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相传广慧禅师云游至此,建一茅庵,聚众弘法时,曾现白鹿含花献佛之奇观。此事唐皇获悉,查实准奏建寺,差人监修殿宇,“赐白鹿禅寺“。约三十年后迎来丞相裴休护法,下榻会龙山栖霞寺,裴公对白鹿寺施行扩建,使丛林更具规模。

嘉庆年间,“白鹿晚钟”定为资江十景之一;明罗允衡诗云:“山暝日西沉,蒲牢吼梵音,隔江误听,疑是老龙吟”,足以佐证。而清咸丰年间(一八五八年),寺院毁于兵火。幸惟光和尚得两江总督陶 资助,仅以六年恢复旧观。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动物一成了纯白色,似乎就有了灵性。佛家、道家还都愿意拿这种白色动物当“吉祥物”。其实说白了,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

 

【旅游趣事】:

“裴公亭”出来,拐个弯,沿着会龙路北面往西走,没走出多远,就看见了路边这座宏伟的寺院。仅仅庙门,就无愧“宏伟”二字 --- 在马路边拍不上庙门的全景,就决定等逛完了过马路再说。进了山门就是台阶,登上台阶,大雄宝殿还是同样的问题,跑到平台的最犄角上,好歹把大雄宝殿大部分“搁”在了镜头里,但还是缺了一个房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