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然发慎,志平僭叛---唐朝三十六(顺宗、宪宗,永贞元年至元和九年)

标签:
无锡惠山古镇陆宣公祠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绍兴诸暨五泄禅寺南昌百花洲红河州建水古城 |
分类: 第八轮 |
江苏无锡
(2017. 11. 19)
平乱安国可为相
扶君利民才称贤
一书生耳
【景点介绍】:
陆宣公指的是唐代中书侍郎陆贽(zhí),陆宣公祠始建于宋朝,当时由陆贽裔孙迁锡始祖陆宲(do)在惠山山麓建祠。现修复的祠堂四开间,三进,祠门是中式石库门,内有戏楼、池沼,是惠山古镇祠堂群中6个宰相祠堂之一,祠堂级别高,建筑极具特色。修复前曾为惠山派出所驻地。
【历史背景】:
陆贽(zhì,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
陆贽为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后,随德宗出逃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陆贽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其诗。有《陆宣公翰苑集》及《陆氏集验方》传世。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身为相者,当内能辅君,外能安民,可这位“陆相爷”连关中地区的动乱都没解决,怎么就能称“王佐”呢!这也就是文人捧文人而已!
【旅游趣事】:
陆宣公祠在惠山古镇中部,对“陆宣公”这个称呼没听说过,但对“陆絷”这个名字模模糊糊地有些印象。站在正堂的“学为帝师”牌匾下,一边仰头端详,一边琢磨。琢磨琢磨着,“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敢情这哥们儿跟我是一个“路数” --- 我时常说我和郎平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可这位老师不是教排球的,是教化学的啊!皇帝这个职位又不是做学问的,学为帝师管什么用啊!
湖北黄石
(2019. 04. 13)
寺名几随天子变
佛音未伴朝代更
初心不改
【景点介绍】:
弘化禅寺居东方山山顶,属佛教禅宗之临济宗。沿山路上行至山顶,见一石梯路,宽约 7 、 8 米。拾级而上,一座大牌坊高耸而现,牌坊上“三楚第一山”浑厚大字映入眼帘,是为弘化禅寺山门。进入山门,便是石桥甬道,两旁则是白玉栏杆围成的放生池,池中假山石玲珑气质,清水映人。弘化寺建筑整体结构遵循佛寺建筑的统一格局,选定中轴主线,依山而建,依次造山门、放生池、大雄宝殿等,中轴两侧建造配殿和佛堂、斋堂等辅助性建筑。
【历史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马祖道一高足德聪和尚云游至此,见云树葱茏,岚光明烂,为之动容,遂结庐修炼。元和二年,唐宪宗李纯诏德聪参与朝廷法会,恩礼殊隆,嘉赐法名智印,赐紫衣金钵,为山寺题名“宝峰招提”,东方山佛名因之鹊起……自唐宪宗礼尊智印和尚以降,宋、元、明历代,均有皇帝召见寺院住持,御赐寺名,而几成传统:宋大中祥符九年(1011年),宋真宗赵恒召见住持解明和尚,御笔书赐寺名“宝宁”;元元贞二年(1296年),元成宗铁穆耳仿前朝皇帝例,召见二十世住持安山和尚,御笔书赐寺名“化禅”;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朱见琛召见二十九世住持古愚和尚,赐名大觉禅师,御笔书赐寺名“弘化”,可谓一朝天子一朝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真不知道这寺里有哪尊真神这么招人“待见” --- 怎么皇帝们都爱和这寺名“较劲”呢!所幸的是,并没有在寺院、道观和书院之间变来变去。
【旅游趣事】:
赶到东方山景区的门口,还真不错,还有上山的景区交通车。等了15分钟车才开,车开5分钟,也就到了景区的上入口。进了这道入口,还是上山路,这回只能“腿儿着”了,又爬了十几分钟,才到弘化禅寺山门前。寺院没什么稀奇的,倒是大雄宝殿后的“陆氏祠堂”有点奇的 --- 供奉的人中,又有陆继,这不是诸葛亮口中的“怀橘陆郎”嘛!在江南各地,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供奉他了,就这么一个偷橘子的,怎么也想不出是因为廉洁而到处受到供奉。体力有限,时间也有限,没工夫细琢磨偷不偷橘子了,赶紧往后转。等转到从山脚下就能看到的那座高阁前,是真没信心往上爬了。还好,有俩人刚从台阶上下来,这俩人刚才是同车上的山。被告之那座高阁还没开放,这下心理上还平衡了些,转身下山吧!
浙江绍兴
(2016. 11. 20)
名山美景赏五泄
古刹大师有一宗
曹洞之源
【景点介绍】:
五泄禅寺坐落于浙江诸暨五泄风景区的核心地带,距东龙潭仅二三百米。唐、宋、明、清,五泄禅寺香火旺盛,是越中有名的古刹之一。现为诸暨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寺内佛像于1995年农历3月16日正式开光。
【历史背景】:
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云游江南,被这里"天作锦屏环十里"的奇异景色所吸引,"绿竹漪漪欲铺天,栖真岩下可安禅",佛师便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担土砌石、砍树建茅,建造了禅院。并广招弟子,传播佛教。
灵默禅师创造了五泄禅寺后,诸暨籍一七岁小孩名良价便披剃出家,拜灵默为师。良价性极聪慧,过目不忘,随师研读佛学十三年,渐入真谛,师傅去世后,遵师嘱云游名山大寺,先后拜昙昙等为师,与其弟子曹山本寂同创曹洞宗,成为禅宗五家的重要一派,他与弟子在江西洞山弘扬曹洞宗风,风靡全国。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高僧如净(曹洞宗第十三代)住持天童寺,弘扬曹洞佛法。此时,日本僧人道元入宋学佛,先到天童,再云游全国,最后将曹洞宗带回日本,发扬光大。现有日本曹洞宗禅寺1.8万个,有曹洞宗信徒800万人。
五泄禅寺建造后,大大方便了游客和香客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由于中午睡了一小会儿,到达五泄景区门口的时候已经快两点了。买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叨唠了一句:“还来得及么?末班船3点半返回啊!”我也没多想,就赶紧拿了票进门了。到了码头,人家说大船刚走,下一班船要3点才发。我这才明白过来 --- 3点发,3点半返回,我不能花一百多元钱跑这儿坐船来啊!幸好还有快艇,可这会儿也没人和我“分享”,只能独自承担80元的船钱了。下了船,一路匆匆地走,快快地看,也顾不上天上飘着的小雨了。看过五泄禅寺,就登山往五泄而去,到了五泄,都没犹豫,拍完照片转身就往回走。等呼哧带喘地走到码头一看表,嘿!三点二十!
江西南昌
(2011. 11. 19)
喜迁莺
藩暂定,众相安,又似盛华年。
韦公疏浚赣江边,其境更如仙。
波光滟,花草乱,细柳轻垂湖面。
但得天下似花间,无人乱江山。
【景点介绍】:
百花洲为南昌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合成百花洲。后来,也把整个东湖一带的风景区称之为百花洲。 东湖位于南昌市区中心,湖面约13公顷。自唐以来,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南、北四湖,有桥涵相通。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百花洲。现有九曲桥、百花桥及海成堤(亦称“苏翁堤”)跨湖通洲,洲上有“水木清华”馆、中山亭,百花洲亭,苏圃和文物广场等名迹,历史上的东湖书院、东湖书画会、南昌行营都设在这里。
【历史背景】:
唐代观察使韦丹(唐元和三年,808年)曾组织民工在南昌东湖中筑堤栽柳,时称韦公堤,又名万柳堤。那时的百花洲,即南昌东湖畔之洲,是因为洲上遍长奇花异草而得名。唐代洲上百花争妍,东湖水光潋滟、荷花满湖,堤上万柳成行,美不胜收。唐诗人李绅曾写诗赞道:“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摧。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云南红河州
(2010. 09. 08)
拓土西北难有路
筑城东南是正途
开疆有方

【景点介绍】:
建水古城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建水古城古称临安,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城内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余座,堪称一座“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古城不大,主要是以临安路为中心的几条街道。城内最著名的是文庙和朱家花园,此外也有很多古老建筑值得驻足。

【历史背景】:
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南诏国的中心在滇西北的大理附近,向北扩张会受阻于大唐,向西则受阻于吐蕃。而东南方向本身就是平原,又没有相对强有力的政权组织,是势力扩张的一个合适方向。
【旅游趣事】:
建水古城不在这次云南之旅的“主线”上,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决定来逛逛。从玉溪到建水,要到通海换车,一大早赶着头班车就到了通海,谁知道通海到建水的车要到曲江停一站,这一下,到建水时已经将近十一点了。这下不得不加紧了在建水的行程,因为还打算下午到通海逛一下秀山和文庙。不知道是不是周日的缘故,古城街道上的人不少,这更加剧了烦躁的情绪。按照事先想好的古城旅游计划,一路“打卡式”的逛,逛完打个车回到汽车站,还不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