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辱于兴元,播迁于山南---唐朝三十四(德宗,建中元年至贞元五年)

标签:
忻州五台山南禅寺福州涌泉寺驻马店天中山碑太原多福寺宜宾翠屏山千佛寺 |
分类: 第八轮 |
山西忻州
(2000. 04)
地处清凉境,
孤寺深山中。
虽经灭法难,
今犹见真容。
【景点介绍】:
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庄。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檐柱12根,其中3根抹棱方柱当是始建时遗物。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内无柱。殿内有泥塑佛像17尊,安置在凹形的砖砌佛坛上,佛坛上后部正中为释迦牟尼塑像,庄严肃穆,总高近4米,基本保存了原有风貌,是现存唐代塑像的杰出作品。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寺的创建年代不详,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或许就因为地处深山,虽历经千年,饱经磨难,这座寺庙的大殿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旅游趣事】:
佛光寺和南禅寺既不在五台山的核心景区,也不在主要道路旁边,只得一次又一次从柏油路拐上土路。或许司机觉得上午的车辆故障有些对不住我,也没多说什么。南禅寺没有别的游客,也没有香火。大殿门也没开,只能从外观上欣赏一下特有的“大屋顶”。逛完了南禅寺,五台山的旅游计划也算基本完成了。
福建福州
(2015. 11. 26)
毒龙何需佛寺镇
梵音却使禅林扬
八闽首刹
【景点介绍】:
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寺院建在鼓山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初名华严寺。
现在的“涌泉寺”这块匾额,是当年康熙的钦笔御颁。因为“泉”音同“权”,因此康熙在“泉”字上面盖上了他自己的玉玺。
现存主要建筑尚有保持明朝风格雕塑金刚的天王殿、安放着铁丝木供桌大雄宝殿、曾作为清朝福建船政学堂的法堂等,均为清代及近代重建。这些建筑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组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历史背景】:
唐建中四年(783年),有龙居灵源洞(《鼓山志》载:“其先为潭,毒龙居之。”),从事裴胄认为“神物所蟠,宜寺以镇之”,请高僧灵峤入山诛茅设台念《华严经》,遂成华严寺,从此龙不为害。现在,人们都把建中四年(783年)作为涌泉寺创建之始。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
908年,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之后赐名“国师馆”。因天王殿前有罗汉泉,后梁乾化五年(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王审知迎请神晏法师来住持涌泉寺,主持扩建殿奈,聚徒千百,称盛一时。
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河南驻马店
(2021. 04. 13)
身在朝堂有清誉
死于天中传美名
山增声望
【景点介绍】:
天中山文化园内天中山下,在一个砖砌的碑亭中,立着一通2米多高的碑石。该碑历经风雨剥蚀,损毁严重,碑文字迹非常模糊,只有“天中山”三个斗大的字,饱满沉着,气势不凡。仔细辨认,碑石的右侧,刻有“周公营洛,建表测景,豫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的字样,另有150多字的隶书小字跋文,已漫漶不可辨。

【历史背景】:
史载,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朝廷派忠勇刚直、名重海内的三朝重臣颜真卿到许昌宣慰李希烈部,刚要宣旨,李希烈的亲兵养子千余人,手握钢刀,围着颜真卿,杀气腾腾,高声谩骂。颜真卿面不改色,不退半步。李希烈遂喝退众人,对颜以礼相待,许高官厚禄,共反朝廷,颜真卿至死不从。后又把他送到蔡州(今汝南城),现在天中山碑上的大字,就是颜真卿在汝南时所写的。33年后的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蔡州终于平定。僧人把写有“天中山”三字的颜真卿墨迹上交官府。据称官府当时就勒石为记。从此,天中山的名字传播开来。人们为了纪念颜真卿,在汝南城内建立了“颜鲁公庙”。天中山由于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碑文而名享天下,成为历代官吏和士大夫拜谒和游览的场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李希烈也有点气迷心了 --- 颜真卿虽然在朝堂上失了势,可毕竟是宰相一级的人物。就算你不叛唐,而作为唐朝的节度使,他也不会保你啊!更何况你现在是叛军呢!再说了,你把颜真卿真劝降了,然后呢?然后你把他摆哪儿啊?在你之上还是之下?
【旅游趣事】:
从号称“天地之中”的小山上下来,继续寻找这块传说中的颜真卿手迹碑。四月的河南,正是牡丹盛开的时候,园中大部分游人是冲着赏花来的。一不留神,成了“逆行者”。又穿过一片小树林,终于见到了黄顶的碑亭。走上碑亭,看看周围的几条小路,不是通向树林就是在草坪之中,没有一条是直的。难怪刚才和保安打听路,他只给我指了个方向,而没法给我描述具体位置呢。这还真说不清个东西南北。
山西太原
(2010. 10. 27)
河东山巅拜真神,
粮米输运赖贤臣。
禁军将士饱食毕,
天子尚敢入都门。
【景点介绍】:
【历史背景】:
多福寺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围教寺,后改今名。五代十国时,李克用、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礼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又多次重修。
因连年灾荒,是年四月,关中粮尽,禁军士卒有的脱巾呼于道路说:“拘我们于军中而不给粮,难道我们是罪人吗!”德宗十分忧虑,适韩滉运米三万斛至陕州,李泌奏之。德宗大喜,立刻至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四川宜宾
(2018. 04. 08)
香烟难遮两山翠
梵音岂惧三江屏
佛兴戎州
【景点介绍】:
千佛寺始建于唐代,位于宜宾市翠屏山后沿的古树密林之中。重光后的千佛寺倚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千佛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七佛殿;西厢依次为罗汉堂、达摩殿、鼓楼(藏经楼)、西方三圣殿;东厢依次为千佛碑林、翠屏晚钟(钟楼)、东方三圣及十二药叉大将龛塑长廊、揽胜亭,附设念佛堂、五观堂及寮房。在各游道处特设了凉亭台阁,茶园展厅,方便香客游人歇脚。
【历史背景】:
据清代《宜宾县志》和《叙州府志》载:千佛台,于中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开凿,并先后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观音殿。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时香火鼎盛,成为蜀南佛教丛林。北宋黄庭坚留有“山绕楼台钟鼓晚,翠屏深处古禅关”名句,使“翠屏晚钟”成为蜀南地区具有独特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列入叙州八景。
明神宗万历(1575-1620)年间的悟禅法师和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天容法师曾两度中兴千佛寺。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仅存残破的古千佛台遗迹。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当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的时候,巴蜀黎民还在安享太平,还在建寺拜佛。可越建寺庙,战火就离着越近啊!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