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汉家月明
汉家月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379
  • 关注人气:5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2023-12-16 06:47:32)
标签:

运城池神庙

延安宝塔

遵义湘山寺

石家庄正定天宁寺凌宵

南充阆中大佛寺

分类: 第八轮

山西运城  池神庙

(2014. 05. 27)

 

池边立高台,

大殿一字排。

上天瑞盐赐,

河东赛江淮。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池神庙坐落在山西运城市南郊,位于中国最古老的盐池边上。是我国唯一一座池神庙,也是历代帝王朝拜池神必到之处。原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十四年遗构。庙前山门,过殿,中部三座戏台并峙,东西左右配殿套院,后部三座大殿并列,皆为重檐九脊十兽歇山式屋顶,雕梁画栋,精致壮观。规模相当,形制类同,殿前月台顺联,构栏雕刻精致。元明碑石,高可六米,矗立在阶前两侧。殿身宽深各五间,四周环廊,重檐九脊顶,殿同梁架规整,檐下斗拱密臻出檐适度,翼角恽飞,劲健壮观。三殿所奉不一,按明嘉靖碑文载,中殿奉东池神与西池神,东殿奉条山(即中条山)风洞之神,西殿奉忠义武安王之神。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唐大历间以神赐瑞盐,遂建池神庙奉之。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奉东池神为资宝公,西池神庙为惠康公,大观二年(1108年)进爵为王,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赐庙号宏济,大德二年(1299年)加神号广济永泽,明洪武初年正号盐号灵佑,十九年重修,清顺治,雍正均有补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一字排开的三座大殿,好象是国内独一份。供奉池神与风神,应该表现的是生产盐的两个必要条件 --- 盐卤和风。可供奉关公是为什么呢?因为关公出身本地?还是祈求关公保佑食盐生产的垄断地位?

 

【旅游趣事】:

    从永济回到运城市区,看看时间还不到五点,就直接打了个车来到了池神庙。几年前来运城,除了记得关帝庙外,就是运城的水喝起来有苦涩的感觉。回去一查才知道这是运城的盐池导致的,为了“感恩”池神,还特意建了池神庙。来到池神庙门前,心有点凉 --- 大门搭着脚手架,正在维修,不知道能不能进去。先不管那么多了,钻过脚手架就往里走,连个问我的人都没有。更令人高兴的是,架子仅仅搭在了门口,里面的大殿都正常。这不错,不但想看的什么都不耽误,而且还省了门票钱。有点遗憾的是几座大殿都不开门,看不见神仙的真容。行了,做人别太贪,这一下午,也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陕西延安  宝塔

(2017. 10. 12)

 

北控朔漠挡胡马

南望中原护江山

标志边城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宝塔山是延安最重要的游览区之一,中外宾客无不登山凭眺,纵观圣地全貌。众口一词:“不登宝塔等于没到延安来”。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延安宝塔(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建,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及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曾予以修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延安城后面的历史太辉煌了,即使宝塔已经成了延安的标志,恐怕也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其“唐朝身份证”了。

 

【旅游趣事】:

每次出门,我是习惯在安顿下来以后,给在家中的老娘打个电话汇报一声的。 没想到已经故障了一个多月的手机却突然好了,兴奋地把这个消息报告给老娘,老娘说延安这地方有“灵气”,让我也“好好接受革命教育”。酒店离宝塔山不远,步行走过大桥就到了山脚下。到了入口才知道,宝塔山是革命圣地的标志,却并没“享受”革命圣地的“待遇” --- 不但收门票,票价还不便宜,65元。没办法,掏钱吧!山并不高,可爬到宝塔前也是呼哧带喘了。令人失望的是,这里不是山巅,再往上还有一个“摘星楼”。哎!接着爬吧!

 

 

贵州遵义  湘山寺

(2017. 04. 26)

 

硝烟未熄唐诏界

梵音已响番汉间

佛佑各方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湘山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中心,雄踞红花冈区群山环抱、俯临湘江的湘山之领。碧波捧莲蕊,绿叶护红花,是幽雅秀丽的千年古刹。古人曾人题师描绘湘山寺美景:“晴风吹皱白练裙,春树翻杯摇绿云。流莺啼到深处,落花如雨吹缤纷。” 湘山寺开创于盛唐时期,是黔北佛教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重点寺院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该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初名“万福寺”。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年间(1297-1307年)易名“护国寺”,明崇祯元年(1628年),因寺拥湘水、踞湘山,改名“湘山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遵义知府赵遵律以寺临响水、白云两洞,泉水响声不绝,更名“双泉禅寺”。但湘山寺之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大历年间真不消停啊!中原之地,各个藩镇一个劲儿折腾,南边的南诏也是今儿降明儿叛的。地处前线的播州(遵义)的安宁对唐王朝至关重要。兵多了,咱驻不起,也不放心。干脆,咱驻和尚吧!好歹“对面”也信佛。

 

【旅游趣事】:

    马不停蹄地转悠了一下午,不但转遍了遵义会议会址及相关的景点,还顺路逛了个不明就里的回龙寺。逛回龙寺的时候,就一路上来下去地走台阶,好容易走平路了,过了马路就到了湘山寺门前。庙的大门很气派,大概因为是“国营”寺庙吧,还得买门票,而且仅仅2元。买就买吧,进了门,有点泄气 --- 又得爬台阶。钱都花了,爬吧!好在山不高,而且寺庙殿宇就着山势向上,也能随爬随歇。一圈转完了,出了庙门才感觉双腿的沉重,好在离车站不远 --- 还得坐车去长途车站确认一下第二天去海龙囤的车的时间。

 

 

河北石家庄  正定天宁寺凌宵塔

(2008. 03. 12)

 

安史之乱范阳兴,

河北万民最难宁。

历经八载叛军破,

佛塔难佑此地平。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天宁寺凌霄塔 ,在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1982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宋祟宁二年(1103年)和金皇统六年(1146年)的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为断定该塔创建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公元762779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修。文物资料对县志记载予以订补匡正。该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自安史之乱起,河北大地一直就刀兵不断,一直到唐朝末年。这是唐朝中央政策的失误,关神佛什么事啊!一座县城里,原有的两座塔就建在乱世,这又建了两座,这不是跟着添乱嘛!

 

【旅游趣事】:

    在正定城里游览,主要要逛的是“四寺四塔”,这里面,“四塔”是古迹,而“四寺”则基本是为塔而修的。塔有塔名,寺有寺名,这就导致对于塔与寺名称的对应关系有点乱。时间紧张,由不得多去辨别与琢磨,只能按照“糊涂庙,糊涂神儿”的一贯原则,边拍边照。一上午下来,也算超额完成了任务。

 

 

四川南充  阆中大佛寺

(2016. 05. 12)

 

中原已然藩镇乱

川中犹赖大佛安

神佑江山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位于阆中东南,嘉陵江对岸的大像山麓,初名大像寺,宋时敕名永安禅,明代恢复旧名,俗称大佛寺。寺院占地6公顷,主要以大佛,即释迦摩尼尊像为主要景点。

内靠山有坐抛石佛一尊,乃释迦牟尼坐像。他高9.88米;头盘螺髻,面长二、九米,宽二米,为长方形;佛身着鎏金仙衣,胸口袒露,衣褶流畅逼真;赤足长一点八米,踏于莲花之上;左手覆膝,右手向前曲伸,中指与拇指微掐;一双凤眼,眼帘低垂,高鼻、大耳,嘴唇微合,仪容严肃温和,端庄慈祥。整个造像,比例力学显粗短,但仍不失壮美、雄浑,具有宗教传统石刻艺术之魅力。

虽非英睿之君,亦非昏主---唐朝三十三(代宗,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大佛为阆中人何居士于唐代宗末年、德宗初年所凿。五代龙德元年(921),在大佛身后添刻高102厘米小佛四千余尊,整齐排列,工艺亦精。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对大小佛像进行彩妆。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新建千部华法经藏楼时,大佛寺敕名永安禅院。徽宗崇宁二年(1103),因永安禅院与皇家永安陵相犯,避讳改为福昌院。明代复称大像寺,亦称大佛寺。 不过由于民国时佛金杯盗剥,今日所见,就大多是崖壁本色了,新修的大佛寺为了妥善保存这些罕见文物,寺楼高过崖顶,将大佛以及两面侧摩崖造像石刻罩护完好,毕竟掉以轻心,就难得来日方长了,历代屡经沧桑,光是清朝就有一修一毁,现存寺庙是1991年所重建,反而各大碑刻才是旧物。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还真别说,唐代各地藩镇闹哄哄的时候,四川倒还算平静,不知道是不是这座大佛的功劳。也幸亏四川安定,否则皇帝连个能避难的“后院”都没了。

 

【旅游趣事】:

    大佛、白塔和状元洞是东山的三个景点,从锦屏山打车过来,一路上就跟司机商量,把我放在最高的地方。司机操着一口让我似懂非懂的“川普”跟我讲,白塔是最高的,但如果先上白塔,往下参观,那样走的路就太多了。最好乘车到大佛寺,然后去状元洞,最后参观白塔,白塔旁有一条直通山脚的石阶路,山脚下就是大路边。没办法,咱也不知道咋回事,只能接受人家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