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妾交煽,甘蹈前车---唐朝三十(肃宗,乾元、上元年间)

标签:
北京香界寺(八大处六西安杜公祠天水南郭寺成都杜甫草堂岳阳圣安寺 |
分类: 第八轮 |
北京
(2019. 02. 22)
边城建寺是哪个
幽州祈佛佑何方
左右为难

【景点介绍】:
北京香界寺位于北京西山余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又名“平坡寺”。香界寺布局严整,左右对称,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大乘门、天王殿、大雄殿、西方三圣殿、藏经楼。
【历史背景】:
该寺创建于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称“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称“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经重修改名为“香界寺”,意为“香林法界。”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幽州之地,可是安史叛军的大本营哦!不知道是谁在这儿建的寺庙,这寺内之佛该保佑谁呢?这不是让佛为难嘛!
【旅游趣事】:
陕西西安
(2013. 01. 31)
满腹经纶才过天,
却令妻儿受艰难。
纵然千古颂诗圣,
我看竟是一穷酸。
【景点介绍】:
杜公祠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约12公里,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南临樊川,祠内花草茂盛、环境幽雅,是一处游览胜地。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深3米,高6.7米,宽4.3米;院内有五个水泥砌的大花坛,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写的《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唯一墨迹。展室墙壁上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年谱》、“杜甫足迹图”、“杜氏世系表”、“杜甫在长安行迹图”等。现杜公祠系清代重修,1960辟为杜甫纪念馆。

【历史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您学问再大,诗再有影响,好歹先把老婆、孩子的生活安排好了啊!
【旅游趣事】:
对书法本没有兴趣,对杜甫更是不屑,但西安市区及周边的景点已经逛得差不多了,大冷天的又不打算往太远里去。刚巧这附近有几个不那么“渴望”的景点离着很近,也算凑了一组,这才决定来这儿。出租车只到路口,顺着山路往上走,半路上还路过一座寺庙,门楣上写着“牛头禅寺”几个字,就想着回来的时候进去看看。杜公祠修建的很规矩,但主要展出的是历代有关杜甫的碑刻,我看这些东西,纯属瞎耽误工夫。咱也犯不上在这儿自己跟自己装逼,一走一过再拍两张照片,也就算逛完了这景点。
甘肃天水
(2021. 05. 15)
古刹容诗圣
吟诵伴佛音
【景点介绍】:
南郭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南郭寺为陇右第一名刹,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郭寺在唐代已具相当规模。内有天王殿、钟鼓楼、禅林院、关圣殿、杜少陵祠、北流泉等建筑名胜,另有"唐槐汉柏",黛色参天,虬枝冲霄。

【历史背景】:
南郭寺开山迄今约一千六百多年,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流寓秦州(今天水)时,写下一百余首赞美诗,其中"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的一首传神入化,故此,古往今来,更加引起人们对它的游兴和向往。宋代称“妙胜院”,清乾隆救赐“护国禅林院”。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如果不是这座寺院创建年代不明,我是真不愿意以杜甫写诗的年代作为这个景点时间的。也不知道这位“诗圣”看着寺泉花树,怎么就“俯仰悲身世”了?他在这庙里逛游这么久,却丝毫没能体会佛家意境啊!要不怎么以后越混越惨呢,用现代话说“抱怨太多,实干太少。”人可以改造环境,也可以适应环境,唯独不能抱怨环境!
【旅游趣事】:
在酒店退了房,背着包出了门。上午一通转悠,腿有点发沉,干脆打了个出租车。一上车,司机就问了我一句“要到庙门前么?”得到我肯定答复之后,司机就露出了不悦的神色。细一打听才知道,上山的路是单行路,把我放下之后,要绕出几公里山路才能下山。一听这样,赶紧用“你们当地的政策造成你们司机的损失,不能在乘客身上找补回来”来“开导”司机。感觉他的情绪“缓”过来了,也到了地方。我是没心思管他损失不损失了,下车买票进门,就开始溜达。虽然是寺院,感觉东路纪念杜甫的痕迹比佛家的殿宇还多,对此颇为不屑。我是经常自诩“书读了很多,但从没拿读书人的价值观要求过自己”,因而每次逛杜甫的相关古迹,总是一肚子瞧不起。就是带着这种情绪,逛完了这座西北知名寺院。
四川成都
(2006. 04)
诗作感众人,
毕竟一小臣。
纵然烽火至,
何须避叛军。
【景点介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历史背景】: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
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叛军来了,人家皇上、高官往四川跑也就罢了,您杜甫一个八品小官跟着跑什么啊!都已经混得惨这份儿上了,就算生活在叛军治下,还能怎么惨啊!
【旅游趣事】:
湖南岳阳
(2018. 03. 12)
秀山引得佛寺建
高僧招致能相来
儒释相通
【景点介绍】:
耸立于大龟山的圣安寺,气势宏伟,飞檐斗角,金碧辉煌。夏日的阳光里,踏进寺院,那悠扬的《大悲咒》,平和的诵经声和缭绕的檀香烟,便将人带入浓浓的佛教文化氛围之中。依路而进,寺院可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观音殿、万佛塔。
【历史背景】:
据柳宗元《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载:“不越阃者五十祀”,无姓大师50年未出圣安寺。而《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撰写于元和四年(809年)。时间上移50年,故推考出圣安寺建于760年之前后,近1300年悠久历史,由无姓大师创建。
在德宗之前,杨炎因依附元载而被贬黜远行道州任司马,在道州任司马期间飚升为大唐宰相,接到诏书后,自道县经过岳州,在同僚的陪同下到圣安寺访无姓大师。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五十年不出寺庙就成了高僧大师,这就是坚持的效果。有了大师,招来了宰相,寺也就成了名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