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2023-12-06 06:58:48)
标签:

银川灵武登基台

池州九华山化城寺

商丘张巡祠

无锡惠山古镇张中丞祠

分类: 第八轮

宁夏银川  灵武登基台

(2018. 09. 16)

 

言顺要名正

皇储需担当

再造李唐

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景点介绍

登基台位于灵武西湖公园北部。直径达36米的登基台最具特色,是皇帝登基祭天的地方,每层有九级台阶,设汉白玉栏杆,栏杆上刻有龙纹,重现了唐肃宗李亨灵武登基的历史画面。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历史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范阳、河东、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十二月十三日攻占洛阳。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国皇帝,建元圣武。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安史叛军破潼关。六月十三日,玄宗带领少数妃嫔、随臣逃出长安。十四日,玄宗在逃亡途经马嵬驿时,发生了兵变。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九日,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登基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年,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当天,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唐肃宗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大有作为的圣明天子,但其灵武登基这一出儿,颇有其先祖的英武之气,也表现了其自己有担当的一面。

 

【旅游趣事】:

    从会盟楼往高庙溜达,是沿着西湖北岸一路往东走。一边走一边踅摸,看有没有空驶的出租车,路过一个公交车站,看看几趟车的站牌,也没见到有“高庙”地名的。得了,还是老老实实地走吧!大致走到西湖北岸中间的位置,看到公园还有一个门,门里赫然一座几层的高台,很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赶紧走上去,拍了照片,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登基台”。说实在的,最早知道“灵武”这个地名,就是从唐肃宗登基这段历史。作为一个意外而得的历史性景点,心里自然觉得十分痛快,再往前走脚下也不觉得那么沉重了。

 

 

安徽池州  九华山化城寺

(2009. 11. 06)

 

忆秦娥

 

赴华夏,毕生只为弘佛法。

弘佛法。

度尽众生,心愿才罢。

群峰环绕山根下,袈裟一展奇缘化。

奇缘化。

修行日久,高僧名刹。

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景点介绍

位于九华街盆地中心化城峰,东临东崖,南对芙蓉峰,西接神光岭,北倚白云山,四山环拱如城。寺庙为明末四进院落式民居建筑,前三进殿宇为清末修建,第四进藏经楼仍保持明代建筑风貌。寺背倚虎形山,门前有放生池和石板广场、娘娘塔。化城寺是全国重点寺院,九华山开山祖寺。现兼作九华山历史博物馆,存有历代文物。九华山许多大型佛事活动多在化城寺广场举办。

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历史背景】

东晋隆安五年(401年), 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初年(公元756年)当地乡绅请新罗僧人金乔觉入居,贞元十年 (公元794年)金乔觉99岁圆寂后,僧众视为地藏菩萨化身,化城寺遂辟为地藏王道场。建中初(780),唐德宗敕赐寺额名“化城寺”。明宣宗(1426—1435)、神宗(1573—1620)、清圣祖(1662—1722)、高宗(1736—1795)或颁藏经,或御书匾额,并赐金修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是不是从这儿来的啊?否则,九华山的乡民怎么就知道请一个新罗的“王子和尚”呢!还真别说,这么一位远来的和尚,还真把九华山的名气带出来了!

 

【旅游趣事】:

    酒店的早餐还没开,一日游的车已经到门口了,没办法,只能饿着肚子先上车。到了地方,第一件事是先找个小卖部,甭管甜的咸的,先把肚子撑起来再说。食儿一下肚,再抽口烟,精神头儿立马不一样了。到九华山旅游没别的,就是一个接一个地逛庙,化城寺是第一家。同团的人里,好像没什么人真信佛,见庙就烧香的一个也没有,倒是有很多人对陈列的“金钱树”很感兴趣。

 

 

河南商丘  张巡祠

(2014. 03. 11)

 

叛军南犯气势汹,

数破强敌显英雄。

不恤万千百姓命,

却为一姓效孤忠。

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景点介绍

张巡祠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雎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为满足海内外人士怀念、祭祀张巡的心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0年重建了张巡祠。新祠占地4.07万平米,包括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祠堂宏伟壮观,庄严肃穆。

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历史背景】

张巡(709——757年),河南人,玄宗开元末年中进士第三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安史叛军13万由尹子奇率领攻打睢阳城,当时的睢阳城是南北交通要塞,军事咽喉之地,叛军企图踏平睢阳,夺取江淮富庶之地,在这危急存亡关键时刻,张巡挺力而出,率领仅有的6800名将士抵抗13万叛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睢阳保卫城。最后虽然由于众寡悬殊,粮尽援绝而失败,但它却有力地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半壁江山和江淮丰厚的财源,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张巡的忠勇不容质疑,但睢阳城的老百姓招谁惹谁了,凭空成了“人质”。以向李氏一姓的忠,代替对千万百姓的仁,在君王眼中当然是值得的。但在我们普通百姓的眼中呢?

 

【旅游趣事】:

    出了燧皇陵,打车可费了劲了,等了有一刻钟,才上了一辆到古城南门的“小公共”。“计划内”的景点,在南门外的有三个 --- 张巡祠、八关斋和应天书院,脑子里对张巡这个人是最熟悉的,于是先进了张巡祠的大门。从大门到正殿,以及御制碑亭,都是传统中国古典式样的建筑,但怎么瞧怎么感觉连柱子上的油漆都没干透。本来心里对张巡的行为就是“毁誉参半”,再加上这么一组这样的建筑,景仰之心几乎荡然无存。溜达到最后面的张巡墓,再溜达回来,就算逛完了这个景点。

 

 

江苏无锡  惠山古镇张中丞祠

(2017. 11. 19)

 

睢阳城破 中丞不屈安史乱

江淮得安 黎民永记张许功

忠烈千秋

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景点介绍

张中丞庙在无锡俗称为大老爷庙,每年惠山古镇庙会期间,百姓会将庙内的像抬出,称为大老爷出会。这个庙纪念的是唐代御史中丞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这两位抗击安史之乱的英雄。

祠堂两路三进,中轴线上隔街前有照壁,祠门已经没有,前殿(二门即仪门)后部有戏台,正殿(享堂);侧翼(西路)有别院(许远殿、鲁班殿、垂花厅组成),后部还附有花园。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唐朝二十九(肃宗,至德年间)


【历史背景】

张巡(709年-757年),山西永济人,祖籍蒲州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生于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寺北张)。天宝十五年(755年)安史之乱中,张巡在以真源(今安徽亳州西)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安史燕军,至德二年(757年),为防安史之乱波及江淮赋税重地,张巡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世人称张巡守睢阳为“守一城而捍天下”,以区区两县六千兵力,以机制灵活之战法阻挡数万叛军,苦守雍丘、睢阳两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屡战屡捷,最终城围日久,弹尽粮绝。

江南士族为纪念张巡气节以及护卫江南之功,曾多处建立张中丞庙。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江淮人建祠纪念张巡,从逻辑上比睢阳人建张巡祠更合理 --- 江淮人是张巡守城的受益者,而睢阳人却是受害者。

 

【旅游趣事】:

    惠山古镇上的祠堂不少,但“张中丞祠”是最气派的,也是香火最旺盛的。来此之前,并没有想到“张中丞”是张巡 --- 张巡的经历和无锡没有什么“交集”啊!祠内的戏台上恰好在演戏,这一演戏就引来了观众,还引来了外圈一层拍照者。我是不愿意往里挤的,竖起耳朵听了听,听不懂在唱什么,就进了正殿。或许是张巡“显灵”吧,从正殿出来,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此地建张巡祠的意义 --- 正是中丞在睢阳的抵抗,才使得安史叛军没把战火烧到江淮,这里的老百姓才得以安享太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