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2023-07-01 06:46:29)
标签:

杭州灵隐寺

咸宁太乙观

安庆潜山皖光苑太平塔

南京夫子庙

分类: 第八轮

浙江杭州 灵隐寺

(2006. 12. 08)

 

晋室南渡立江东,

天竺高僧奉正宗。

飞来峰下建佛寺,

只愿中土释家宏。

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景点介绍

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八百年,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历史背景】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地处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时,赐灵隐为云林禅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东晋时从印度来中国,或许到中国北方更方便。而且,当时北方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中,崇佛的也很多。可这位慧理大师却偏偏就认个“正宗”,非要跑到“晋统区”来建寺庙。这种行为,或许会丧失一时利益的激增,却有可能使长远利益得到保障。

 

【旅游趣事】:

    前一天在凄风苦雨中游览了西湖岸的三面,基本逛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线景点的大半。这一天的计划是不在西湖岸边的几个“一线”和西湖的南岸,于是一大早就打了个车来到了灵隐寺。这里的游人比前一日逛的几个景点要多,顺着人流往里走,越往里走,熙熙攘攘的感觉越强烈,真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出家人是如何修行的。在整个灵隐寺景区内,从入口内的中心大道算,右边是寺庙,左边是飞来峰。从寺庙转完出来,仰头看看飞来峰,再抬手看看表,轻轻地摇了摇头 --- 算了!不耗体力爬山了,还是赶紧奔下一个景点吧!

 

 

湖北咸宁  太乙观

(2019. 04. 11)

 

炼丹需福地

修仙在洞天

灵秀之乡

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景点介绍

太乙观地处咸宁太乙山上,与楚天第一洞“太乙洞”首尾相应,是湖北省道教著名宫观之一。此处千峦环翠、万壑流青,山水尽得江南山水秀丽之美,相传远古有道教玉清尊神“太乙救苦天尊”曾降此山太乙观、太乙洞修炼仙道而名传千古,至今太乙洞中依稀可见天尊入定石像。太乙观占地约20亩,主要建筑有灵官殿、财神殿、太乙殿、慈航殿、太乙书院、药王洞(妙应真人滋养酒)、步云长廊、娘娘殿、太乙山庄、道教养生素菜馆、飞仙阁等。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历史背景】

《咸宁县志》卷四载:晋代时有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曾至此云顶炼丹,晋成帝咸和五年 (公元330年),葛洪曾闻交趾产丹砂,求为句漏令,以往咸宁太乙山采料炼丹,一次丹炉颠倒致此地形成温泉至今。

太乙观始建于南梁武帝天监年间,天监年间又有本地道士蒋雄在太乙古观修道多年未果,一日梦中得真人点化,行道民间救苦救难于世人功成而飞身,至今此民间关于蒋雄其功德圣迹相传仍有甚多。太乙观初名为万岁观,唐高宗时改万岁观为太乙观至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炼丹还专门找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啊!要知道,既然是“炼”,那可绝对是一项破坏自然环境的工作啊!

 

【旅游趣事】:

    从太乙洞出口出来,就开始爬山 --- 太乙观在山顶。山不算高,但走进道观山门,也足以呼哧带喘了。看完正殿,看侧殿匾额上写的是“慈航殿”,没心思琢磨怎么道观里出了供观音菩萨的地方了,倒是殿前一张凳子吸引了我 --- 先坐下喘口气吧!正往凳子前走,一条小奶狗“汪、汪”叫着冲我跑了过来,我用手点着小狗,嘴里说“别叫了!别叫了!要喜欢我就跟我走吧!跟我走有你好处 --- 我能给你办北京户口!”,说着就在凳子上坐了下来。小狗这时还真不叫了,静静地在我脚边趴了下来。这景象倒把我吓了一跳 --- 想不到“北京户口”这么值钱啊!连狗都认!歇了一会儿,感觉没那么累了,站起身来要走,还不忘逗逗小狗“你走不走?我可走了啊!”这回小狗不理我了,趴在那儿,连眼睛都闭上了。

 

 

安徽安庆  潜山皖光苑太平塔
(2019. 10. 16)


经人祸 佛寺已然无踪迹

历天灾 高塔依旧有真容

古城地标

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景点介绍】:

太平塔坐落在彰法山的皖光苑内。2013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塔为七层八楼阁式砖塔,高43米,砖仿斗拱结构,外旋中空,弧檐翘角。塔体内外壁镶嵌砖雕佛像近千尊,形象生动。塔内砌有台阶,穿楼绕廊,可上可下。登上最高层,远眺天柱,群峰峥嵘,风光无限;俯视市区,楼宇林立,井然有序。 太平塔是安徽省境内现存的古塔中年代最久远。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历史背景】:

《县志》载:“太平塔晋咸和间(326-334年)”。“塔前有真武殿,塔后有玉皇阁、石华表。塔旁为寺,舒州太平慧勤佛鉴禅师道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太平塔第一次毁于兵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重建。太平塔第二次遭劫是明洪武年间,后又重修。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抵安徽桐城,十九日派遣部分部队进攻潜山,知事李允嘉、典事沈所安等11人在太平寺被擒。农民军烧毁了太平寺,塔内板楼等同时被焚,唯砖石塔体幸存,这是太平塔第三次遭劫。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塔很容易成为中国传统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就其原因,一是因为高,二是因为保存的时间长。

 

【旅游趣事】:

从三祖寺回到潜山市区,看看还不到三点,就决定到皖光苑看看。走在路上,远远地就看到了这座塔,可塔如同建在一个孤岛上---这中间还一大片庄稼地呢!怎么过去呢?这儿也没别的路,只能顺路往前走,走几步还得用手机地图“校准”一下。一直从塔的正东面走到东北面,才发现一个似乎是向着塔方向的路口。顺着这条路又走了差不多同等距离的路,才走到门口。进了这道门,还一道门,再进去,才是塔的院门。这道门是锁着的,进不去了,只能在这个距离上欣赏古塔了。好在,皖光苑内可看的不止这一处。

 

 

江苏南京  夫子庙

(2014. 09. 09)

 

玉蝴蝶

 

故国战火高燃,避乱或得安。

华夏礼当先,衣冠建业南。

幸得王氏辅,司马续政权。

学府育才贤,更求文化传。

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景点介绍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苏峻之乱,晋几亡矣---东晋二(成帝、康帝)

【历史背景】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是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所谓“衣冠南渡”,应该是指文化的向南传播。经过东吴几十年的统治,这里的汉民族已经成为主体民族。但汉文化的确立,是以崇儒尊孔为标志的。这个标志,不是孔庙的建立,而是培养一批以儒家思维方式思想的人才。

 

【旅游趣事】:

    在一大片仿古建筑中,真正的夫子庙并不起眼。进门参观了一溜儿够,感觉与北京的孔庙从规制上相距甚远。七拐八拐,转到了西边一条胡同,两边都是摆摊的,感觉这儿比文庙里要热闹的多。对这些人造的文物没什么兴趣,赶紧走到大路上,奔贡院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