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一(元帝、明帝)

(2023-06-28 06:34:38)
标签:

乌衣巷与王导谢安纪念

芜湖汀棠公园玩鞭亭

分类: 第八轮

江苏南京  乌衣巷与王导谢安纪念馆

(2014. 09. 09)

 

女冠子

 

生逢国乱,扶立政权重建。

恰当时。

天下王家半,江山共马支。

北苻成外患,能相拒秦师。

方秤间谈笑,胜全知。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一(元帝、明帝)

景点介绍

一九九七年,秦淮区恢复了乌衣巷并修建了王导谢安纪念馆,广泛收集了一些有关历史资料文物,目的在于让海内外游客在游览之余,了解东晋时期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和古都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历史概况,缅想当年杰出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所创造的业绩和成就。纪念馆的主题建筑为来燕堂和鉴晋楼,另附有王、谢家族陈列、六朝历史和文化艺术陈列、淝水之战半景画室、东晋起居陈列室、六朝书画、雕塑厅、洛神赋壁画厅等。楼堂外的墙壁上,还镌有竹林七贤图、行乐图等砖印壁画,庭中有建有仿兰亭的小品式曲水流觞杯渠。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一(元帝、明帝)

【历史背景】

乌衣巷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在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事都穿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变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已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能扶立一朝天子,把持朝廷重权,王导、谢安无疑是能人。但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孙怎么就能差那么远呢!就说王导的那位堂侄 --- 羲之,还有他的几个儿子,除了会写两笔字,也没看出干了什么正经事啊!就那两笔字,我也没看出哪儿好。再说了,好与不好又能怎么着呢!一个民族,要是整天拿书画瓷瓶当文化,那早晚还得“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旅游趣事】:

坐了一夜火车,到南京先奔酒店。到酒店附近的时候,连卖早点的还没全开门呢。办完入住手续,先垫了垫肚子,在街上抬眼一看,“王导谢安纪念馆”的大牌子就在眼前。走几步路就到了门口,可人家还没开门。回头一看,酒店另一侧的媚香楼(李香君故居)已经开了,那就先逛这儿吧!这叫什么事,窑子比宰相府开门还早!

 

 

安徽芜湖  汀棠公园玩鞭亭
(2019. 10. 22)


兵玩宝鞭 谁忆身负军令

君戏逆臣 哪想国失江山

都不靠谱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一(元帝、明帝)

【景点介绍】:

鞭亭是汀棠公园主要浏览景点之一,到了春天,“亭花烂漫鸟叮咛”,自古就被列为“芜湖十景”之一。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一(元帝、明帝) 

【历史背景】:

芜湖县志》说,玩鞭亭和梦日亭是北宋元丰七年(1085),芜湖东门承天院方丈蕴湘主持兴建的。

鞭春色流传的是一则真实的历史趣闻,见于《晋书·明帝纪》和《王敦传》。晋元帝永昌元年(322),武昌守将王敦谋反,妄图夺取王位。他起兵武昌,进攻都城南京,带兵沿江东下,占领芜湖,在芜湖高筑营垒,名为王敦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五月,他假传圣旨,封其养子王应为武卫将军、兄王含为骠骑大将军。同时“帝所亲信”“杀之而尽灭其族”。六月准备举兵攻打都城南京。明帝暗中得到这个消息后,怒火填胸,准备及时讨伐王敦。之前“屡遗大臣讯问其起居”,麻痹王敦。接着又身穿便衣,伪装成平民,骑着巴滇骏马,亲自领二三随从自南京驰往芜湖,暗地察着王敦的军事营垒。王敦士兵发现来者虽然衣着简便,但是气宇不凡,怀疑为“非常人”。这时,正在午睡的王敦,“梦日环其城”上,猛然惊醒过来,起床对部下说,一定是“黄须鲜卑奴”来芜湖偷看我的军营了,因为明帝的母亲是鲜卑族人,明帝的相貌很象他的舅舅,长着黄色胡须。所以王敦鄙视地称明帝是“黄须鲜卑奴”。这时候,明帝已策马向京城南京驰去。王敦立即选派五名精悍的骑兵,沿着芜湖至南京的道路追杀明帝。明帝在返回途中预料到王敦要派兵追杀自己,跑到芜湖郊区二十里铺时,他遇到一位卖食品的老太婆,立即将自己的七宝鞭给她,并对她说,如果后面有骑兵来,请将这七宝鞭给他们看。说完便扬鞭催马向南京方向急驰而去。不一会,王敦的五名骑兵果然赶到二十里铺,他们问路边的这位老太婆,是否见到几位骑马的人从这里过去了。老太婆回答说,是有几位骑马人,但是他们已经走过去多时了。她说完就将七宝鞭递给他们看。这七宝鞭色彩斑烂,玲珑剔透,十分漂亮,把五名骑兵吸引住了,相互传看,爱不释手,玩了好久,耽误了时间。同时骑兵又发现马粪也冷了,以为明帝已经走远了,没有再追。明帝就是以这一巧妙的计策,逃脱了王敦的追杀,安全地回到南京。七月,王敦就愤惋而死。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君臣都够“没溜儿”的 --- 要知道,东晋王朝是半壁江山。大臣造反,皇帝无论是打是抚,该干什么干什么就是了。在“你反我,我耍你”过程中,想到国家的严峻形势了么?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后人居然还建个亭子来纪念这段故事。建亭的人,江山社稷之心何在呢!

 

【旅游趣事】:

进了汀棠公园南门,走不多远,就到了湖边。这里有几座看上去不超过十年的湖滨建筑,看到中间那座亭子上的“玩鞭亭”匾额,才想去这里还有一处“古迹”。亭子立在那儿,没什么更多可看的,也没个碑什么的。看完了这处景致,就开始了“湖边漫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