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降息看法
(2012-07-07 19:53:32)
标签:
杂谈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下调利率,能够解决中国现在遇到的经济问题吗?
先回顾一下,本博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的观点。经济的本质,是生产与消费(需求)。而需求的实现途径,是交换;交换的前提,是需要获得用于交换的资源,也就是生产成果的分配。
从现状来看,人们有很多的需要。因为没有获得合理的分配,也就没有财富,通过交换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种不合理的分配,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完成的呢?
首先是直接的征税,比如,我们的工资是10000元,扣除11%的社保1100元,最低比例8%的住房公积金800元,个人所得税365元,实发金额7735. 企业的支出,还需要包括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共30%,金额3000元,工伤和生育保险另计。也就是说,在不计工伤和生育保险外,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是13000元/人.月,而工人拿到手的,只有7735元,实际缴纳比例是40.5%。当然,对于买房的人而言,公积金是可以取出来的;但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退休时能拿到的住房公积金,经过通货膨胀的稀释,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是间接征税。商家所卖出的产品中,包含了增值税,营业税,教育附加等等各种税项,比例根据商品不同,略有差别。如果想要体会一下负担的程度,可以对比一下香港的日用百货和大陆的价格差,基本可以感受税负的程度。
再次,垄断行业的高昂费用,什么汽油、手机、网络、高铁等等种类繁多。本来你可以用更少的钱,就可以获得这些物资或服务,但因为垄断,所以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而这些额外的付出,本来可以用于其它的消费,满足需求,同时促进相关的行业发展。
还有,获得资源的机会不平等。比如,一般民营企业,不能从金融机构,合理获得贷款。而那些能够获得贷款的人或机构,可以拿到贷款后,在转贷给民营企业,获取利差,资源被再次畸形分配。类似的还有各种工程的分包,出租车经营权,以及萝卜招聘等等。越是严格的管控,这种畸形的再分配就越明显。
总之,依赖于权力建立的分配体系,使大多数的人们,获得的生产成果很少,不足以交换获得自己的需求,从而压制了整个生产体系的发展。
那么,降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分配的问题吗?不能。当然,经过了层层转贷,部分真正需要资金的人,可能更容易以更少一点的成本,获得资金。
既然降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问题,那么降息的效用到底是什么呢?
一般,大家都预测,按照央行的套路,本月应该会下调存款准备金,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可以调用,更愿意放贷,以增加经济的活力。
在预计失败以后,我才想起,看一看降准对资金放贷意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2012年4月底,各项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约84.2万亿多,如果全部按照20.5%的存款准备金来计算,应该有存款准备金17.26万亿;5月底,各项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约85.4万亿多,按降准后的20%来计算,应该有存款准备金17.09万亿,差额是1700亿左右。而实际存放在央行的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减少了不到1200亿,也就是有差不多500亿,依然呆在了央行,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势存在。(注:因为大小金融机构的存准率不同,以及各金融机构需要在央行留存结算头寸,所以无法用绝对金额来对比,因此只用变动金额来对比,但足以得出有效结论)。
从这个计算可以得出,商业银行将钱存在央行的意愿,要大于放贷。原因,要么就是放贷的风险太高,银行不愿意放贷;要么就是愿意贷款的资金需求者,并没有因为降准而相应的增加。换一种说法,现有利率下,降准对于贷款的促进效果,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0.31%的降息,在资产价格停滞,甚至下降的背景下,很难认为对市场经济领域的新增贷款,能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如果以挽回经济颓势为目而降息的话,接下来的几个月将会出现连续降息,并伴随降低存准率同时进行的情况。
但是,对于超过58万亿的天量存量贷款,以及非市场经济领域的贷款,将会是好消息。比如像高铁,地方债一样的天量存量贷款,利息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降息可以减缓违约的压力。而对一些需要贷款来发工资的部门或企业,反正都要贷款,少给点利息,没什么不好。
同时,存款利率的降低,将迫使一部分资金,寻找银行以外的出路。当然,根据经验的直线思维来看,房市应该是一个去处。房市的量太大,需要的资金太多,能够有多大的作用,以及持续多长的时间,有待观察。但是,中国房地产的掠夺性,注定绝大多数进入房市的资金将会有去无回。随着经济危机范围的扩大,可供掠夺的财富越来越少,支撑房市将越来越困难。所以,我依然认为,就算连续降息和将准,使房市开始恢复上涨,持续时间和幅度将会非常有限,并且兑现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而另外一些资金,将会进入官方不愿意看到的领域——外汇市场。这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成为官方进一步金融宽松政策的制约。
接下来,存贷比管制,将会限制金融宽松的幅度,因此可能被放宽,或者干脆取消。
大量的钱从金融系统流出,需要从源头补充。在用尽了存款准备金的储备之后,可能不得不大幅扩张资产负债表(印钱)。在外汇没有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可能会带来心理层面的深远影响,迫使本币大幅度贬值。
此外,从本次突然降息来看,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非常严重。但5月公布的经济数据,几乎全部都在增长,所以公布数据的可信度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