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怎么“印”出来的

标签:
杂谈 |
注:本文为个人思考、学习的总结,错漏之处敬请指正。所涉及内容为探讨现实运作规则,不涉及道德评判。
2011年12月,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猛增2.6万亿。这一超级放水动作,让许多人大吃一惊。相信很多人,和本人一样,希望弄明白,这钱是怎么印刷出来的。
先来看看全球硬通货美元是怎么印刷出来的吧。简单来说,美联储发行美元,购买美国财政部的国债,钱通过财政部,流向全球。所以,当美联储推出QE的时候,大家说,这是在印钱。
但是,民币是不可以这么印出来的,至少在1995年之后,不是这么印出来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许多砖家告诉我们,或者让我们以为,民币的发行是以外汇或黄金为质押发行的。但至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里没有看到这样的描述。与货币发行相关的描述,是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个人相信是因为近十几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绝大部分是依靠购买外汇实现的,让大家以为民币就是这样“印”出来的;甚而至于以为这是唯一的货币发行方式。本人之前就是这么认为的。根据现有的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至少可以推出,购买外汇是主要的印钱方式,但不是唯一的。
例:如上,2011年1月外汇资产增加4537.66亿,而储备货币的发行增加8773.4亿。显然,储备货币的增加,是大于外汇资产增加的。这部分多出来的钱是怎么进入流通领域的呢?是通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一项实现的,也就是以贷款的形势,发出去。
回过头来,再看看2011年12月的情况。M2的增加额是2.6万亿,而人民币存款的增加额是1.4万亿。这之间的差额是原本不计算入M2的“财政性存款”被释放了出来,加入流通领域,总金额约1.2万亿。
那么,净增加的1.4万亿的存款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假设12月新增的贷款额6400亿,全部在银行体系内流动(虽然事实上不可能),那么还有接近8000亿的差额。
由于11月和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还没有公布,有多少是通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实现的,不得而知。有人说这是货币的乘数效应。长期来看,通过贷款的乘数效应扩张M2,是可以实现的,但短期内,是很难的。
顺便说一下,从以往的货币供应来看,春节期间会出现货币供应高峰。如下:
对今后的猜想
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将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余额的收缩,到来巨大的压力。但是,货币供应量的趋势性收缩,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环境,将是灾难性的,所以官方无论如何会避免。他们怎么样把钱再放出来,值得关注。比如,虽然央行不能直接购买国债,但可以借钱给商业银行购买,即所谓的定向国债。具体他们会怎么做,相信能有看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