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特勒提到的营销新模型

(2006-11-21 18:59:27)
 博客营销 11月21日

  倪海清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营销大师科特勒提出的营销新模型以修正原有的4ps模型,新的营销模型被称为CCDVTP,分别是创新(Create)、沟通(Communicate)、价值传递(Deliver Value)、目标市场(Target)和获利(Profit),我感觉这可能仅仅算是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原有营销模式的补充,为了顺应现在的局势,营销部门也需要变革。

   全面质量管理、战略人力资源、平衡计分卡企业在做着多种多样的变革,然而这么热闹的地方却缺少了营销部门的参与,各个部门都争取在公司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而营销部门显然落后一步。因此据称在欧洲,CEO由原营销部门提拔上来的人是少之又少。营销也需要变革来取得更为重要的地位,毕竟营销本身应该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盈利中心,而非现在认为的成本大佬。或许这就是科特勒提出新的模式的初衷吧。尤其是将获利摆上了模型中,更是肯定了我的猜想--贯彻营销的“盈利”属性以取代的“成本”别称。

   互联网上的营销都是讲求效果的,在web2.0后,其衡量效果的指标却没有进行更新,这肯定是一个败笔,web2.0想获得新的盈利方式,就需要从新的营销评价体系中找到出路,因为只有告诉企业效果才能让企业舍得对新鲜事务掏出大笔的钞票,尤其是将自己的广告挂在流量不是特别大的地方,毕竟看到都难,又怎么让别人相信你的效果呢?

   不过相反的,在提出这样的模型后,获利并不会因为模型的提出而变得很好衡量,这个模型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应用的,对于以往的营销来说,顾客忠诚度和维系顾客是重要的营销衡量指标,而现在直接和获利挂钩的指标是不是太过于直接了?直接的难以衡量。确实假如将2.0打造成为新的渠道(价值传递方式)的话,或许有机会这样去做,所以这个模型的应用场合值得商榷。

   不过在我看来,博客上让营销和获利直接挂钩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我原先的文章中就曾经这么设想过。另外一个值得疑惑的地方是,“营销应着眼于为顾客传递价值,而非利润指标,以保证利润的持续性,在为顾客传递价值的过程中获利才是最高的手段!”这会不会和强调获利有所抵触,总之这个新模型还尚未确认,感觉怪怪的,再等等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