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杂谈 11月19日
这几天看见当当店庆优惠,全场图书七折封顶,看着没差几天,准备过去采购,有些书一直没机会买,所以想找找看。没想到都选择妥当了,发现我学校被他的送货边界分成了两半,更不巧的是我在界外……
可怜了当当,居然把我们大学一半多的学生砍在了货到付款的外面,最简便的付款方式让我享受不到,其他的途径……难以选择。尝试着问下客服,是不是真的这么让人“无语”,就这样残酷的丢掉这么多“市场”。结果答案很显然,没得商量,汗颜了。
大学生是一群“极富购买力”的群体,至少对于非奢侈品的书籍来说,肯定是这样的。从初中高中,我的很多同学就被贝塔斯曼拉进了书友会,而后购书成为了他们的习惯,随后卓越也有了类似的活动,接着又多了一个上海的第一“九九”读书会(希望没有记错,嘿嘿)。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源泉,也因此让我们可以以很少的“罪恶感”购买书籍,毕竟花的钱不是自己赚的;而假如自己赚钱,那么购书的能力更是大幅增强。所以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购书群体,不过现在还没有爆发。
我们学校里也有一个图书会,在武汉做的还不错,貌似我曾经去过他的办公场所,小小的屋子装满的书,不巧还让我看见了上海那个图书会邮寄的标签,让我猜测他是从哪里进货……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图书会,在货源很差,渠道混乱(我们学校搞了n个代理)的情况下,仍然拥有庞大的会员数量,每次的书单也在成长,从开始没有,到普通印刷,最后到彩印,越来越牛。这是为什么?因为他选对了市场,看准了这帮爱书,不,爱买书的人。
当当卓越他们都拥有更为强大的货源,更为成熟的配送体系(那个图书会是学生兼职配送,一单给两元),不过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根本没有重视这个庞大的图书市场。
学生最基础的购买就是教材,不过这种东西有一半的人会选择旧书或者盗版,因为正版要接近原价,而且购买起来相当麻烦;不过这种情况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面前开始有所不同,这种书,很难找到旧书,甚至是盗版,因为他们不巧就是互联网中那条长尾的尾部,不是基础课,一个学校学的人不多,书店没地方搞这种书籍……我们不得不去教材中心去购买,原价正版。
另外就是考验的辅导书和英语资料,这类买旧书的人就少了,对于当当抑或是卓越来说,他们的优势变得更大了。
最后就是一些精品书籍,文科甚至是理工科,都会推荐书籍,希望学生阅读的书籍,这种权威的推荐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惊人,图书馆成为了唯一的解决方法,僧多粥少,肯定需要另外的解决办法,我想,当当和卓越都能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解决方案,然而,看起来,他们没怎么做。
在学校内,仅仅见卓越发了一次传单,当当是完全没有见到过……如此庞大的市场,是不是需要提供一个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呢?对他们来说,究竟值不值得呢?我的答案很显然,培养的习惯不只是今天有效,更何况即便今天有效也就足够心满意足了……
ps:当当七折封顶,结果去卓越发现是六九折,表示无语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