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戏言(224)不能看不起人,但要看得清人
标签:
编剧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法律无权判决艺术作品的高下优劣,只会依据合同条款和证据,依法判决已经实施和履行的践约行为。故,一切单方面终止合约的主张,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代价。这就是法理。比如说,你委约人家创编一部戏,人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合同所规定的内容,而你又据此举行了开排仪式,这就证明了你对前期合作的认可。如果因为其它原因,你又想中止合约,并以所谓“艺术质量”为由,不准备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构成了民事侵权,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一个人,不能在人格上看不起人,也不能在品格上看不清人。看不起人的人,迟早也会被人看不起;而看不清人的人,迟早会自食其果,贻害无穷。
写到家乡,就要回去;写到台湾,就要解放;写到香港,就要和谐;写到军人,就要牺牲;写到爱人,就要奉献;写到生活,就充满阳光;写到春天,就充满希望……这都没错,都值得歌唱。但能否写出点新意思,不要让人怀疑作词人的整体才情和初衷。
中国人有个公共表情句式,谓之“无论我走过多少地方,最亲最美还是故乡”。赤子之情,言于溢表,可以理解,值得赞许。但相对于“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这个意思,就差了点距离。前者言过其实,虚;后者客观真挚,实。你满世界走了一圈,发现都没你故乡美,那你当初走个什么劲?走了不算,还定居于他人的国度或故乡,咋不回?这类表情句式,限制了国人的个性表达,助长了惰性思维。歌词是这方面的重灾区。
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孤独,指的不是身体上的独处,而是精神上的自持和封闭。
我这人,与领导聊天,拿他当朋友;与同事聊天,拿他当朋友;与长辈聊天,拿他当朋友;与后辈聊天,拿他当朋友;与合作者聊天,拿他当朋友;与群友聊天,拿他当朋友;与老乡和老外聊天,都拿他当朋友;与男人和女人聊天,也拿他(她)当朋友;与河流和山头聊天,与小狗和小猫聊天,统统拿它们当朋友,且不管他们拿我当不当朋友。在我看来,语言是用来与朋友聊天的。有语言的地方,就有朋友,有朋友的地方,才有明月和好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