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鸣戈随笔:人越老,京剧越香!

(2006-10-24 15:39:57)
标签:

麒派

京剧

戏曲

随笔

郭建光

上海

分类: 曾鸣散文

鸣戈随笔:人越老,京剧越香!

 

昨晚安静在家,吃过饭后正无所事是,央视戏曲频道却及时直播了一台“纪念谭富英先生诞辰100周年的京剧演唱晚会”,那阵势,完全就是当代中国老、中、青京剧名家展示会,我在想,一下子,哪里出来这么多唱得一个比一个好的演员呢,近三个小时的晚会,一人一段,用“京油子”的句式说话,那就叫两个字:过瘾;三个字:特过瘾;四个字:特别过瘾!

谭派是我喜爱的京剧老生流派,我小的时候进京剧团第一次登台演戏,演的是《沙家浜》第二场中的郭建光,这个角色在北京京剧团“样板团”中是由谭元寿先生出演的,谭先生是谭富英的之子,所以,郭建光属谭派,昨晚,谭元寿老先生以七十八岁的高龄登台,气不太足,味正浓。我儿时,不懂也不能学什么谭派马派,只是觉得那个郭建光唱得有味,行腔起来颤颤悠悠,欲断还连。后来我倒是向达子红先生学过一段麒派,在我现在想来,麒派和谭派虽相去较远,但也不是没有相通之处的。达子红先生解放前就红遍江南,当时我们团有个当家老生陈少云,现在早调到了上海京剧院成了国内继承麒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先前也并不是攻麒派的,八十年代中,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他有一次来看我,说是来上海进修麒派艺术的,他后来就果然大获成就,被上海作为重要专家举家挖去了。在昨晚的这台晚会上,我见他穿着西装表演,真是到位叫绝,想来,少云只怕也快六十了吧。想起当年,我们晚上演完戏拿着手电筒去剧团后面的菜地抓青蛙吃的场景,真是人生如戏呀。

而现在,那些菜地里早已长出了无数灯红酒绿的高楼。

我也许是快老了,小时候,我是跳舞见长的,却阴差阳错进了京剧团,如同所有的孩子那样,当时我并不喜欢慢悠悠的京剧,韵不出味来。后来,又因为早早改行,一直在剧团混得并不得志,所以还很反感过一段京剧。事过境迁,在广东这个连一个京剧团都没有的地方,现在京剧反而与我的生活越来越近,这真是叫我始料未及的。我的车上,我的家里,京剧的音像制品很多,看电视,如果没有更能抓住我的节目,我就看戏曲频道,事实上,除了戏曲频道,还真没有几个频道能抓住我的。于是,我的老婆和儿子也都比他们的身边人多懂了很多戏曲的道理。儿子的大学同学对此很是不可理解。

不过也有例外的年轻人,上海一个中学的从事心理咨询的女老师,人很时尚,居然总是想学唱京剧,买了声像教材认真学,还常在网上与我探讨学习的心得,不过最近她又告诉我她还在学拉丁舞,我说,你放着京剧的音乐跳拉丁的话,那一定别有意味了。人说时装是几十年一个周期的,京剧在当时也是一种时尚,京剧会不会有下一个时尚的周期到来呢。

今年中秋期间,我带着妻与子,去看我儿时习诗的老师——著名诗人于沙,老师居然七十九的高龄了。他的语言依然是那样悠雅和动人,他的字,写得更有张力,他拿出自己谈诗艺的新著写了字给我以及我的儿子各赠了一本,他的太太李老师切了月饼在一旁送到我们手里,于老师说,我现在是越来越离不开她了,但就我所见所闻,以前,于老师又何曾离得开过李老师呢。于老师又说,我还越来越离不开京剧了,他说,不论有什么烦心的事,只要一听京剧,什么都不重要了。不过我想,就功成名就、儿孙满堂的于老师而言,还会有什么烦心的重要的事呢。

我没有试过烦心的时候听京剧,但比如,我夜里喝了酒开车,就一定要把京剧放得响亮。我热爱京剧,我就热爱生活,我得把车开慢点。

前不久听说一个美籍华人在网上发了一个贴子曾引发大的争论,起因好像是因为一个京剧团体到美国演出,去看戏的反而是美国人多,他的贴子于是叫作《不爱京剧,你还配做中国人吗》。话是说得过了头,但是,我倒是因为我作为一个爱京剧的中国人而感到幸运,那京胡响起来,如同春天的小手在我的心头挠起了痒痒,那小锣一敲,则骨骼都酥了。

人老了,京剧却越来越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