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戈随笔:文人秀何以成了武林秀?
昨天在网上无意中看到我的两个作家朋友忽然动起武来,一个是何立伟,一个是王开林,二个都是湖南省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响当当的作家。一些报纸在整版热卖这个事件,网上也开辟了专题热议。
二个人打架,或者一个人打另一个人,这样的事情,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边应当不能算是新闻,如果终于构成新闻,大抵总是需要有这样要素:一是类如“阿庆嫂和沙老太太打起来了”,那是因为我们的敌人认为她们同是共党,是一伙的;二是会普遍认为,无论事态如何,他们可以打口水战、打笔墨官司,也绝不会进行拳脚接触,比如文化人;三是打架双方都属于有名声的人。这三个要素,可以说我的这二个朋友都具有,所以他们武斗起来就使得报纸有了新闻出售,局外人有了一台戏看看。
作为朋友,我是真的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戏剧上演的,昨天我在手机上几次搜索到他俩的名字,但终于没有勇气接通,我不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不利于我如果要去劝架的话,我更不知道我能说些什么让他们收手或冷静下来的话。我与立伟和开林都是二十多年的朋友了,与立伟兄的交往,除了文学的缘故,还有过更多人生意义上的患难与共,他给予过我很多的形成文学观念和趣味的熏陶,他的文字我现在也是凡能看到就认真读,居然没有一次让我出现过审美疲劳。就是前不久,也正是开林主编的《文学界》上我还读到过立伟的一个专辑,很有味。
与开林的交往是由于我当时被借调到湖南省作家协会编一份《新闻人物报》,那时开林好像刚从北大中文系分到作协理论研究室工作,作协大院年轻人不多,开林爱运动,做事认真,我与他的几个朋友也都是好哥们,与开林后来交往较少,但湖南的《书屋》杂志和《文学界》每期都会寄赠给我,开林在上面不时总有厚重的读书论人的文章。虽然现时难以一聚,但我在在网上无聊的时候,还会常常想到去搜一搜立伟的动态和新作。他的聪明才智和承载着动人情绪和思想的漂亮的文字,总会带给我无穷的回味和骄傲,回想起与他们密切交往的那一段人生况味,便足以让我现今空白的文学灵魂复又绚烂起来。
立伟兄是一个智慧的人,现在的立伟兄也是一个更趋平和的人了,我回长沙时经常大量喝酒,离开时,他会在手机里给我发信息教导我说:“老弟:酒到醉时醒!”我感谢他的提醒,我也试图用他的这句提醒不断在喝酒时提醒自己,但是,很多的时候,我到了醉时终于还是不能醒,真的醒来之后,我就觉得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的立伟兄真的很了不起了。我也多次这样对包括我老婆在内的人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但是这一次,立伟兄不会是像我一样喝多了吧?
我没有看过开林老弟的小说《文人秀》,今天一早,我老婆发来信息说买了一本。稍后,另一个在广州的与立伟也很好的哥们打来电话问我有无此事,其实,我对于这个事件的真相真的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昨天问了长沙另一位哥们,他除了证实确有其事之外,同样没有发表自己的判断,他说,打架还不如打场官司,我说,能打得通的官司就不会打架了。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架打了后会演变成官司吗?如果会,那么这个官司是要解决打架的问题还是小说中是否有侵权的问题?但是,即便解决一个问题或二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真的解决了吗。这真的是个更大的问题。
湘军的勇猛好战是出了名的,文学湘军的出名则更多是以其“多愁善感”见长;曾国藩勇猛好战的湘军给我们留下的更多却是文化的痕迹,文学湘军难道反而要留下一些经典的战例?要留,我也不希望由我的兄弟们来实践和提供。依我的想法,还不如干脆由我叫二瓶酒点几盘菜,找一帮哥们像过去了的青年时光那样,谈谈文学和人生算了。
不过,请客之前,我还是会回去研读一下这次战例的引发体《文人秀》再说。只是,这一次读开林的作品,就要带上点法律的眼光了,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