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鸣随笔:大哥风范韩少功

(2006-10-25 16:06:23)
标签:

二律背反

青年作家

随笔

韩少功

湖南

分类: 曾鸣散文

  曾鸣随笔:大哥风范韩少功
@九十年代与韩少功(左)何立伟(中)
曾鸣随笔:大哥风范韩少功
@与韩少功同船赴越南

 

2006年的一天,见新浪网首页挂出了少功兄新书专题《韩少功归隐乡野之作:山南水北》。这是一本对生活与文化不断提出问题的书。乡村本身已经不生产意义,它的意义取决于城市。但在《山南水北》中,韩少功力图将被轻率删减的乡村的意义,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对中国的想象和认同中去。

    少功兄是湖南作家的骄傲,虽然他在海南建省之初就去了那个岛上。

    之所以韩少功值得湖南作家骄傲,是因为他的一举一动,一直能够引发全国性的关注。八十年代中期,他曾挑起“文化寻根”和“乡土文学”的大旗,写下《文学的根》这样著名的文论,与《爸爸爸》这种表现楚文化的小说代表作。九十年代,又因《马桥词典》一书引起轰动。

当“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们在向往实现“四化”的时候,他在努力“寻根”。后来,都以为他应当在仕途上更上层楼的时候,却从大量报刊上看到,他“弃官”回到了湘北,在离屈原投江不远的乡村,盖了一栋不折不扣的农宅隐居其中。

少功兄在书里说:在我看来,都市生活最大的诱人之处,是人们互为隐者的一份轻松。“我喜爱远方,喜欢天空和土地,只是一些个人的偏好。我讨厌太多所谓上等人的没心没肺或多愁善感,受不了颇繁交往中越来越常见的无话可说,也只是一些个人的怪癖。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连自己有时也不喜欢。我还知道,如果我斗胆说出心中的一切,我更会被你们讨厌甚至仇视——我愿意心疼、尊敬以及热爱的你们。这样,我现在只能闭嘴,只能去一个人们都已经走光了的地方,在一个演员已经散尽的空空剧场,当一个布景和道具的守护人”。

少功兄似乎总是不识时宜,总是在背道而驰,不可理解的是,他发出的声音,却又总是能激荡在时空的风口浪尖。他曾提出或研究过小说创作中的“二律背反”现象,那么他自己的这一现象,是否更“二律背反”呢?

结识少功兄有三十年了,真正玩在一起的时间却没有。

九十年代中期,我曾在《粤港周末》做编辑,责编过少功兄的专栏。八十年代,我也在湖南作家协会兼职做编辑,也编过他的稿。编少功兄的稿,轻松,几无校正的必要。少功兄很早就用电脑写作,所以,没有被写得不认识的字,需要打电话请他鉴别。

与少功兄处得长一些的时间,一次,是九十年代中期参加“中国文学、新闻界访问团”去越南,同船过海,船上船下,喝酒聊天约一周;一次,是我带家人去海南,找到了湘籍作家刘舰平和蒋子丹,还有当时在《海南日报》的诗人李少君,在海口聚餐,第二天,少功兄自己开车送我们一家去海边坐船返穗。还是在湖南的时候,就见过少功兄开汽车,那时,对能够自己驾驶汽车的人,心下都很是艳羡。会开汽车的作家,就更是奇才,我当时就想,会开汽车的作家,与不会开汽车的作家写的作品,当然就是不同的。

后来,我看到有网友说:“韩少功这样的作家多写一些作品,出版社就多一点大脑,韩寒,郭敬明之流,就不会装酷了”——韩寒是赛车手。

在我看来,少功兄是很有些大哥风范的,笑得灿烂,而且慈祥。少功兄也是很洋气的,但是,这与他经常出国,翻译过很多洋作品并无关系,有些假洋鬼子,从骨子眼里往外透着的,还是“土气'。少功兄的文脉,植根于乡土中国,这样的作家的作品,我见到一篇看一篇,且不管他会不会开汽车、讲洋话。

你以为呢。

                                                                                                                                         200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