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CGW数码设计》专访】

(2011-12-30 10:32:05)
标签:

转载

分类: 资料收藏

《CGW数码设计》是中国数字创作与娱乐领域唯一中央级权威期刊。创刊十余年以来,始终保持着该领域媒体的领导地位,被誉为“中国第一数码设计类杂志”。本期对我的专访内容,是一些CG相关工作访谈。

[转载]【《CGW数码设计》专访】

1、你之前涉足过国画、水彩、油画等专业,最后又是如何决定选择CG行业的呢?

其实并不是说最终就决定从事CG行业,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位美术人,所谓艺术都是共通的,我目前国画、水彩、油画等并没有懈怠,一直都在保持,只是说现阶段的工作更侧重于CG绘画, 所以应该说CG绘画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个人思维比较活跃,从小就很喜欢幻想类的影视动画、游戏、绘画等作品,感到这种类作品让人天马行空、让人活跃思想并激发创造才能,而CG技术便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后来经历多年的学艺之路,感觉CG绘画正是这积累的用武之地,所以自然而然选择了从事游戏美术行业,加之当年在国内兴起的电脑绘画让很多从事美术的年轻人感到新鲜,我就成了其中之一。

2、你觉得CG和传统绘画之间最大的联系和最大的差别分别是什么?

最大的联系是创作者的审美高度和美术功底。

因为说到底只是工具在变,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借由工具产生艺术作品。艺术形式古至今都在更新变换,学习并掌握一门新技法其实不难,难的事创作者本身的审美积累和画面表达,这一点无论是雕塑、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水彩、CG绘画等等都是一样的,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着承传关系,他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提供参考,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CG绘画也在模拟实现前几者。

而他们之间的最大差别便是实现技法。

画笔由传统纸笔转换到数位板数位屏,这是一个科技时代的新兴产物。要掌握并驾驭新型载体,就要了解软件工作原理和学习实现技法,图层概念、笔刷概念、贴图概念和滤镜特效概念,都让美术创作者耳目一新。所以主要差别就是创作者要实现脑中的影像,必须思考用何种软件何种功能去实现出来。

3、如果从传统绘画转到CG绘画行业是否需要一个过程,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多数人从传统绘画转到CG绘画行业会有一些障碍,主要包括题材改变、受众群体改变、作画工具改变、作画思维方式改变等。我个人觉得后者是我花最多时间去攻克的。

      之所以说作画思维方式改变,是因为做传统绘画时,工具颜料等都是实打实的物件,我们所做的是在画布上做添加,时而结合擦、涂、刮、洒等特殊手法。来到CG绘画时,载体变成了软件,工具就只有一支数位笔和一块板子,要实现千变万化的画面是要经过思考的,加之涂层、滤镜、特效、插件等,刚开始还真的有点无所适从。不过后来慢慢发掘正是这些软件的运用多元化和程序优势,使得CG绘画更能天马行空。

4、无论是场景还是角色,你的作品都充满了故事性,这点是如何做到的?

      视觉产品和艺术品的主要区别在于主题性,一件好的艺术品总能把情感、精神、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传达给观众,这是艺术概论的基本要旨。在非工作项目设定情况下,我极力把自己的作品以艺术品的要求去完成它。

      那么对于CG绘画来说,世界观、背景故事、时间人物地点和精神链接就成了我必不可少的考虑范围,做足了这些,作品的故事性自然而然出来了。有一些画手在出图(非工作情况)的时候,往往为了设计而设计,为复杂而复杂,这样就反而匠气了。

5、怎样把握一幅作品的画面平衡,表现得既丰富而又不“啰嗦”?

      作者本身对“平衡感”的把握,关系到很多绘画相关理论,担也不能死记死用,还要结合自身的审美积累。

      一般来说,我平提到的13个构图法则是很好的参考标准,然后学习一点平面构成里的“点线面”“黑白灰”知识和“色域”“色温”概念,都能帮助画者把关一幅画面的平衡与否。

      丰富与“啰嗦”之间的把控,主要是要避免构图过程中的因思维枯竭而不知添加何物而硬性添加的局面,所以先丰富视听,让自己脑海中充斥丰富的创意来源,以让作画时有源源不断的元素可调用,这时才能游刃有余地去选择元素的去留,对画面的把控就比较游刃有余。当然,对局部的设计要考虑要一些最基本的设计法则,比如“设计呼应”“节奏感”“套色局限”和“气场走向”等等,绝不能任意添加,并误以“多繁杂”为好的错误观念。

      好的设计是要恰到好处的,是要保持一个“度”的。

6、你认为作品风格的统一化和多元化哪个更有利于创作?评价一下你自己的作品风格吧。

      这个属于因人而异的范畴,我觉得见仁见智吧。

我个人的美术观是海纳百川,不拘一格,当然,以后或许在某些特定时期会青睐于某一特点,但目前我还是以我所喜欢并所能够的创作风格去创作。这样我会感觉很自由,真正去体会绘画的快乐,并帮助更多的朋友。

我提倡要包容每一样艺术形式,去发掘其中的长处,虽可以不去学或者不想学,但不用抱着排斥某一样风格的心态。当然,变化作画习性要看阶段的,刚学习的时候就变来变去,到头来没一样学成,也不好。

我的作品有传统绘画的也有CG的,比如我画国画,有写意的也有工笔的,CG的就如大家所见,科幻、美幻、Q版、暗黑、中国风等等我都不会排斥,画面笔风都在做突破自己的尝试,只要画的高兴,我不会去谈风格,再说我认为风格是画手长期积累下来的作画习性,不应该反过来限制创作。

于是,答案就出来了,关于作品风格是统一化好呢还是多元化好呢?看个人,也看阶段,各有优劣。

7、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除了基础功底之外还有哪些因素比较重要?

      美术功底永远是基石,走捷径的方式总会较早遇到瓶颈或中途露马脚,这点非常肯定。然后,对于创作来说,有三大阶段该注意的:

1、眼睛记忆能力。

过目不忘型地把观摩过的视觉图像映入脑海,使之成为视觉积累,也成为资源库。不然面对一张白纸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2、想象能力。

不要固步于司空见惯的形象,要敢于分析、解构、再创造。在熟知已有知识面的前提下,敢于否定现状并重新构建形象。对外领域元素的互溶和结合要做到耳目一新。

2、找茬能力。

很多作品精度不高、完成度不高,是因为眼睛太容易放过不足之处,在画面精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发现不足。有时对作品的苛刻正是提升画技的源动力。

8、什么时候开始着手CG培训工作的?你认为一个CG艺术家从事CG培训事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06年开始了各种途径的交流学习活动,包括网络、沙龙、工作室,09年筹备并正式开始了CG教育工作。我对我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定义在培训技能,我是在做一份教育事业。

      要胜任教育工作,在具备美术功底、行业技能、表达能力和各类学生应对能力之外,有着一个看不见的“龙头条件”——育人的心。

      我是教师家庭出身,对教育这份事业有着很深的理解,我对我的团队制定了一段“导师格言”:

      “教育是神圣的职责,一丝言谈举止,一份理论讲解,都将对这些刚入门槛的学习者们产生深远影响。出于对教学的宗旨和对学员的负责,我们有责任把一线工作的宝贵经验授予学生,更应让学生树立“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学习观。基础是否抓牢,根基是否打稳,都将决定每个美术工作者能否走得更高更远。我们须付出有别于工作线的耐心及专业态度,做好学生入行的第一个标榜。——X.tiger”。

      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9、有些人喜欢工作即是工作,创作即是创作,你对此怎么看?你平时又是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的确,大部分工作的自主性没有创作大,这是行业性质所决定的,毕竟我们在做设计产品,是有受众群体的,而不是主观艺术品,加之目前国内CG绘画行业的严重抄袭化,让很多工作大失其色。

不过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寓乐于工作,并产生很多非常优秀的工作作品出来。

我认为,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前提下,把工作作品当个人创作是完全可行的,关键在于心态,如果满脑子只是供求关系,那么工作的确无趣,只是任务式的生产流程。若能力足够,省去很多返工修改带来的消极,那么把每张图都视为创作,做出来的质量是完全不同的,也为接下来的工作带来信心,促进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事物总不可能一直都很理想化,面对不感冒不在行的工作内容在所难免,那么还是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去做好,赢得一份肯定,也是不错的选择。个人创作可以留在业余进行,权衡好两者的比重,就不会产生某些“当兴趣变成工作就不再是兴趣”的心态。

我即是这样处理的。

10、你觉得目前的CG培训行业还存在有哪些不足?

      目前来说,国内还是存在很多优秀的CG培训的,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业内朋友的一些个人培训,我觉得都做得很好。

      论不足,我只能说一己之力还没有纵观行业的视野,能够做的是审视自身还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就目前来看,我还要继续在明确CG绘画人群的目标上下功夫。

      很多学生找培训,首先是问学习难不难,行业火不火,赚钱不赚钱。

我很恼火,在这一点上我总是很明确的告诉学生:“美术不是发财致富的最佳途径,要赚钱,那么去经商。要画画,是来寻求人生兴趣所在的,是来寻找自我突破的,是来实现追求的。潜心做好绘画事业,让自身技艺超群,那么其他一切经济机遇都会随之而来的。另外,误以为学艺是一门简单手艺活,选择之是由于想逃避社会其他行业的困难的话,那么这是在亵渎行业,是在侮辱艺术,行业不欢迎你!”

      确实,我国的美术高考制度让很多拿文凭走捷径的人来到了十字路口,处境尴尬。浮躁的商业社会风气又让很多人垂涎捷径,但这一恶性循环又让很多先天不足营养不良的美术人沦为加工流线的操机员,毫无艺术人独立人格的理想可言,实为悲哀。

      这个现象还真不是一个两个和一天两天的事情,是整个社会在经济意识冲击下的风气,改变之没那么容易,但却可以由我们这么些站在风口浪尖的人做起——培养兴趣,引导事业观念,确立人生目标。

11、你觉得现在的CG学生和新手们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学习?给他们提点建议吧。

 1、基础训练。

最传统的素面、色彩、速写最好有经历一遍,可多可少,但不要缺。这些基本是每一个行业好手都经历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培养兴趣。

部分入行的新人本身不是对行业有兴趣,只是选择了一个和画画相关并且收入不错的职位。为了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耐心,培养兴趣是很必要的。卡通、游戏、影视、漫画,多关注并尝试去专研它。

3、培养审美。

作为美术工作者,要纵观各类美术形式,海纳百川地吸收各家之长,提升审美高度是王道,软件技法作为实现手法,而不能本末倒置让技法的拼凑视为美术创作。好的或不太好绘画作品有千千万万,多带着寻求学习的心态去看画,少点批评家式的评论及不屑,会让你走上美术修养的正轨,因为,艺术本无绝对。

4、临摹环节。

很多新人有“伪原创”思想,很不好也很危险。总认为照着别人作品就不叫原创,总想着一开始就要对着一张白纸画出惊世的原创CG大作,结果出来不伦不类的东西。学习是需要承传的,所谓“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先把前人的优秀吸收消化,再做创新不会迟。每个画得好的人或多或少都经历临摹阶段,画画是“欲速则不达”的门道,该经历的还是去经历一下,会在过程中悟出很多知识点的。

5、表现形式的取舍。

大部分初学的人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开始时就打算把自己往某种所谓的“风格”去定位,从而一切以此形式为标准。当然,让某些形式成为入手和巩固是好的,但要知道,绘画形式、商业要求之多,绝不是一个定死的规格或一两个技法、笔刷可以满足的,任何培训学艺或者师从某高手只是你成长过程的一小段,成果可作为进步过程的里程碑。但切不可蒙蔽个人对审美的横观取向。

6、思维拓展训练。

画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思维枯竭的现象,感觉脑中空无一物画不出来东西。这是思维封顶阶段,需要拓展一下思路,运用一些惯有的设计法则加上大胆的概念设计训练,能够打开思维僵局,相信尝试过的人总会萌生“哦!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感觉。

7、主动学习能力。

部分学习者很喜欢用“闭关修炼”自居,不排除部分有天赋的人可以,但多数人会把自己越闷越失去画画的感觉。绘画设计有时需要沟通、探讨和请教,设计师需要活跃的思维和氛围,过程中要慢慢把固步自封的习性去除,现在网络、培训班、讲座等很多方便的途径可让大家很好很有效地找到同好画友和请教对象,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让自己主动寻求进步之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