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个小小的完美主义者,在许多细节上会较真儿。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对任何事情都高标准严要求,这固然是个优点,但在细节上过于纠缠,就未必是件好事了。
我欣赏那种“沧海一声笑”的豁达,佩服那些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但是,老天偏偏没有给我一个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退货”是决然不可能的!都说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哪有“换”的道理?给你什么样的,你都得接受。
作为父母,第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
大人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小小的孩子什么也不懂,所以会“哄”他们、“逗”他们,甚至“骗”他们,并常常以此为乐。有谁没有玩过这样的游戏——故意让一个小婴儿的妈妈走开,然后对他说:“你妈走了,不要你了,跟我走吧!”然后看着那个小人儿的表情哈哈大笑。
真的有那么好笑吗?当我们做这个游戏的时候难道一点儿不觉得残忍吗?如果把3岁前的记忆还给我们,你就知道,那个小人儿在那一刻经历着怎样的疑惑、恐惧。那颗小小的赤子之心完全无法理解大人的这种玩笑,他只知道,最亲爱最重要的妈妈不见了,这无异于世界末日。
了解,需要站在尊重的基础上。
接纳,则更有难度。我们见惯了那些苦恼于“怎么让孩子大方点”之类的父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不能强求一个天性内向的孩子有什么说什么,并且将他归类为消极的人。内向与消极之间不能划等号,内向的人往往更有韧性,更能坚持,这些都是积极的品质。也不必强求孩子总是保持愉快,愉快与乐观之间同样不能划等号。谁都有遇到困难或不良情绪的时候,只要对需求能否满足有正常的反应就可以。3岁的孩子非要用水果刀自己削苹果,这个不合理的需求被拒绝,他一定会生气、哭泣,但一会儿就好,这就是正常的、适度的反应。
在了解和接纳之后,才谈得上爱。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说过:“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亦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多高,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便他们行为不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