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离能不焦虑吗?

(2012-09-10 14:12:37)
标签:

育儿

聪明宝宝

幼儿园

理智与情感

父母的爱

分类: 育儿感悟

《聪明宝宝》杂志2012年9月卷首语

   

    去年一位幼教专家的宝贝女儿上幼儿园,入园之初,她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而每次我都能说出她想要说的下半句话。

    她说:“我看见园长就想请求,能让我留下来帮忙吗?”

    “帮着打扫卫生就行!”我接。

    “每天接她的时候,她看见我笑得那个灿烂呀!”

    “你就开始鼻子发酸。”

    “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特别残忍,这么小就送她上幼儿园。”

    “理智上知道必须上幼儿园,情感上却满是歉疚。”

    “你怎么总能说出我的心里话?”

    “因为你的这些感受跟我当初一模一样。”

    难道不是吗?儿子刚上幼儿园的那段时间,我没事就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转得同事人人头晕;诉说着早上送儿子的情景,眼泪就开始打转;离接儿子的时间还差两个钟头,心里已经像长了草;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儿子的事……

    同事们打趣我:“出去千万别说你是做幼教的,太丢人!”

    做幼教的妈妈就必须时刻保持专业理性吗?看着那个从小到大没离开过我的小人儿经受着所谓的“分离焦虑”,我要是一点儿都不“焦虑”,就不是他亲妈!

    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第一个重大事件。他将离开24小时温暖的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生活。这种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孩子需要慢慢适应、接受。以往,我们总是把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到处都有解析“分离焦虑”的文章,却往往忽略了父母的心理。

    “分离”这个词一定是双向的,是孩子与父母的分离。把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心肝宝贝交到几个陌生的老师手里,从此不再管他白天都吃什么、玩什么,怎么吃、怎么玩,他会为什么事哭,他怎样与其他孩子相处……当孩子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时,太多太多的不可知因素让做父母的心神不宁,“焦虑”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父母更忽略了,“焦虑”是可以传染的。我们会不自觉地一接到孩子就问:“你今天哭了吗?”“吃饱了吗?”“老师对你好吗?”每个提问里都包含着一丝焦虑,充分地向孩子传达出不放心、不忍心的情绪。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是最敏感的,他们立刻都能感知到,并且开始内化,这样的结果,就是加剧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在经历了一天幼儿园的生活之后,他们其实最想知道的是,父母的爱还跟从前一样吗?如果父母总是问幼儿园的事,那颗小小的、脆弱的心就可能会想到:如果幼儿园里什么都好,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会一直让我在那里?不来接我了?

    记得当初每天接儿子回家的路上,我都会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少问!少问!但我很多时候还是会控制不住,理智与情感始终纠结,直至他适应了幼儿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