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参加央视《宝贝一家亲》节目的录制,主题是讲怎样把握好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其实这已经不是个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但在录制现场我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的父母不明白。
现场看了一小段录像,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爱往高高的垃圾桶里扔鞋子。几位父母开始议论,总的来说,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这样做主要还是搞不清垃圾桶的功用,应该给他讲清楚,然后可以将环保教育带入,进一步教孩子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我笑了,也有些感动,因为这几位父母都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这是基于他们对孩子那份深深的责任和爱。他们能这样讨论其他孩子的事,对自己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他们确实没有弄明白孩子这种行为的原因。不是什么垃圾桶的问题,而是这个孩子处于动作的敏感期,他正着迷于“投掷”这个动作。给他一个球,一个玩具篮球架,他就不会再往垃圾桶里扔鞋子了。
你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很多问题可能都是因为对彼此不了解而产生的。但话又说回来,小孩子的心思,父母哪能那么容易就“猜”出来呢?
近期,因为做“专家妈妈”的系列采访,采访了我大学同学高寿岩,她也提到了同样的话题,开个车还得考驾照,可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没有任何培训任何专业指导就“上岗”的!即使我们这些受过专业教育的,哪个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常会有专家笑称把自己孩子当“实验品”。
可换个角度思考,我又觉得,这也正是做父母的乐趣所在——面对一个未知的孩子,通过观察、学习、摸索,一点点解开这个小人儿身上的各种“谜”,这样,你才能了解他,找到与他和谐相处的途径。有时,你不得不仔细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想法、做法,才能够理解他。
这就是生命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一个小孩,会带着我们重新活一遍;会让我们不断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
所以,当你面对孩子的顽皮束手无策时,当你筋疲力尽时,当你冲着孩子举起巴掌时,想想这些,也许,你就会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