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地产经济研究 |
热钱流入 供应不足 土地市场火热难掩
文/邓浩志
土地市场热度持续飙升,地王频现,终归要在需求端与供应端处找原因。热钱的流入使房地产业资金日益雄厚,购买力增加导致需求持续释放。一方面,新增信贷额度仍然偏高,融资力度加大,企业资金充裕。4月份新增信贷额度为7929亿元人民币,高于市场预期的7550亿元人民币。其中,个人中长期贷款新增2311亿人民币,环比2013年的2月份和三月份,强劲走势有增无减,房地产交易活跃。而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虽回落至1750亿元,但同比2012年,走势强劲。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纷纷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超发问题仍然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再加上中外利率差距,造成了热钱的大量流入。而在中国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融资渠道欠缺的情况下,加上房地产业高回报率以及不断上涨的房价,房地产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热钱的聚集地,而融资渠道拓宽、资金的大量聚集即成为了企业拿地扩张的巨大后盾。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外汇储备量维持在3.44万亿美元的全球最高位,已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1 / 3,人民币通胀压力加大,也将进一步带动房价、地价上涨。
土地供应不足
需求不断扩大,但显然供应也没能跟上,这又进一步造成了地价的上涨。中国土地供应较少,宅地供应就更加少了,土地供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年的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为15.08万公顷,虽称是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的1.5倍,但参照过去三年每年的供地计划,分别18.47万公顷、21.8万和17.26万公顷,土地供应实则是在下降。土地供应计划减少,然而计划完成率也不高,过去近3年平均每年完成率仅为65%,按此推算,本年度土地供应量仅在9.8万公顷左右,短期内土地供需失衡问题难以逆转。
经济增长乏力
预测本年整年的土地市场依旧会延续火热的态势。主要由于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复苏欠动力的基础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不会受到严控。本年度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为50.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该指数自2012年10月始,一直在50%-51%之间徘徊,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仍欠缺动力,宏观经济环境仍不容乐观。房地产业兴衰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本年度将不会受到打压。而在打压已不可能的基础上,政府唯有增加供应来为市场降温,需求端已不可能有所改善,而供应则尚可能有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