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殿左侧供奉着伽蓝爷、土地公与杨联芳。伽蓝爷,系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佛教寺院守护神的通称。又称作伽蓝十八善神、护伽蓝神、守伽蓝神、寺神。广义泛指所有拥护佛法之诸天善神,狭义指伽蓝守护神,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物业管理主任。
杨联芳系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为官正直清廉,曾出任杭州知府,其故居就在西桥亭附近。杨联芳去世后,乡人以杨有功于民,塑像以祀之,西桥亭也就成了现今唯一供奉杨联芳的庙。
首殿右侧供奉着娘妈。1970年代末,一次大雨过后,濠沟里的水位上涨,从三湘江流下的水倒灌进濠沟,漂浮的垃圾被庙前的古石板桥阻挡,堆积成一大片。清理垃圾的人发现了一尊用麻袋包裹的木雕神像,便告诉了庙里的善信。善信得报后,便把神像打捞上来。由于长期浸泡,神像全身乌黑。清洗后,却不知这尊神像原供奉于何处,也不知这神像是何方神圣。
这尊神像为女性,四肢均有关节,可以活动,是较为少见的“软身”雕像,可能系明清时代所雕刻,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女性的神祇有观音、妈祖、注生娘娘、织女、七仙女、何仙姑、婆姐妈等,在宗教里所占的比例不多,其中一些神祇,民间习惯上都称为“娘妈”。因不知这尊神像为何神,便以掷杯求神示,最后掷杯得到的是专门保佑儿童的婆姐妈,也就是“娘妈”。
四、一进天井
首殿后面为天井,有一长方形铜铸大香炉,两侧为廊道,都开有边门。
五、圆通宝殿
廊道后面为第二殿圆通宝殿。走上一级台阶,殿前二根石方柱,镌刻“南海心香通一瓣,西桥法雨乐均沾”。殿中四根石圆柱,前二根镌刻“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后二根镌刻“诸佛常护念,百福自庄严”。
大殿正中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面相庄严。神龛上方横梁上,悬挂“大慈大悲”匾,左墙嵌有石雕刻的“波若波罗密多心经”,左墙嵌有石雕刻的“大悲咒”。
六、二进天井
圆通宝殿后面又是一天井,墙上书一大“佛”字,天井中又有一长方形铜铸香炉。两侧廊道墙各开一边门,前二根石方柱镌刻“满足诸妙愿,可得极长生,后二根石方柱镌刻“一心求佛智,平等行世间”。
七、地藏王殿
廊道再上一级台阶,就是地藏王殿。殿前二根石龙柱,左横梁中悬挂一口铜钟,右横梁中悬挂一面大鼓。殿中四根圆石柱,前二根镌刻“出生无上菩提树,长养最胜智慧门”,后二根镌刻“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大殿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萨,左侧配祀道明尊者,右侧配祀闵公尊者。
地藏菩萨前的供桌上,供奉着白玉石雕刻的三平寺广济祖师,龛前写有“法大无边龙虎伏,道高有象鬼神惊”。广济祖师系三平寺的开山始祖,也称祖师公。这尊雕像,系当年雕刻三平寺祖师公时所余下的小料雕刻而成,因此也赋于特殊的神圣属性。殿两边供奉着十二生肖,并且按生肖的行为与性格,塑造出或威猛、或和善的形象,令人叫绝。
相传,唐代九华山闵公家产丰盈,为人慈善,是虔诚的佛教徒。有一天,从东崖峰下来一位带着外地口音的和尚,身披袈裟,合掌施礼后,求一件袈裟大小之地为修行之所,闵公应允。
原来这和尚就是地藏菩萨转世的金地藏,念声无量寿佛,脱下袈裟,随手一掷,顿时霞光万道,袈裟遍覆九十九峰。闵公震惊,知是神僧,于是伏地叩拜,奉献了九十九峰,以作为道场。
闵公请神僧进屋,并传子叩拜,被金地藏收留为徒,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皈依佛门,成为金地藏第一个在家弟子。按照佛教“先进山门为长老”的规矩,道明为闵公的师兄。
道明尊者
闵公尊者
十二生肖
八、三进天井
地藏王殿的后面天井,墙上嵌有九龙石雕。沿着两侧的石梯上去的二层楼,就是圆觉殿,也就是一般所称的大雄宝殿。殿前有一半圆形的小平台,殿前廊有二根石龙柱。殿阔三间,三门,大门两侧隔间石柱上镌刻“般若慈源西土近,菩提觉路法轮圆”。
九、圆觉殿
9.1、一层
圆觉殿的下层为斋堂,灶台上供奉着监斋公。相传,监斋公是祖师公的厨师,祖师临终时,厨师十分悲恸,声言欲追随祖师西去。祖师说:“你是俗家人,又是厨师,平素荤腥不禁,岂能随我?”监斋答道:“我自侍奉大师以来,守戒持素,早已皈依佛法。大师若是不信,我可当众自剖,看看我的血是白是红,五脏六腑可有半点荤腥”。言毕自剖,果然流出的是白血。祖师见此,十分感慨,嘱众僧祀之于斋室,一切供品,先由其鉴别为要。这一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有供奉祖师公的寺庙,厨房里会供奉监斋公,让其监察。
9.2、二层
殿里前二根圆石柱镌刻“西桥呗响圆通观自在,南海灯明解脱见如来”,后二根圆石柱镌刻“漳西现毫光经传贝叶,州桥浮宝地水漾莲花”,巧妙地把“漳州西桥”四字镶嵌进联中。
殿里的神龛上,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左侧供奉韦驮菩萨,右侧供奉一大一小两尊伽蓝菩萨。与首殿的伽蓝爷不同的是,这里的伽蓝菩萨是关公。关公是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形象的代表,也是民间信仰中的武财神,佛教寺院的护法神。小尊的关公木雕像,原本是在与西桥亭百米之隔的古武庙里供奉的,也是在“文革”时“破四旧”要销毁的。幸有一信士冒险将其偷出,藏在西桥亭下濠沟里的石缝中,直到“文革”结束后,国家放宽宗教政策,才取出供奉在西桥亭。后来古武庙有派人来交涉,想把关公神像请回原庙,却数次掷杯均无果,这尊宋代关公木雕像,也就成了西桥亭的镇庙之宝。
殿的两侧,供奉着十八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