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见(五):偶遇王铎

(2017-06-02 15:18:27)
标签:

偶遇

王铎

书法作品

故居

文化之旅

分类: 旅游

老同学看了我的游记,留言说,别越写越长。窃以为此言中肯,也想这么办。可是,写着写着就啰嗦了,收不住手了。于是只有感叹,老了,就是这么拖拖拉拉,不干不脆的,就像撒尿,点点滴滴,连绵不断,尿完了总是还有。。。


此为题外话,还是继续“豫”见之旅吧。自驾游的好处就是随性随行,走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就会不断地有surprise 。离开安阳前往洛阳的途中,我们就偶遇了一回,去到王铎故居走了一遭。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豫”见(五):偶遇王铎

出发之前,我们定下的目的地就是上述的四个,郭亮村和挂壁公路,开封,红旗渠和安阳殷墟,这四个地方走过了,本次“豫”见之旅也算结束了。但是,我们意犹未尽,好歹来了一趟河南,何不乘机再在附近转悠转悠?中原大地,到处是文化遗存,到处是风景区,错过了也是可惜。这样一想,我们就将下一站定在了洛阳,安阳距离洛阳也不算远,不到400公里,也就半天的车程。

 

这天上午,我们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流连之后,就直奔了洛阳。洛阳是六朝古都,10年之前我们的藏地之旅曾经在洛阳住过一夜,为了赶路只能匆匆一瞥不及细看。此番到洛阳,除了欣赏举世闻名的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那是必须去的。下午我们赶到洛阳,一看时间还早,夫人建议先去白马寺看看,至少探探路。不料,这一去,我们邂逅了王铎故居。


喜欢书法,也喜欢书法家。书法家中,少年时临的是柳公权,后来觉得颜真卿的楷书力道甚足力透纸背,写字写多了,才发觉书圣王羲之的字越品越有味道,不可多得。还有苏轼的字,文人气很足,不温不火,功力深湛。临着临着,就进到他们的境界中了。不过,从我内心说,我尤其中意米芾和王铎。他们的字怎么看怎么舒服。功底力道,取法意蕴,都属上上之选。论潇洒,如行云流水,论架构,最具美感,论功力,不拘泥呆滞,论变化,幻化万千而无流滑轻佻。

 

我非常喜欢王铎的书法。当然,王铎算是一个有些争议的书法家。一是他的书法艺术风格有所谓的涨墨的特点,有人认为不好看,有些俗。二是王铎作为明末的高官后来又做了清朝高官,被贬之为贰臣。前者是艺术范畴的事情,各有所好,见仁见智。别人怎么贬我不管,反正我没有觉得这不好,涨墨法在我看来,倒是一种特色,有范儿,而且力道十足。后者涉及人品和官德。这种改朝换代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有文天祥这样宁死不屈的,也有识时务随大溜的,文天祥这样的自是可钦可佩,但王铎这样的,也未必就是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尤其是王铎这样的在书法艺术上有杰出贡献和地位的人。过多地用一般政治家的要求去苛责他,也没有必要,尤其是以政治上的污点去否定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就显得更加不公平了。

 

我知道王铎是河南孟津人,因为王铎的落款很多自署孟津王铎。但是,孟津在哪里我还真不知道,也没有刻意地想去找。在去白马寺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路旁棕色的路牌赫然写着“王铎故居 9KM”的字样。这让我喜出望外,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我立刻决定改道,夫人虽然不像我那么喜欢书法,但看到我那么兴致勃勃,也无二话,欣然支持。我们重新设定了导航,将目的地指向王铎故居。


不过,虽然路边指示牌上说王铎故居只在前方9公路,但当我们按照导航的指引前往时,却发现此去王铎家,一波三折。因为桥梁施工封道,原路不通了。百度导航指的路就这一条,瞎闯估计很可能南辕北辙。我们只好回归到最原始的问路方式。一开始我想,要问王铎这样的书法家,大概得找那些看上去有文化的路人,不然要碰壁。因为揣着这样的想法,所以一开始我径直走向一个教师模样的人,但是,这人却一脸的蒙圈儿,倒是旁边一位衣着有些邋遢随便看上去不那么有文化的人很准确地告诉我,王铎故居在什么地方,前面怎么绕路抄近道。我有些尴尬,看来以貌取人是不对的。按照这人的指点,在绕过一段正在翻修的施工路段,钻了下穿铁路狭窄得只能将将开过一个车身的乡道之后,终于到了王铎故里。


一看到王铎故里的牌楼,顿时竟有些小激动。


王铎故里由2646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20亩的后花园两部分组成。故居整体为明清建筑,深进8层。它以“神笔王铎”、“独尊羲献”、“五十自化”、“大哉斯道”作为轴线,以楷书、隶书、行书、草书诗画分设展室,以手迹、石刻、木刻、拓片的形式,全面展现王铎书法艺术的风貌。

 

我逐一参观。看来这个故居有点偏,来的人不多,我们进去的时候,门口工作人员都不在岗。这一类的故居都有一个特点,鲜有书画家的真迹实物,一般都是仿摹复制品,书法则更多是以碑刻方式展现,既方便复制,又便于保存保管,不怕失窃。我们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这里是不是还有王铎的真迹善本,他们说没有。这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据雅昌艺术网显示,王铎作品的市场均价已从2000年的7562元每平尺,涨到2016年秋的61477 每平尺。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作品,要是放在这样的故居里,谁都不放心的。

 

看不到王铎书法的真迹,看看碑刻的拓片也是好的,在故居,花了一百元,我买下了《王铎书四言贺寿诗轴》碑刻的拓片。这是这次“豫”见之旅我买下的第三件纪念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