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2017-06-04 23:15:57)
标签:

卢舍那大佛

洛阳

龙门石窟

毁灭

旅游

分类: 旅游


邂逅书法家王铎,对我来说是件愉快的事情,对整个旅途,是个插曲。当晚,我们就住在洛阳,古都的夜晚,惬意而安详。按照出租车司机的指点,我们去了丽景门以及附近的古街。据说丽景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是古城的西大门。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夜晚灯光的照映之下,显出富丽堂皇的奢华气派。穿过丽景门,漫步在人头攒动的古老街巷,斑斓的霓虹,摇曳的幌子,喧嚣的吆喝,嘈杂的人声,仿佛古都勾栏瓦肆芸芸众生的市井气息飘过千年岁月,悠悠而来,十分轻松。白日里舟车劳顿,登山穿行的疲劳也好像一扫而空。


翌日的行程,我们也作了调整。先去的龙门石窟,再去的白马寺。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们仰慕已久,早就有打算去而一直未能成行的地方。光是那座举世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就足够的吸引力,让我们放心不下。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它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隋、唐、宋代历经400余年连续大规模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就是那尊卢舍那大佛高达17.14米,而最小的仅有2厘米。其雕刻之精妙传神令人叫绝。另外,龙门石窟有各种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的最精华当然是卢舍那大佛。这座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当年的建造师一反开凿洞窟再造像的方式,而是直接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正是由于这一天才的创举,才建成了一个与山体浑然一体的巨型露天窟龛。


步上台阶,站在大佛跟前,仰而望之,一种庄严神圣之感顿然袭来,令人肃然起了敬。


梵语“卢舍那”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据说,卢舍那佛是如来佛的报身佛。当然,在龙门石窟,人们更愿意相信这座卢舍那大佛是中国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报身佛。据卢舍那佛座北侧《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碑》记载,奉先寺始造于咸亨三年(672年)4月,是唐高宗发愿为他的父亲太宗李世民建造的,唐高宗的昭仪武则天施以两万贯脂粉钱赞助。所以,这座高高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则天皇后的形象与仪表及容姿,大佛的头部就是武则天二十五岁时容貌的再现,大有母仪天下的威严与风度。这样的说法不但有根有据,还非常符合坊间寻常百姓的心绪,久而久之,当地百姓就直接把卢舍那大佛叫成了武则天佛。一切,都是那么合情合理。


当然,作为普通的游客,我们尊敬人们的宗教信仰,同时,我们更为大佛的艺术雕刻水平折服。将一堆石头,将一座山雕刻成佛像,这倾注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也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匠人的审美水准和雕刻技艺,建造技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将自己的心灵安放好,这是龙门石窟包括伟大的精美的卢舍那大佛最大的效用。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豫”见(六):卢舍那大佛、白马寺


只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这样美好的心灵和祈愿,相反,很多强盗贼人作了破坏的事情。游览龙门石窟,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很多的只有佛身,没有佛头,有点甚至只留下凿挖的痕迹,整个佛像都不见了,除了自然的风化损害之外,相信绝大多数精美佛头都是被凿下盗走的。精美的,大小合适的,能够凿得下来的,几乎都没有留下。我甚至想,那个卢舍那大佛,要不是实在太高太大,要不是依山而凿,说不定,那个武则天也成了断头的了。每当看到那些残缺的佛像,我们很心疼。每当听到导游们说,那些被盗被抢的佛头现在在英国、在法国、在美国的什么什么博物馆,我们出离愤怒。这些亵渎神佛的污人,这些破坏艺术的贼人,这些唯利是图的浑人,真该受到诅咒,真该下地狱的。


就为这一点,我们到离开龙门石窟的那一刻,心情一直都有些抑郁。


我又想,这种人为的破坏一定与乱世有关,与弱国有关。在战乱时期,战败者逃命要经,是无暇顾及这样的文物的,只要入侵者想要一定就被被盗走,盗不走的一把火烧了或者砸烂了。这是一个无力保护自己的民族的灾难。还有一种时期,是道德沦丧是非颠倒的时代,比如历史上的灭绝宗教、灭绝文化时期和近代的文革时期,对像龙门石窟这样艺术瑰宝来说,都是在劫难逃。


不说了,糟心的事情少说一点也罢。


白马寺也没有更多要说的。夫人很虔诚,焚香顶礼,我在一旁主要是记录影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