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数比赛回赠人民币的尴尬了谁?

(2012-02-21 08:50:07)
标签:

中国

文明礼仪

文明意识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杂谈

分类: 观察

奥数比赛回赠人民币的尴尬了谁?

 

日前,在英国坎特伯雷举行的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获得全部16金中的10金,可谓斩获颇丰。不过在随后的中外学生互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水杯、笔,中国孩子却没有准备,只好临时拿出人民币送给外国小朋友。此事传回国内之后,引起来不大不小的议论,从中我们也的确可以窥测到一些东西,现在拿来说说。

 

事情过去好多天了,按说都有些淡忘了。而且就事情本身而言的确也不大,既不会引发什么外交的国际纠纷,也不见得谁有什么大罪过。但是要说这事情纯属偶然,不值得一提,或者反过来说,此事反映了中国小朋友急中生智,很好地把过错给弥补了,那倒也不是。在我看来,这样的事情看似偶然,实则有一定的必然性,小朋友拿出钱来做为回礼看似无足轻重无甚大碍,实则极为不妥,有违礼数。事情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实则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都有责任。事情看起来是礼尚往来应酬方面的瑕疵,实则是文明教育公民素质存在的缺陷。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就是现在我们常常在慨叹,如今的孩子都变得很固执,很自我,表现在越来越不肯开口叫人。中国人讲究个礼数,家长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比如见到大人长辈嘴巴要甜,要尊敬地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我们感到有些难堪的是,每到这个时候,往往小孩子不能叫人的多,妈妈说“孩子,叫叔叔,快叫啊!”可是孩子就是不听话,怎么说也不肯开口,于是大人只好尴尬地拍打孩子,自嘲地说“这孩子,从小不肯叫人”。

 

以前,至少我们小时候遇上这种事情,不肯叫人的孩子回去后是会受到大人的批评的,重则还可能吃到一顿棍棒。而如今,这样的事情越来越普遍,孩子不叫也就不叫了,大人也无可奈何,回去也不再进行什么文明礼仪的教育了。以前会因为打骂孩子是因为大人怕因此落下家教不严的罪名,大家都把这事情看得很重,而现在不再那么严苛了,大家不再认为这样的事情还是那么重要,文明礼仪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了,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可以认为国民素质在下降,文明礼貌的风尚在丧失。环顾四周,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孔融让梨的故事真的成了一个传说,路上见了老奶奶上前搀扶一下,规规矩矩地排队不加塞,遇见师长要主动问候行礼,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壳等等等等,都成了人们怀念留恋的事情做不到,不这样做是常态,做了倒是引人侧目。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的小朋友走出了国门,参加国际交流会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礼物,措手不及。可以说,这种尴尬不是来自孩子,不是哪一次交流活动出现了问题,这是全社会的问题,它折射出全民文明意识的滑坡,礼仪之邦的光辉正在逐渐地黯淡下去。每当我们想起这一点,心里总是有些沉甸甸的,更为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发展趋势什么时候会得到遏制,真的到了哪一天文明丧失殆尽全体回到了蛮荒愚昧的时代,我们何以自立,何以生存。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并且上升到民族的文明意识是小题大做,有点举轻若重了。再说小孩子已经拿出人民币回赠人家,已经算是灵机一动应付过去,我们也不必苛责什么了。如果单单从事件本身来说,或许这么说是对的,不就是个小小的礼物,至于那么上纲上线吗?但是作为家长,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关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所有公民来说,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明白凡是总有个因果传递的,小孩子没有准备礼物,这是结果,造成这样的尴尬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人们文明意识的淡漠,礼仪观念的缺失,而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疏忽。试想,家长也好,教师也好,活动组织者也好,平时注重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之间都能够做到文明礼貌,礼尚往来,都有那种“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样的自觉意识,那么,出门去就不会两手空空,总会准备些必要的小礼物,以备不时之需。何况孩子们出国比赛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各方面都是精心做了准备的,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所有的环节都想到了,唯独把文明礼仪给忘记了。

 

至于说到回赠人民币,我倒是觉得不必太过苛责,孩子们情急之下拿出随身携带的人民币作为回礼,虽然不是上佳之选,怎么着也算说得过去。我们出门旅游,买点当地的货币作为纪念品也是有的,算是拿得出手的物件了。虽然有点铜臭味儿,有点尴尬,总是聊胜于无。要是这个都没有,空空如也,那是更加可悲了。

 

遏制住文明素质下滑的势头,重建道德和文明的体系,这件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是不言而喻的,希望就在当下,我们任何人都不说这样的事情是小事,无所谓的,不要说还没有到紧急紧迫的那一步,我们且可以宽慰逍遥一点,别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兮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