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私媒体如何才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在全媒体时代,私媒体的发展有其内在的特殊的规律,我们研究它的发展规律,目的是更好地运用它,更加积极地发挥它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1、
认识、研究私媒体。
在当下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漠视私媒体的存在,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放任自流。或者视其为洪水猛兽,特别是因为无知而吃了微博等私媒体的苦头之后,噤若寒蝉,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些思想和行为都是有害的。说到底,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私媒体是依托高科技信息传播平台的一种新型人际交流工具。它的传播方式是点对面(个体对群体)的,它的重要特征是可以把信息的采集、传播和接收高度融合,它的关键是经过网络的无限放大之后,传播速度惊人,传播效果很难控制。
2、
掌握、控制私媒体。
私媒体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大踏步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前几年的博客,这几年的微博,让我们见识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除了上面提到的我国4亿多网民的人数,我们还可以举出几个数字,是关于最热门的微博的: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国内的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增长到2011年6月底的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我们都在用微博,而且乐此不疲,虽然很多人闹了笑话,也吃了苦头,但是要用的照样用,喜欢的人依旧喜欢。问题是我们会用微博吗?我们有义务负责任地使用微博并且维护微博正当的社会道义吗?面对有人想利用微博做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抵制甚或反制吗?
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一种基于先进科技平台的交流工具,既要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把它的消极因素,包括可能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限度,虽然博客微博等私媒体目前还在快速地成长中,还有许多值得观察的东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它们作出一些基本判断,对使用者提出一些忠告。
①
信奉古老的训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摒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盲目,做出自己理智的,客观的判断和行动。类似微博这样的私媒体,它的生存和发挥效用是依靠网友们的相互信任作为前提,以相互转发作为基本手段的,我们当然要信任网友,但是一概的信任,毫无戒备又是盲目的,因为对受众来说,网络上的任何信息都不是亲身经历的,都属于“耳听”,尽管可能发布信息的人信誓旦旦地保证他说的都是他亲眼所见,但是,我们依然要用怀疑的眼光,用理智的闸门对其进行必要的过滤和筛选,所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们宁可记住相信这样的话:微博上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包裹着一个巨大的陷阱和诱惑,所以,除非你自己切切实实看到正在发生发展的事实,否则,你最好别发这样的信息。别忘记了“三人成虎”的故事,那是个悲剧。
②
要记住这样的事情:有人利用微博这样的工具在在开玩笑,千万不要信以为真。这些人可能不没有特别的恶意,可能并没有想要通过玩笑戏弄谁,更不是想伤害谁,他们只是在不适当的时间,不适当的地方,用不适当的方式开了一个玩笑,或许是他们天性顽劣,也或许他们自以为这是幽默乃至聪明,还有可能是把在愚人节做的事情放到了平时,这当然不是一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严谨认真的人说应该做的,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苛责,正确的方式我们在冷静辨析的同时,付之一笑。
③
凡事问个为什么,不轻信这是做人的秘诀,在使用私媒体时,这个法则同样适用。如果你对某个事情有疑问,不能确认,那么最好多长个心眼儿,多问个为什么。一探究竟先查证总是没有错,做这项工作需要点时间和精力,但却是值得的,因为你必须清楚如果你不这样做,后果可能很严重。
④
当你发现一些错误时,你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并立即付诸行动:用你知道的真实情况纠正错误,以防止谬误继续流传蔓延。这是你可以做到的。而且你要明白,事实上你这样不但不是特别的难,而且也在拯救自己。同样,不论是你首先披露什么信息展现什么真相,你都力争把事实说清楚,不要偷懒或者尝试用什么模棱两可的话。这时候你可能会遇上的事情就是你自己可能会极力想夸大事实,人人都有这样的欲念希望把自己看得事情说得严重点,神乎其神一点,这时候你必须坚决地抑制这样的念头。专家告诉我们,有时候,如果能够拍张照片并且把照片和文字放在一起,情况会好很多,你的私媒体的真实性可信度会大大增加,不是说有图有真相吗?
⑤
当你迷茫彷徨的时候,你可以看看那些你信任的人怎么说怎么做。这方面,某些公权部门的微博可以用来作为参考,当然不是说这些政务公开、微博问政就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丝毫不带偏见,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作为一种参照物。另外,一些著名媒体的主持人记者、负责任的社会名流和文化名人的博客和微博,都可以作为获取资讯和观点的来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