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察 |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有好事的记者拿了茶叶水冒充尿液送去杭州市内大大小小的几家医院检验,结果竟然被检测出茶叶水“发炎”:2家民营医院和2家省级医院茶叶水中没有被检出白细胞,另外6家医院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出了白细胞和红细胞,其中2家医院的化验单上显示,用显微镜也能看到白细胞,5家医院给记者配了消炎药,总计药费1300元左右。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不过更可笑的居然还有人为之鸣冤叫屈:“新语丝”刊发的Linchuang的文章《“把茶水当做尿液标本”说明了什么?》里不但义愤填膺地将暗访披露此事的记者称为“妓者”,而且以一个医务人员的身份对此事质疑:“一般这类自动生化仪对胆红素、尿胆原、尿糖等的检测原理是通过加入试剂后比较吸光度、荧光等来定量的,其特异性并不强,是在设定检测标本类型前提下进行的,药物等许多化学成分都可能影响结果。茶叶叶含许多种有机物,完全可能出现阳性结果。对细胞的检测则是通过对一定范围大小和透光度颗粒的计数来完成,可能受到气泡或其他颗粒的影响;因此确实应该通过人工镜检来矫正,但即使人工镜检,有时候也会有少数情况把非细胞的颗粒看成细胞。”
同时,这个Linchuang还说“所有检测都是在假定这是尿液的前提下进行的,检验人员要学的东西很多,但不包括鉴别尿液和茶叶。因为尽管医务人员已经见惯缺德事,但这么有想象力的缺德事恐怕只有极品妓者才能做得出,不在检验人员经验之内。”
我也不是专业人员,专业问题多说也没有用,但是好在记者专门采访了专家:浙江省著名的茶生化专家、国家农业部茶叶研究所前所长程启坤教授。他说:“到目前为止,没有文献报道茶叶中有胆红素和白细胞这样的成分,这个东西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里面,白细胞在动物的血液里存在。”据程教授介绍,现在已经知道茶叶当中化学成份有五六百种,其中96%左右都是有机化合物,茶水里没有红细胞也没有白细胞。另外,杭州邵逸夫医院检验科的主管化验师金主管告诉记者,茶叶水可能对仪器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显微镜下是永远也看不到白细胞,也看不到红细胞的。”如果我们认定这两位专家的话可以信任的话,那么至少说明了茶叶水是不可能“发炎”的。而事实上这些医院检验出有“发炎”,那就必须断定是医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当然,我们还可以假定是记者作了手脚掺杂了什么不该掺杂的东西,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推断没有任何证据。
按照常人的推理,将不是发炎的病人检测为发炎,唯一的理由就是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在当前现状来说,这样的理论会得到许多人的赞成,而且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被披露。我们不想说这样有悖择业道德的事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我们也同意这样的错误也完全有可能是技术上有欠缺的说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事情影响非常恶劣,对普通人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不光是经济上的无畏损失,也可能贻误诊疗,造成生命的损害。一些人不是抓住这样的契机去寻找发现自己工作者的漏洞,改正错误,而是百般狡辩,无端指责,就像Linchuang一样,不是想为什么会有这样荒唐的误检,不去想怎么保证今后杜绝出现这样的漏洞,而是指责什么将茶叶水冒充尿液,我想,你连茶叶水都能够当成尿液而且还检错了,那么,我怎么能够相信你在检验真的尿液时不会出错呢?就像你要想一个连小学算术题都不能做的学生去计算航天飞机的线路,那不是很荒唐吗?
Linchuang还说:网上的群情激奋,非常不幸地说明妓者这种缺德、浅薄、无知的炒作方法又一次成功地吸引了眼球,达到了哗众取宠的目的。这话说得很不近情理,试问,是不是记者发现了这样的事情保持沉默或者悄悄地向那几个医院通风报信,让他们以后做的更巧妙一点,更隐蔽一点才算是尽到了义务?我们的患者以后遇上这样的荒唐事也应该隐忍下来,打掉了门牙往肚子里咽,最好还要装出笑脸?我想,从上述这些言论我们大约不难发现为什么这几年来医院暴露出来的问题那么多,那么积重难返的原因。
当然,这起事件中记者的行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如何保证检测的科学性,因为这毕竟是非常严谨的科学试验,在茶叶水,容器,送检途中保证样品的纯洁,做好公证等等环节记者似乎都可以做得更严谨一些。而且,这个新闻中好像没有被暗访医院和检测人员的采访,这是一个明显的漏洞。
医药关乎百姓民生,千万不能马虎,如今这方面积弊很多,必须下猛药才能矫治。这则新闻引发的争议惊醒我们,这种事情做起来很难很难,但是,非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