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韩寒的病句想到的

(2007-01-09 17:06:16)
分类: 悦读

由韩寒的病句想到的

 

看着韩寒又成为问题的焦点,我这个当了七年中学语文老师的人,已经忍了很久,再也忍不住了,也来鼓噪几句。

 

说已经忍了很久,大约是两个方面,一个原因是我虽然当了七年的中学语文老师,但是当不好,后来还当了逃兵,离开了三尺讲台。如今要是还指指点点,非常的不合适,显得特别没有素质。另一个原因是关于儿子的。儿子正读高中,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迷上了韩寒,买了很多韩寒的书,韩寒950万的收入中,也有他缴的那一份,不知不觉,在儿子的文章里,多少有了些韩氏风格和文笔,天马行空,突发奇想,无拘无束,诡异嚣张。经常把我这个曾经的语文老师读得云里雾里。我也看过一些韩文,我得承认他的才气和豪气,儿子读了他的书后,文才大进,文笔老辣,思辨精到,开合大张,纵贯酣畅。但是,看着这样的文章,理智又分明告诉我,这些文章少了些什么,这么乖张就像是烈火干柴,很容易走火,这么紧绷就像是一根被过于拉紧的弓弦,什么时候断了不知道啊。我把这样的文章和老前辈的经典著作放在一起比较,青春锐志固然昂扬,但是火气太盛,闻着有时多少有些焦糊味。可要是就此批评韩寒带坏了当今的中学生们,我也觉得不公平。且不说韩寒的文章里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精神,他的成功也应该有很多值得记取的经验,即便真的是韩寒将中学生带进了沟里,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起码应该反思,我们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语文教育怎么那么不经摔打,几年内就被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帅哥打败了,而且输得落花流水呢?

 

今天我终于忍不住了,是在看了那个中学的语文试题之后。关于试题本身,我不想多讲,因为即便是前辈大师的经典范文,也可以找出很多的语病,可以说一句大话,没有没有语病的文章,就好像这世界不会没有风一样。关键是这样的语病会不会影响读者对文辞意义的理解,只要上下文能够贯通,读者能够读懂,那就不算有语病。

 

我当了七年的语文老师,如果我继续当下去,也许今天我不会这样来看待韩寒。因为我在当语文老师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我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从来也没有思考过语文课应该承担什么任务。现在不在讲台,不当教书匠了,心里没有了恐怕误人子弟的担忧,就有了时间思考语文老师应该教什么的时间。就像举重运动员不能举起自己来一样,作为语文老师中的一员,身在此山中,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那也是很自然的。

 

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教些什么呢?

 

我觉得,语文老师首先要教孩子识字认辞。这很简单,又不简单。说简单,因为汉字数量有限,常用的也就三、五千,怎么记也记住了。有人即使是背字典也能背下来。说不简单,因为汉语词语也在发展,比如说网络语言,和传统的语言大不相同,有些简直是离经叛道,所以我的一个在高中教了20多年的同学很感慨地说,教了一辈子语文,老了,临退休,却发现自己读不了书,语言变得越来越陌生了。我和这位同学说,大可不必感慨万端,语言本来就是发展的。几千年前的古人就一定不懂现在的文字,要是在今天,即便是孔圣人也会同文盲一样。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认真做好识字认辞的工作。不过,这个教学只应该是教给一个方法,一些思路,事实上,识字认辞也是一件更新换代频率很高的活动,任何学生都不可能将所有的词语都学会之后才毕业。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有工具意识,就是我应该教授给学生的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很简单,就像一把锄头。

 

哦,对了,说到识字教学,本来老师还应该教一点书法的。汉字的书法艺术乃世界瑰宝,独步天下,内中天地很大。学生学点书法,不惟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法子,所以学好书法实在是终身受用的。不过,以现在的语文老师来说,能习此道者寥寥无几,老师自己写的汉字还是鬼画符一样,要教学生练好字,这也的确有些强人所难。好在现在电脑普及,流行无纸化办公,你说,连纸都不用,还要书法干吗呢?

 

其次,是教给学生说话和写文章的本领。这个本领分成为两部分:一是把要说要写的事情表达清楚,清楚地标准就是对方能够理解。就这么简单。二是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得动听一点,把文章些得漂亮一点。动听漂亮的标准有些复杂,因为各人喜好不一样,很可能你说好,别人未必说好。比如文辞,有人说华丽好,有人说简洁好,有人说人贵直文贵曲,委婉含蓄是极高的境界,而也有人说开门见山,飞流直下也很痛快。比如说话风格:有人说幽默俏皮很轻松,也有人说还是直截了当,实话实说好,俏皮有时不小心变成了油滑,显得轻佻。总之,众口难调,能够求个大多数人接受喜欢就不错了。

 

再次,还得教给学生一点鉴赏能力。通俗地讲,就是知道别人文章的好赖,知道文章精华所在,知道曲径通幽的妙处。这个功夫更深一些,难度也大一些。我在当教师的时候,时兴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能够做到这些算是基本读懂了这篇文章。这样的训练方式大抵能够培养一些鉴赏能力。不过方法有些简单陈旧,也有些死板,把个本来非常有趣味有意思的读书变成了一片一片切西瓜,而西瓜美味的妙处倒是没有在意。以我现在的观点看来,其实训练一个人的鉴赏能力,也很简单,就是多读书,只读了一本书,怎么分析怎么归纳都不见得能够提高水平,只有读破万卷书,才能掂出份量,知道好赖。就好像是看风景,你只看了一座山,你只会觉得那山很美。至于美在哪里,说不出来,而要是走遍天下,阅尽万水千山,那山真正的妙处何在自然能够领略。所以,就提高鉴赏水平而言,教师的最大工作就是开出一份书目,同时,确保这份书目所列各书质量够高,数量不多不少,恰好满足学生要求。如果再有可能,组织一些学生的读书会,相互交流读书心得,辩论不同观点。

 

在我看来,语文老师做到了上述三条,基本上应该是个合格的老师。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起来,语文老师还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要是教得多了,最后一般都是还给老师的。我想,大约韩寒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成长起来。后来,他从语文老师那里得不到这些东西了,他就不学了,就专门去写好文章了。

 

不过,只会做这三件事情的语文老师时下恐怕很难有什么市面,因为沿着这样思路教出来的学生考试一定不灵。而那些有市面的语文老师,会教出这样的学生:他们很会考试,一定会背很多范文,一定记住了很多词语,一定会钻牛角尖,会做怪题偏题,会修改病句,特别是修改韩寒文章中的病句。但是,他们写不出韩寒那样的好文章,沿着这条道路,也出不了大作家。最多写写儿童文学,写写说明书之类的。

 

作为一个高一学生家长,我处在深深的矛盾中。一方面我希望我儿子继续喜欢韩寒,继续写他自己喜欢的有病句的文章,但是,另一方面,我还希望他能够进好的大学,不再写那些有病句的文章。

 

这是语文教学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说大一点,这是时下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