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娱乐 |
网络上赫然刊载出侯耀文很有些狂放的言论:从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师离开后,相声界本来就没有领军人物。侯耀文提出了领军人物的五个标准,“第一,必须是相声艺术的表演权威;第二,不仅擅长表演还能独立创作优秀剧本;第三,还必须是相声理论家,能够著书立说;第四,必须是教育家,把相声艺术发扬光大;最后必须是评论家,可以给争议问题指引正确的方向。”五个标准就像是五个套套,马季钻不过去,自然当代其他人更钻不过去,因此,相声界也就没有了领军人物。
不知道侯耀文的这五个标准是怎么得出的,如果是他拍那脑袋,心血来潮一时兴起,信口胡诌,那我们也当阵风过耳,一笑了之。不过从五大标准的条文来看,还非常认真,非常正式,不像是抖的包袱,那我们就得好好的评说一番。
首先,我们据此标准按图索骥,找遍中国相声界,从开山祖师开始,一直往下数,数遍花名册,把他们挨个儿放上天平称称,结果很不幸,能够钻进这五个套套的,还真的没有。这有点像评职称,要是论其中的个别条件,怎么也能凑上几个,可要是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那就难了。即便是马三立,侯宝林也是有所欠缺。这两位可是公认的相声大师,够得上领军人物的资格了吧?可是仔细想想,还真的未必。前两条标准没说的,表演权威,独立创作,马三立,侯宝林乃众望所归。说第四条教育家也没有问题,马三立,侯宝林徒子徒孙众多,而且学生们均颇有成就,封他们个教育家也是当之无愧。开课授徒,口耳相传,这本来就是相声界的传统,相声10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尽管教的有多有少,有好有坏,可是师傅带徒弟总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不过这一条虽然看是明白,却也失之宽泛:到底多少学生算是教育家,多少以下不算,则语焉不详。
从第三条理论家开始,就有些勉强了。如果说侯宝林曾经受聘当过北京大学教授,在理论上有过建树,算是够格的话,那么马三立老先生呢?可是没有见过他有专门的理论著作。最后一条必须是评论家的标准,也是颇费思忖。不但和理论家这条有些重复,而且有些难为人:要对有争议的问题给出正确的结论,像个裁判员一样给出正确的判罚,这本身就有些滑稽。因为艺术的问题从来就没有什么既定的统一的标准,没有规则也就很难有裁判员。事实上,即便是马三立,侯宝林那样的前辈大师,也很难对一些艺术上的争论做出是非曲直的简单结论。
我们这样历数五个标准的是是非非,丝毫没有贬低马三立,侯宝林两位前辈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的意思。相反,就中国传统相声艺术而言,马三立,侯宝林两位绝对是大师级的重量级领袖人物。我们只是说,这五个标准本身有些问题。比如什么理论权威,什么评论家之类的,最好不要列为标准之一。你说当年的巴顿将军骁勇善战,威震疆场,谁也不会否认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但是他也未必通晓军事理论;中国京剧的领军人物应该有梅兰芳的位置吧?难道他也是一个京剧理论家?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要是够得上领军人物的资格,不光是艺术才艺方面必须是出类拔萃的,也应该在艺术道德方面堪称楷模,所谓德艺双馨。侯耀文的五条标准恰恰遗漏了这一条,恐怕这是一个不该有的疏忽。
综上所述,我们以为所谓相声的领军人物,还是应该从相声艺术本身来加以衡量,如果上述五个标准中,第一,第二条能够确立,表演权威,独立创作这两条能够得到公认,那么,这个领军人物的资格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行文至此,我想马季到底够不够相声领军人物资格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难以认定的了。他的表演权威性,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入生活,准确把握时代主旋律,针砭时弊的创作能力,他的高尚的艺术道德也都是已经得到公认的。
今天来讨论马季是不是大师的问题,我们以为还是有很多积极意义的,这不光为了怀念刚刚故世的老艺术家。相声要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传承,需要一些走在前列的领军人物。艺术是需要大师的,他们和艺术是一个共生共荣的关系,一门艺术的繁荣会催生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又会反过来会使得艺术进一步为大众所接受、所喜爱,促进艺术的繁荣。我们要肯定大师的作用,但也不能期许过高,我们只要营造一些宽松的艺术环境,滋养促使大师成长的土壤。这大约也是这场讨论的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