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的《背影》

(2006-10-18 11:16:28)
分类: 观察

《父亲》的《背影》

 

 

昨天晚上看了CCTV-10“探索发现的《一路走来的“父亲”》,介绍这幅著名的油画创作过程,颇多感慨。

说实话,我真的不懂油画,但是,许多人和一样,在看了《父亲》后,感触会非常复杂。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时,我都想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的父亲不是像他那样的生活在大巴山的老农民,我父亲一直在一家粮油站当仓库管理员,印象中他非常壮实,非常憨厚,很有人缘,当地的老老少少都喜欢他,看见他都会自然地带着几分尊敬地喊上一句“伯伯”。

父亲很有口碑。一个是他的力气非常大。膀大腰圆,长期干着体力活,在当地很有了些神奇的传说。父亲管粮油仓库的经常性工作就是搬运那些满载的油桶,这些油桶每个大约有430斤左右,除了用专用的运输工具,父亲也用手移动他们。看见过父亲搬运油桶的人都会惊讶他怎么能够将那些将近500斤的大家伙玩得很轻松,经过演绎,坊间也有了我父亲力大无比,能够轻松拎起500斤油桶的传说。在我看来,这里其实是个巧劲,我仔细观察过父亲搬运油桶,他是先将油桶倾斜,然后顺势转动油桶,看起来是将油桶拎空的样子。不过这也是个力气活,没有点真功夫也是不行的。

父亲的另一个绝活是打油。作为一个粮油站,每年的农民用菜籽换取菜油是个非常热闹的季节。农民将他们自己种的油菜籽交到粮油站评估出一个出油率,然后换取加工好的菜籽油。我父亲的工作就是给农民打油,他的绝活也在这里。不管农民用什么容器来盛,父亲从油桶里抽出的油基本上一次就准,不多不少。这让我想起了北京的著名售货员张秉贵,抓糖果那是一把准。当然,历史上的卖油翁也是专业高手,他的通过铜钱眼灌注油而铜钱不湿的绝活令人称奇,熟能生巧。

我从小家境不算好,虽然父亲母亲都有工作,但是每月也就四、五十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人,生活够拮据的。父亲很少抽纸烟,一般都是抽自制的旱烟,我大姐曾经给他买过一包当时算是上好的纸烟叫“凤凰”,父亲为此很是高兴,也很舍不得抽,经常拿出来待客。等到子女们都出息了,成家立业了,父亲却患淋巴癌去世,没能享受本该好好享受的天伦之乐。

我很怀念他,我经常在《父亲》和朱自清的《背影》中寻找父亲的影子。父亲在世时,我的体会不深,总觉得这一切算是很自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随着自己年龄增长,坎坷的生活经历教会了我很多。我通过油画《父亲》看见了父亲略带愁苦的目光,通过《父亲》中父亲脸上的汗珠,看到他们那一辈人所遭受的生活艰辛和磨难,通过《背影》我看见父亲对子女望子成龙的殷切期待和存于内心深处从不外露但却异常宽厚异常执着的父爱。

不论是面对的《父亲》目光,还是父亲的《背影》,我有些怅然,父亲去世早,我们很少有报答养育之恩的机会;我也有些汗颜,和他们宽厚的脊梁相比,我们单薄了许多,我们会以种种算是时尚也不无道理的理由拒绝或者减轻本该我们承担的责任。我们会说,应该早日让孩子们自己闯荡江湖,过分的护犊只会毁了他们;我们会说,这世道弱肉强食,竞争激烈,我们自己已经承担了太多的社会的家庭的责任,我们再也不堪忍受了;我们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们该享多少福份自有老天安排,天命难违;于是,在这样的理由(其实是幌子)下,我们在本可以回家的时候滞留酒吧餐桌觥筹交错,在可以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借口题目太难逃避了,在发了奖金的时候想方设法藏匿一点用作私房,在保重自己身体增强体质的借口下玩自己喜好的运动,借口累了一天换换脑子偷偷出去赌钱打牌,借口上网查资料偷偷上聊天室和MM打情骂俏,不是吗,我们总可以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那是多么的可悲啊,和《父亲》的《背影》相比,我们显得多么龌龊,渺小。

让我们望着《父亲》的《背影》自省吧,那是应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