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进课堂"可以休矣

(2008-03-11 09:33:46)
标签:

两会

热点

争议

教育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

昆曲

 

京剧进课

如让昆曲

 

    刚刚看了一个消息说,京剧进课堂已经酝酿了三十年,最近才由一个文化部的一个部长点头,由教育部推广京剧进课堂方案。
    在文化部的,多是不懂教育的;在教育部的,多是没有文化的。所以,中国自己的传统在文化和教育两个部门丢失的得最严重。现在,拿十五段京剧唱词放进中学课堂,好像要给没有成熟的孩子吃春药,似乎着急了一些,盲目了一些。难道会唱京剧以后,我们的传统就回来了吗?
    痴心妄想!

    我个人也喜欢京剧,但是,京剧的历史是200来年。京剧是通俗文化,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高雅文化。比京剧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首先要说到昆曲和古琴。
    京剧,是表演艺术,不表演,只看唱词,根本不值得学习。而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选京剧唱段,有什么意义?它能体现中国文学的美吗?很难。
    而昆曲,从来都分为“案头之趣”和“场上之趣”两个流派。即使不登台,只看经典的昆曲剧本,也是蕴籍的很。昆曲与唐诗宋词一样,是中国文学的主流。
    可是,京剧院的院长认识了国家教育部的部长,他们俩一合计,京剧进课堂了。所以我说:搞文化的多没有受过教育,搞教育的多没有什么文化。唉,这就是当下中国的文化教育现状。

    如果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唱以九段样板戏唱词为主的十五段必唱京剧唱段,中国恍惚又回到了“文革”时代。但是,生活在“文革”中的我,完整地看过这些戏,三十年前,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这些戏,于是学习这些唱段并不难。而今天,还有多少剧团能完整地演绎样板戏?连戏都看不上,被肢解出来的唱词还有什么意义?京剧剧本,可以当书看的,200年来,闻所未闻。
    昆曲进课堂,一定是靠得住的。有那么几位文学大师在,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由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延续下来的袅袅余香。
    但是,中国大了,和昆曲一样值得珍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昆曲之外,别的艺术样式也需要了解。所以,政协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他对媒体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见附录)。
    至此,京剧进课堂的争论,可以休矣!

                 9:28 2008-3-11

附录:
http://www.ccnt.gov.cn/xwzx/whbzhxw/t20080310_52272.htm
  田青委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

  “在义务教育阶段怎样告诉孩子们一个可以触摸的中国?在高等教育阶段怎样理性地认识我们的传统?我想提请教育部门会同文化部门的学者专家进行研讨,制定出一个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方案。”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对本报记者说。
  田青目前已经将这一想法形成了提案。他在提案中说,对中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情,是需要培养的。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可以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对“家乡”和“祖国”的概念有更直观的了解,培养出深厚的感情,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中华文化在不断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田青还按小学、中学和大学这3个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了“非遗”进课堂的具体建议,还十分细致地开出了一张课程表。
  以小学阶段为例,田青建议,在6年小学阶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乡土教材作为必修课。如音乐课上教唱3首当地民歌、了解当地特色乐器;美术课上了解当地的民间美术代表性作品、形式和常用工具,学会绘制3种有地方特色的吉祥图案,带领学生就近参观当地的寺庙、民居等古建筑,了解本地区本民族传统服装的特色和美感;体育课上了解并基本掌握当地民间舞蹈的基本要领,对流传在当地的武术或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并倡导学生参与等。对语文和社会等科目,田青也建议增加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