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坐马桶》《藏猫猫、藏猫猫》
10月23日:
这是第三次进班级,孩子们对我还不算熟悉,继续用米米来套近乎:)
《米米坐马桶》的讲述之前,我建议孩子们想尿尿的先去洗手间,尿完了再来听故事,因为我害怕听到一半,有孩子忍不住尿了裤子!
3岁的娃娃们对于坐马桶的小米米半是亲切半是不屑,听故事的状态非常好。
等我充满信心地拿起《藏猫猫,藏猫猫》时,情况却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五味太郎的这本我至爱的好书,却不怎么招孩子们喜欢。
两只小老鼠石头剪子布,输了的找,赢了的藏。——从这里开始,孩子们就有些懵,我猛然反映过来,3岁不到的娃娃们还不懂怎么玩石头剪刀布。
小老鼠藏在了干草堆的后面,谁知干草堆却说话了,“嘘,别说话!”,"哦,原来你也在藏猫猫!",干草堆原来是个狐狸。。。。。——孩子们对于狐狸很陌生,对于狐狸是怎么出现的也摸不清头脑。
于是,我使出浑身解数,讲述过程中也没有太积极的互动。
故事讲述之后,我问孩子们,今天听的两个故事,你们喜欢哪一个?小手毫不犹豫地齐刷刷指向《米米坐马桶》。
事后,我认真思考绘本的适龄问题和好绘本的游戏精神该如何去体现的问题。
《米米学收拾》《红气球》
10月30日:
今天一跨进班级,孩子们就激动大叫:米米妈妈!米米妈妈!
哈哈哈哈,米米效应果然奏效,虽然方向有点偏,还得拉回来:“我是逗逗妈妈,逗逗妈妈来给小朋友们讲米米的故事了!”
“逗逗妈妈!”小娃娃们的喊声又清脆又响亮!
吸取上一次的经验,今天是有备而来。米米的故事结束后,我给孩子们带来了《红气球》,被誉为意大利20世纪最伟大设计师之一的恩佐.马俐与妻子共同创作的讲述生命过程的无字绘本。
《红气球》的好,无法用语言形容。家有低幼儿的,千万别错过就对了:)
小朋友,吹泡泡……泡泡变大了……变成气球飞走了……飞到树上……变成苹果……苹果掉了……变成蝴蝶了……蝴蝶变成了花……花又变成了伞……伞下的那个小朋友是谁呀?
孩子们时而惊奇地瞪大眼睛,时而哈哈大笑,这一次,再问他们哪个故事好听呢?没有任何犹疑地,齐刷刷指向《红气球》!
《苹果与蝴蝶》《安格斯和猫》
11月6日:
米米在上周和孩子们已经说了再见了,这一周,我们迎来了淘气的小狗安格斯。
安格斯系列的绘本文字对于3岁左右的娃娃来说,有点复杂,如果对着书上的文字照读,有一半以上的娃娃很快就跑了神,幸好我早就有所准备,把孩子们的视线牢牢地抓在安格斯身上,用跳跃性的语句和大量的拟声词将孩子们吸引住,鼓励他们模仿安格斯的叫声,顺利地合作讲述完《安格斯和猫》
《苹果与蝴蝶》和《红气球》是同一个作者所创作,其精彩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在小班进行集体讲述的时候,难度比《红气球》略大一点,事先做功课时,灵机一动,我邀请风儿加入我们的故事中,孩子们就是风,他们嘟起小嘴呼呼地吹,苹果里的毛毛虫就呼呼地长,秋去春来,蝴蝶又变成了毛毛虫,这个故事,可以反反复复地循环讲述,孩子们乐不可支,永远都讲不完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