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到极致是当时的感觉。
用绚烂两个字丝毫不过分,这一场大赛,从道具设计到演员服饰,从舞台效果到小演员们的整齐划一的表现,会让你产生些许错觉:这真的是草根家庭折腾出来的绘本剧吗?
于是,有一些声音响起来,如雷贯耳般的响亮。很确定,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声音。
国际青少年及儿童戏剧联盟秘书长、来自克罗地亚的Ivica先生有话要说——
绘本剧大赛结束的当晚,物质书吧的一个小小空间里,满满当当挤了20来号人,Ivica先生坐在中间,他用他的方式,让我们理解什么叫戏剧,什么叫表演,什么叫故事讲述。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难忘的书吧工作坊,这半年来围绕着绘本剧的所有郁结和疑惑,都在那晚一一解开。
擅长戏剧表演的Ivica先生更擅长用表演来传道授业,他并不急着说,而是让我们演。
从荒山野岭的饥饿表演到寻找手机的情景表演,我们明白:投入真正情感的舞台表演才会真正打动观众。
当星星老师憋红了脸要把自己的大脚丫强行塞进米菲35码的秀气高跟鞋中时,当两位漂亮女士为了一张救命板凳放下矜持,不顾体面时,我们悟到舞台表演和真实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
把我们这一群人折腾够了,Ivica先生缓缓开了口:今天上午舞台上的那些孩子们,在如此华丽的舞台背景之下,在如此绚丽的声光电的包围下,在精美绝伦的道具服饰之下,他们的表演却是没有灵魂的。
这是当头一棒,应该是喝醒了在场所有的人。
Ivica先生为我们解释戏剧的基本概念,戏剧分为专业戏剧表演和戏剧教育两大块,诚然,我们要探索的方向是戏剧教育,我们正在尝试的是戏剧教育之下的戏剧体验。
对于戏剧完全空白的我们却在试图引领着孩子奔向专业戏剧表演的道路,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
Ivica先生指出:艺术高于生活,没有一门学科可以解读艺术,而创造力远在艺术之上。孩子们具备最高的创造力,可是在绘本剧的舞台上,我们却限制了他们的自主表现空间,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表情,都是在听从我们的安排。关于这一点,Ivica先生说的很明确:当你在指挥着孩子怎么去演的时候,你就是在否定他自身的创造力。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失去了创造力。
Ivica先生当场设问:当美人鱼浮出水面看见王子的那一刹那,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是要表现出美人鱼婀娜多姿的身姿还是要刻画美人鱼从女孩转变为女人的复杂心理变化?
Ivica先生谈到规则和自由的关系,谈及在引导孩子排演绘本剧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搭建他们所需要的平台,要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创意的空间。

那一晚,我们在物质书吧
在第二天的讲座中,Ivica先生将戏剧在欧洲的起源向我们娓娓道来,通过视频为我们展示了欧洲的儿童戏剧剧场,结合他所看到的现象,抛出一个又一个犀利的问题:
在戏剧排练的过程中,你认真考虑过单个孩子&一群孩子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又回到共性和个性的教育话题上。
你有真正认识你的孩子吗?——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孩子是一个陌生人,作为家长,请慢慢去了解他是谁。
你认真对待孩子了吗?——你们对孩子的理解,难道只需要他们听话和遵从吗?
你们考虑过游戏和戏剧的关系吗?——孩子们通过戏剧中的角色扮演,将会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自己的位置。
所谓戏剧,难道只是给孩子一个故事吗?——通过戏剧,我们要给孩子的是整个世界,特别是情感体验,在情感上如何成长是孩子们能从戏剧中感知和学习的。
是不是只在孩子面前展示美好而忽略了残酷的现实?——我们带着孩子排演戏剧,难道是为了教会他们说谎吗?
你确定你对所选故事的解读足够深刻?——Ivica先生关于《小红帽》的研读态度,深深打动了我。
……

Ivica先生在讲座中途展示的一张照片
据我的不完整回忆,是欧洲某个国家出土的一件陶制品
Ivica先生非常喜欢他,因为这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他的神态,他的身体,他对孩子们的包容以及孩子们对他的喜爱,
都在生动阐述着他正在做的事情
我佩服朵妈的高瞻远瞩,在绘本剧走到第五年这个关键点的时候,她请来了Ivica先生,请来了来自香港的王添强老师、来自台湾的李明华老师、蒲公英童书社的颜小鹂老师、中国儿童戏剧出品人郝燕及中国儿童戏剧网创始人吴玲。——朵妈说:请他们来,就是为了颠覆。
这些令人敬重的老师及儿童戏剧工作者,本着对三叶草发自内心的爱和呵护,从绘本剧大赛出发,通过各种角度探讨绘本剧发展的模式架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与中肯的建议和意见,23日上午的论坛现场,满满的全是爱。liya——也就是吴玲老师,对于三叶草的那一番真情告白,更是让无数人动容拭泪。
很确定,这一次的绘本剧论坛将在三叶草的成长历程中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诚如朵妈所说:阅读的方式很多,看、听、读、讲、演、玩,甚至到绘本剧的表现形式,都是为了促进阅读的内化和吸收。对于体验式阅读与戏剧活动的结合,将会是三叶草持续关注的重点。
而我们要不时提醒自己的是: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阅读而展开,有时候要停下来回头看看,会不会因为走得太急,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我们还要提醒自己:角度很重要,和孩子之间,你是平视,还是俯视?关于绘本的阅读,以怎样的方式与孩子展开讨论、进一步延伸?从故事到戏剧,我们该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不停反思的问题。
最后,看到星星老师在邮件中的一句话,很喜欢:……热闹背后,是更多的一日三餐,是平常的呼吸吐纳,我们如何牢守内心,做好三叶草需要做好的东西。如何把绘本剧的表现形式纳入三叶草社区站的平常活动中,这也是我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