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足球,败于何因
(2014-11-06 13:54:13)
——群众基础薄弱,足球后继乏人,体育事业被经济发展挤压。这不光是大连足球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一
如果只是降级,倒也没什么。任何有历史的足球俱乐部,都有成绩起起伏伏的时候。掉下去了,回头再打回来也就是了。问题是现在的大连足球,让人看不到复苏的希望。降级发生在今年,但保级已经接近10年了。在2005年最后一次获得联赛冠军之后,大连足球,从实德到阿尔滨,就常年徘徊在保级圈的附近。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证明,降级,不是状态的问题,而是实力的问题,是球队场上实力、俱乐部经济和运营实力,以及球迷和城市经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看不出能够短期解决的迹象。大连足球如何不败?
标题说的“败”,不是一两场输球,也不是降级,而是“败落”。作为一个大连人,我不得不说一句,大连足球败落了。
原因何在呢?
二
很多人把大连队降级的原因归咎于欠薪,这我不能同意——至少不是主要原因。照此逻辑,欠薪至少是影响到了球员的训练和比赛。但是球场上看,大连队球员不可谓不拼,本土球员的实力也不会太落下风。欠薪对球队成绩有影响,但影响的不是场上球员的发挥。
影响的是引援。
职业足球,是对烧钱的比拼,全世界都是这样。而大连这些年的经济地位在全国不断走下坡路——就一个三线城市。想要拍二线的话,那二线的名单得很长才行。阿尔滨公司的主业是建筑,不是全国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和恒大富力国安鲁能这些俱乐部拼经济,拼引援,不现实。先看外援,在俱乐部财政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凯塔,瓦罗这样的重金球员。可是在俱乐部很快财政吃紧的时候,就只能引进索拉里这样的半个赛季一球未进的所谓前锋。球队成绩怎么能好?
这些年的中国足球俱乐部,其实都是靠外援拿成绩。如果把恒大的外援都放假,剩下的所谓“恒大国家队”,也就比老挝队强点有限,连个泰国队都不如。就现在的国足,像于汉超这样稍微能拿得出手的,一只手数不完。这样的国家队队员,和非国家队球员,区别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外援成为球队成绩的最关键因素。而外援的引援,拼的就是经济实力。有钱,就买好球员;觉得不行,就换。这种时候,大连队的引援怎么能拼得过人家?
再说本土球员。大连队这些年,从实德到阿尔滨,一直在向外卖球员。统计说是光这几年就卖了50多个。最明显就是今年。本身成绩就不好,还在关键时刻卖了于汉超和李学鹏。这就好比一个人本就重病,却还抽他的血,这病怎么还能好?
我倒不是说阿尔滨俱乐部的责任。相反我还是挺感激阿尔滨公司的。不是阿尔滨,大连足球可能几年前就掉了。于汉超是刚刚转过来,阿尔滨不可能真心想卖,肯定是确实撑不下去了。
外援内援说了这么半天,我要说是谁在责任呢?中国足球/足协的责任。
来对比一下。大连队的成绩,和国家队的成绩,有一定的契合。90年代末,97,98年,大连队最强的时候,也是国家队最强的时候;2000、01、02年大连队三连冠,国家队还进了世界杯。后来大连队没落了,恒大四连冠了,可是国家队连泰国队都打不过了——这以前都是送分童子的级别。对比之后来看原因:大连队鼎盛的时候,外援常换,球队依靠的却是本土球员,就是全华班出赛也影响有限;而恒大呢?抽掉了外援,恒大的实力,还在?
本段的结论是:足球和经济有关,但不是最重要因素。否则世界杯就应该美国第一中国第二了。2014年中国足球投入世界第二,国家队成绩还是个奶奶样。是中国足球的发展体制有问题,害了大连足球,更害了中国足球。
三
大连队掉级了,城市和俱乐部的经济都不行,要翻身靠什么?后续人才培养。就好像多特蒙德和马竞,俱乐部一直没钱,一直在卖球员,可是得益于完善的青训体系,好球员一波又一波的递补上来,于是俱乐部一直保持着竞争力。两俱乐部一个是德国一个是西班牙,这正是最健康最长效的发展机制。可是大连呢?
我前几天和几个哥们吃饭,其中两个是前国脚,刚刚办了个少儿足球训练俱乐部,教小学到中学年龄段的孩子踢球。因为是刚办,两人的意见还不统一,从训练计划、模式、技术、孩子培养等等方面一直在讨论。看得出是全心投入,让我很感动。可是他们有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是他们教给孩子技术,布置孩子训练作业之后,孩子却没有场地没有独自练习的机会,来提高自己。
这正是大连青少年足球(体育)的一个普遍问题——没有场地。随便一个爱运动的人都知道,想要提高技术,就需要有时间有场地,对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技术才能提高。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兴趣,是“玩”本身——乐知,胜过知之好知。而没有场地,这都免谈。上面的培训模式,是大连民间现在主要的方式。可这通常都是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运动的机会,送去训练的。如果不到这种专门的训练营,孩子们连个玩球的机会都没有。孩子连起码的身体锻炼都没有空间,又何谈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
学校操场本应是最好的锻炼训练的地方,可是大连中小学操场基本不开放。有学校甚至是在放学的时候,让学生排着队,点着数,把学生赶出学校的。导致孩子们在精力最充沛的人生阶段,只能去泡网吧。我都理解不了,校长和教委们,得蠢到什么程度,连自己学校的学生,都不让用操场。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教育官员难辞其咎。
本段的结论是:大连足球,不缺教练,缺场地。场地不是没有,是宁可闲着,不让用。
四
我本人很喜欢运动,常年每周末一场足球两场篮球,还喜欢健身和长跑,在群众体育上多少有点直观的感受。只说足球。大连的群众足球基础非常雄厚,业余球队几千只肯定数的出来的。光我所在的球队,十多年来每周一个对手,几百个对手也是遇到过的。每周末,在各个开放的操场上,基本都是足球比赛的身影。可是我仍然要说,大连足球群众基础在削弱,原因,还是场地,
就我们踢球的这些地方,交通大学,场地是600元100分钟,奥林匹克西外场是600一场,东外场800,体育中心800,这是大连全场足球场的行价。一场600,偶尔踢踢不算什么,可要是常年踢,就是不菲的费用。所以大连业余队的主要模式,都是大家AA制收场地费来踢。所以就必须能够保持20个左右的队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业余球队死于管理不善。没有球队,也就没有了踢球的机会。
同时,花钱踢球的人,占用了本就不多的场地资源,挤占了不花钱踢球的机会。几个原因加起来,导致足球人口越来越少。
归根到底的原因,是场地供给不足。而其更深层原因,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政府不愿意掏钱建设维护公用场地。足球为什么会成为第一运动,就是因为他便宜,有个球有块场地就能玩。可是到了中国,足球成了奢侈品,都有人说中国搞不起足球了。中国GDP世界第二,政府财政世界第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反而是越来越少了。
五
麦当劳创始人说过:“对于服务业,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职业足球,本质上也是服务业,体育场的地脚至关重要。大连有广大的足球人口,可是主场上座率一直都不行。主要原因,显然就是足球场太远。原本是在金州体育场,距离大连40多公里。当时上座率就不好,总算还有金州当地球迷在撑着。可是去年新建的体育中心,虽说建在大连,可是非常偏。不开车的话非常不方便。开车过去倒也不算远,不压车半个小时的车程,可是那里除了体育场什么也没有。吃个饭喝个茶的地方都没有,当然会影响大家看球的热情。而且体育新城的位置,目测10年之内,不会繁华起来。
市内原本有人民体育场,地处市中心,与市政府相望,50多年的历史。可是长年不给大连队用。市政府都怎么想的。现在更是把体育场给拆了,卖给商业地产了。
足球场远,大家不爱去,主场没有球迷,球队成绩怎么能好?少了门票收入,俱乐部经营怎么会不出问题?
六
说完原因,来说对策。大连足球要复兴,不应去和北上广深拼经济,而是应该拼人才,拼青训。而青训,以及城市足球底蕴,大连都不缺人才和群众基础,缺的是场地这种硬性条件。那么市政府就应该建设更多的民用开放性足球场地,同时促使学校场地开放。同时,尽快的在市中心建设体育场,这也是球队能拿成绩的保证。
核心的措施,就是政府做好其本职的工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而不是处处和民众算计,挤压民众锻炼空间。就像为了卖地,把市中心的体育场都给拆了,球队成绩怎么好?大连足球是这个问题,全国体育都是这个问题。
康振宇
2014